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A3 1.6FSI外觀
三人擂臺賽
是現代?是超前?不是經典?這是一場擁有三個主角的擂臺賽:充滿著現代氣息的奧迪A3、前衛大膽的雪鐵龍C4 Coupe,經典永恒的大眾高爾夫
組合測試車輛
奧迪A3 1.6FSI:85KW,前輪驅動,0-100km/h的加速時間10.8s,最高車速196km/h,基礎價格20400歐元
雪鐵龍C4 Coupe:1.6升16V 80KW,前輪驅動,0-100km/h的加速時間11.4s,最高車速194km/h,基礎價格17790歐元
大眾高爾夫1.6FSI:85KW,前輪驅動,0-100km/h的加速時間11s,最高車速192km/h,基礎價格17825歐元
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緊湊型家用轎車都深受用車族的青睞,而在歐洲,這個級別的兩廂掀背車市場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是名副其實的“戰場”。
最近,奧迪迫不及待地把他們剛剛做過“美容手術”的A3弄到了市場上,專門來“引誘”那些比較講究“門當戶對”的顧客;與看起來像個小城堡似的奧迪A3相比,雪鐵龍C4Coupe看起來倒是真的有一些Coupe的模樣,不過一看到前面的”雙角”,我們馬上就能斷定,法國人在C4的身上還是始終堅持著“獨特的造車見解”;下面一個出場的是成名多時,并且一直大紅大紫的大眾高爾夫,不過與對手相比,真正的大明星看起來卻始終是很樸素的——這也是大眾汽車一貫的家族作風。
車身
奧迪衣著光鮮,C4空間感最突出
到現在為止,奧迪的所有家族成員終于都換完了新裝束——奧迪的大嘴格柵。與原來的略顯小氣的模樣相比,換上了大嘴的A3馬上就顯出了與眾不同的動感;原來的略有傾斜的車身棱線得到了保留,另外那個看起來很像Co叩e的尾部也基本上沒有變化;車內的變化也不是很大,除了方向盤換了模樣,其他的都沒有什么太大的改動。A3的前排空間寬度是三車之中最好的,不過,它在空間高度上卻不如雪鐵龍C4;由于奧迪A3的車身腰線很高,因此坐在里面就像自己的周圍被圍上了一圈結實的墻,而C4的情況則正好與之相反——車窗的面積很大,因此視野特別開闊。不過坐在C4的前排感覺卻有點壓抑——頂蓋和前風擋玻璃下斜角度特別“過分”,以至于非常影響前排乘客的頭部活動自由。綜合來看,大眾高爾夫的整體空間感最好,特別是它的后排空間,幾乎每個地方都總是比對手多出一點活動空間;高爾夫不僅在內部乘坐空間上是最好的,它的后備箱也是三車之中最大的,達到了350升,最大甚至可以擴展到1305升。
文章開篇的時候我們就說過,雪鐵龍造的汽車總是堅持著自己的“獨特見解”,不僅在車身的造型設計上如此,其他的地方也是一樣。進入C4的車內,你馬上就會發現一些你在其他的車上很難找到的“雷同”設計:方向盤就是其中之一,C4方向盤的中心不隨轉,也就是說安全氣囊部分是固定的,當然這上面所包含的就不僅是安全氣囊一件東西了,還包括一些其他的控制元件:收音機控制鍵,定速巡航控制鍵和空調調節鍵。C4的操作按鍵布局過于集中,操作起來并不是很順手;在這一方面奧迪和大眾的設計就顯得更加實用,簡單不易出錯。
雪鐵龍C4在車尾的設計上也是”獨具匠心”——后風擋為兩體式,不過在追求與眾不同的同時,雪鐵龍卻顯然忽視了實用性:在倒車時那個很大的橫梁總是擋住一部分視線;另外C4的后風擋雨刷扇掃面積也過小,趕上風擋很臟的時候雨刷也只能創造出很小的清潔面積,更加影響視線。不過,下定決心決不與其他品牌的汽車隨隨便便雷同的雪鐵龍終究還是在下面這點上得到了我們的認可:置于中控臺上方的儀表可視性非常突出,即使在光線很不充足的情況下,看起來也非常清晰,不過這首先要求你要完全熟悉儀表的位置。
駕駛舒適性奧迪詮釋和諧
駕駛今天的奧迪A3,我們再也感覺不到以前的那種僵硬的運動感覺了,無論遇到多差的路面:橫向接逢或者路面破損,奧迪都應付自如,在這一點上是要強于雪鐵龍和大眾的;即使軋在路面上突起的下水道井蓋上,A3也非常穩健。雖然在減振舒適性上高爾夫與奧迪A3相比尚有差距,但是實際上它的減振功夫也是非常了得的,即便如此,大眾的設計師們還是給高爾夫配備了一套最為舒適的座椅——這足以彌補了減振上的略微不足,另外,高爾夫的座椅的側面支撐也是非常突出的。C4的座椅也非常柔軟,不過卻并不舒適——在溫度稍高一點的情況下,這套座椅非常容易讓人出汗。
除此以外,C4的減振略顯僵硬,壞路舒適水平只能稱得上馬馬虎虎,特別是它的后軸幾乎把路面的振動原封不動地傳給了車內的乘客,而且軋到橫向接縫的時候還容易出現擺動。
