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高爾夫還沒進入中國,我們只能拿四代來再一次反芻。雖然已經推出多年,在中國的售價也并不低,不過這一代名車在我們看來,還是價值有道,因為高爾夫的經典。因為沒有將貨就價,因為多年傳承的成熟技術,也因為大眾“大眾汽車”的可靠信譽。
很多人抵抗不了日本汽車精致的誘惑,但表面觀感不怎么精致,高爾夫在你深切體會過之后,也很少人能抵擋這種內在品質的誘惑。
即便是上一代的車型,要趕上高爾夫的水準絕非易事,這里要出動?怂才可一拼。而高爾夫出色的平衡,是我們最高的評價。在高速公路上,出色的懸架和扎實的車身,長途行駛也不會覺得疲勞,高速穩定性甚高。雖然也不是什么新技術,但成熟的引擎實用度很好,低轉扭力并不像普遍認為的略遜于中高轉,整體扭力的發放漸進而又暢順,彎中的身手也不亞于?怂,轉向反應也一樣屬于自然而精準,這都是歐洲的強項,唯一不及的是,路面訊息比?怂挂^濾了一些,但這不代表它溝通感不強,這是比較之后得出的判別而已。
高爾夫的馬力是本組中最小的,但卻不是最乏力的,這是厲害之處。內飾方面,和?怂挂粯尤狈で,但卻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經典大方的大眾風格,看久了,其實越看越耐看,做工上,也實實在在。座椅、空間、各種調節沒有多大的妥協余地,但是你接受了它的本分,也一樣會接受這些歐洲小車的不妥協。
√出色的平衡,經典的行駛質感,高爾夫固有的堅持。
×年代“久遠”,售價偏高。
總評:無論怎樣,還是期待新一代的高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