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汽車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而其鄰邦——韓國,在汽車工業方面也領先于我國日韓兩國的汽車總是有許多的相似,還有許多的“血緣關系”,因此人們總會將日本和韓國的車型歸于一類,并稱“日韓車系”。
韓國現代汽車株式會社,作為韓國最大的汽車生產企業,充分代表了韓國汽車工業的水平。而隸屬福特汽車集團的馬自達汽車,是日本最主要的汽車生產企業之一,同時亦是較早進入國內的國際品牌。現代汽車的當家車型,當數索納塔,而馬自達的當家車型就應該是626了。時至今日,這兩款車都經歷了數次改款。現代汽車將其最新的NF Sonata引入中國,將其命名為“NF御翔”,而馬自達將主導車型Atenza引入中國,并且沿用其在除本土外的統一名稱“馬自達6(Mazda6)”,并在2005年進行了小改款。那么將這兩款車型對比,結果如何?
兩車的誕生
馬自達6,在其日本被稱為Atenza。由馬自達年輕設計師擔當主要設計,于2001年的東京車展首度亮相。其“Atenza”的名字來自于意大利語Attenzione,意為“注重”。在當年東京車展上展出的有2.3L和3.0L兩款動力配置。其主設計師曾表示,該車的運動化設計,足以抗衡BMW3系、奧迪A4等著名車型。
NF御翔是索納塔系列的第5代車型,完全顛覆了其前輩的外形設計,轉而采用運動風格的剛毅外形。NF于2004年8月在韓國發布,在2005年4月投放歐洲市場。相比上一代臣車型,不僅外觀有顛覆性的變化,車身尺寸上也改變不小,長、寬、高分別增加了58mm、12mm、35mm,軸距亦增長30mm。現代欲以其抗衡雅閣、Camry等日本同級車型。
外形及尺寸
從外形來看,兩款車型都十分符合“亞洲審美”,現代感及運動感兼備。相比而言,御翔更為剛毅和穩重,而馬自達6則更為銳利和運動。究竟哪臺車更漂亮,也只能是各“花入各眼”,筆者也很難判別。
從車身尺寸而言,御翔全勝馬自達6,在長、寬、高上分別比馬自達6多出130mm、52mm、40mm,軸距比馬自達6大55mm。這些都意味著乘坐空間方面,御翔必然優于馬自達6,連行李箱也比馬自達6大出23L。
發動機數據比較
馬6和御翔所裝備的兩臺發動機,都是雙頂置凸輪軸,直列4缸,每缸4氣門的電噴汽油機,同樣加入了可變正時技術、電子節氣閥等主流技術,且均滿足歐川排放標準。兩臺發動機都是鋁合金發動機,差別在于,馬6所使用的是全鋁合金發動機,御翔的發動機只是缸體采用鋁合金。馬6所裝備的2261mL發動機升功率為53.07kW;御翔配備的發動機,升功率為51.29kW。而馬自達6的質量/功率比為11.975kg/kW;御翔為12.81kg/kW。從以上的數據不難看出,馬自達6所配備的L3X發動機效率更高。馬自達6的發動機缸徑沖程為87.5mmX 94mm;御翔的發動機缸徑沖程為86mmX 97mm,由此可以發現相比之下,御翔的發動機更為注重轉矩表現,而馬自達6的發動機則更取向于運動化設計。
實地測試
實地測試表現,馬6的發動機輸出較為線性,沒有明顯的階段性。御翔在低轉速就獲得了較好的扭力支持,加之4擋自動變速器齒輪比較寬,1擋主動輪和從動輪比值懸殊,使得起步很容易“響胎”,造成低轉速扭矩兇猛的感覺。兩臺發動機的工作噪音都不小,特別是御翔,其工作噪音頻率較高。御翔的發動機抖動也稍大于馬6,似乎發動機承托部位不夠”火候”,啟動時噪音明顯,踩油門時“強直感”明顯。
馬6的,五擋自動變速器較御翔的四擋液控自動變速器更為順暢,但尚未達到“如絲綢般順滑”的火候。御翔的變速器換擋時滯較大,Kick—down顯得比較遲疑,相比之下馬6的變速器就要好很多。
操控性能