“處心積慮”地到處追求新意的雪鐵龍在發動機的選擇上并沒有體現出同樣的銳氣,C4身上的發動機是一部非常普通的1.6升16氣門發動機;而相反,奧迪和大眾則在“樸素的著裝”下配備著當今最為先進的FSI發動機——汽油直噴技術,兩部發動機擁有著完全一樣的數據,自然也就擁有著同樣的特點:高轉速性能出眾,而且運轉的聲音聽起來也非常,悅耳。功率略小一點的雪鐵龍發動機的高轉速表現也非常突出,只不過這時候的聲音就沒有那么動聽了。另外,C4的5速變速器在精準程度上也與大眾和奧迪的6速變速器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它的換檔行程比較長,另外在快速換檔的時候還會出現劃擦的聲音。
在加速性能的對比上,奧迪A3要稍稍地領先于同門兄弟大眾高爾夫,這是因為奧迪A3的整車重量要低一些;而發動機動力性能稍弱的雪鐵龍C4則配備了速比很大的傳動系,因此在加速的時候也并不比兩個對手慢多少。在油耗方面,C4就有很大的不足了:平均算來C4每100公里需要8.5升超級無鉛汽油,而奧迪A3的平均油耗則只有7.6升,高爾夫也只是比A3稍多一點,平均為7.8升。從2006年開始,奧迪A3只需要加普通無鉛汽油即可,也不會影響汽車的動力性能,鑒于目前市場上的汽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這實在是令奧迪A3的用戶感到很高興的一件事情。
術語解釋:
FSI:FSI是英語FueI Stratified Injection的簡寫,意汽油分層直噴技術,FSI是大眾集團對汽油直噴技術的專用表達方式。它的核心原理是指汽油不經過其它介質而是直接噴射到發動機的燃燒室內,在半負荷狀態下,發動機配氣通過特殊方式直接在火花塞的周圍形成可以燃燒的油氣混合物,燃燒室的其它部分則充滿普通空氣,這樣就可以達到省油的目的。
駕駛性能
雪鐵龍剎車最好,但是還是惜敗
單純從發動機功率來看,C4要弱一些,但是雪鐵龍在蛇行繞樁和操控性測試上都取得了最好的成績。而且C4的行車穩定性非常出眾,即使人為給它制造麻煩,它也不會輕易“脫軌”;C4的電子穩定程序只有在50km/h的速度之下時才能關閉,雪鐵龍C4還是給駕駛者留了點兒“撒野”的余地,因為它的ESP干涉得總比對手的要晚一些,不過C4的電子穩定程序的干涉卻是 “態度非常強硬”。C4的轉向指向非常精準,但是路感很一般。奧迪A3和大眾高爾夫的轉向就更好一些,除了轉向指向非常精準之外,路感也異常清晰。兩部大眾兄弟車的行車安全性非常出眾,ESP干涉時給人感覺起來總是”小心翼翼”;在關閉電子穩定程序的情況下,奧迪A3很會配合轉向,特別是在速度不是很快的情況下,車尾輕輕地“外甩”趨勢對轉向的輔助作用很大;不過當駕駛者在彎路上使勁踩油門的話,奧迪A3的前輪就會適度地向外推移——通過溫和的轉向不足避免產生危險,這也是汽車在快速過彎時“自救”的最有效的辦法。
在關閉電子穩定程序的情況下,左右重心的快速轉換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爾夫的穩定性,不過卻絲毫不會影響安全感;高爾夫的路面附著力讓人非常自信,即使通過很急的銳角彎時輪胎也會保持足夠的抓地力,不過它的車身側傾則要比對手稍稍強烈一些,但是也不會讓人感到危險。談到三車的剎車性能,毫無疑問C4是最好的,初速度為100km/h的冷制動距離為35.3米,而它的熱制動的距離則僅為34.8米;與之相比,兩個德國對手的制動距離都要多出1米左右。不過,盡管C4在剎車性能上表現上佳,但是這個章節的勝利還是屬于了大眾高爾夫,究其原因,無非是C4在一些細節上的忽視:剎車踏板腳感不飽滿,剎車柔韌性不好,轉向路感不充分,不過就是這些細節就足以斷送了雪鐵龍C4的勝利了。
花銷/環保
并駕齊驅的對比,高爾夫險勝
談到三部車的排放等級和賦稅對整車費用的影口向,它們在大致上是相差無幾的;即使在養護費用方面三部車也沒有什么大的區別;另外在基礎價格上大眾高爾夫和雪鐵龍C4也相差不多,只不過C4在保修條款和保險等級上更有利于顧客。不過這個章節的最后的勝利還是屬于了大眾高爾夫,相比于C4的油耗水平,高爾夫的燃油經濟性要高出很多,從而帶來了長期使用成本上的優勢。在保值率的對比上,幾年之后的這部二手法國C4的殘留值更不是兩部德國車的對手。另外雪鐵龍也堅持了一貫的“加價政策”——雖然C4的初始價并不高,但是要是想在車上稍微有一點“豪華”的東西就需要再加錢,比如,想加裝前座的座椅加熱,那么就要和奢侈的真皮座椅一起選擇,再比如,要想在你的C4里面裝上原配的導航系統,那么甚至需要另外支付高達4490歐元的額外費用;雖然大眾高爾夫上的可加熱座椅也不屬于標準配置,但是選裝的價格要便宜很多;奧迪A3在價格方面就只能甘拜下風了,雖然它在油耗方面具有無可挑剔的優勢,但是過高的基礎購置價再加上很“節儉”的配置水平還是讓它在費用方面的對比上只能排在最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