在彎道表現方面,兩車的差距較大。馬6對轉向指令的響應十分及時,轉向機構無自由行程,指向十分精準。御翔對轉向指令似乎有些懈怠,轉向機構雖然輕巧但有一定曠量,指向略欠精準,路面回饋較“含糊”。雖然馬6和御翔所使用的懸架結構相似,都使用了較為復雜的雙A臂結構前懸架和多連桿結構后懸架,但動態表現卻十分迥異。雙A臂機構的優點在于較好的限制了懸架系統在運動狀態下的擺動,但相對諸如麥弗遜之類的懸架更為復雜,成本也就相對較高。馬6的螺旋彈簧顯得比較強硬,阻尼系數也相對對較高,運動取向十分顯著。御翔的懸架系統顯得比較松軟,強調舒適設定。御翔的輪胎相對馬6更厚,在彎道中輪胎變形率大,導致在彎道中,御翔的車姿不夠穩定,側傾幅度稍大,貼地也不夠理想,循跡能力欠佳,切線后回位略顯困難。并且,在彎道中電子系統的介入,限制了駕駛者的動作。從主觀感受而言,馬6的車身剛性明顯優于御翔,加之御翔車身更大,更加劇這一主觀感受。根據現代廠方提供的資料,其前懸架系統的元寶粱等多處都得到加強,但實際路面表現卻無從體現。此外加厚的軸承套,也更加劇了御翔的駕駛漂浮感(可能換個魚眼軸承比較好)。
御翔在隔音能力方面,小勝馬6,風噪和胎噪均被很好的隔離于車外,只是部分發動機噪音從車體內部直接傳入乘員廂。馬6則在隔絕三噪方面較為均衡,總體水平略遜御翔。
就舒適性而言,御翔占有明顯優勢,柔軟的懸掛系統善于過濾路面的起伏,加厚的軸承套、和厚厚的輪胎協同吸收了細小的震動。加大的車身尺寸,使得御翔有足夠的內部空間將座椅做得寬大厚實,寬大的座椅將人體舒適的包裹其內。相比內飾的風格,御翔米黃色為主的內飾布置顯得溫馨舒適。仿炭纖維的材料點綴,也許意在營造些許的運動感。御翔使用隨電源打開的背光儀表,似乎現在流行這樣的設計,在天籟、領馭等車型上均有使用,御翔籃白搭配的儀表燈光感覺個分清爽。御翔的內飾做工略欠,塑料件接縫稍欠均勻,觸感也不算太理想。而馬6則顯得冷烈許多。由于受到空間尺寸的制約,馬6的座椅較薄,包裹度稍欠,但支持到位。各部件接縫較均勻,儀表及中控臺均營造出一種運動氛圍。對于座椅上的黑邊,各種意見褒貶不一。
裝備水平比較
在配置方面兩車各有千秋,雖然均配備自動恒溫空調系統,但差別在于御翔的自動恒溫空調是雙區獨立控制,而馬6的不能獨立控制兩側的溫度。御翔的車門會在車速達到40km/h以上時自動上鎖,并且會在碰撞后自動解鎖,以方便逃生和營救。兩車都配備有前置6碟CD音口向,兩車的多功能轉向盤也都能控制音響系統。御翔的行李箱可以從內部打開,以防止被鎖行李箱的危險(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韓國電影《紅字》的啟發)。御翔的制動及油門踏板可以電動調節高度,而馬6則能遙控關閉車窗并帶有防夾功能。御翔的駕駛座座椅可以做8向電動調節,副座也可以做6向電動條件,而馬6的副座只能手動調節。
雖然兩車表現出迥異的設計理念,卻有許多的相似。杯架都被安置在駐車制動器手柄的右側,而且均為前后相連的兩個杯架。在儀表盤左下方,均有收回車外反光鏡的按鈕。擋桿的布局亦十分相似,階梯式擋位布置較為合理,不像有些法國車的階梯布局那樣讓人難以習慣。順便提一下,御翔似乎沒有擋位鎖,不踩踏制動踏板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掛入任何擋位。
市場訴求
兩車在許多方面均十分相近,但其目標定位的差異大相徑庭。馬6在運動性方面值得稱道,而“鎖定”家庭車市場的御翔,在空間優勢及舒適感方面的訴求尤為明顯。馬6上市之初,曾聽一汽馬自達銷售公司的某位領導聲稱:”馬6意圖打入公務車消費市場,與帕薩特競爭”,甚為“幽默”。在筆者看來,馬6的營銷策略不得要領,而其獲得目前的銷售業績,多是憑借自身出色的設計而獲得。不像國內某些車廠以“神奇”的營銷水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銷售”奇跡”。而御翔意要瓜分雅閣和Camry等車型的市場,恐怕還需要利用韓國車慣有的價格優勢。(試車/Johnny Ho 景升 攝影、撰文/何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