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語
內飾與空間
如果說頤達和307對第一環節上的失分并不服氣的話,盡可以在“內在美”的評選上迎頭趕上。
在接觸過雨燕、利亞納之后,天語的車內能讓我們在第一時間內就察覺出鈴木風格,方向盤、空調出風口和變速器手柄的樣式更是與雨燕如出一轍,千萬別立刻就覺得興趣索然,零部件上的資源共享對消費者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天語的中控臺有著很強的整體感,正上方有著桔黃色背光的行車電腦在雨燕\利亞納那里也曾見過,及時顯示的瞬間油耗和平均油耗會讓駕駛者的右腳不敢放肆,中控臺兩側的銀色飾板目的是為了表現運動氣質,但猛然出現在大面積的黑色塑料件上,感覺還是有些突兀。
天語前排座椅的高度明顯高于普通轎車,除了讓駕駛者有“高高在上”的滿足感之外,真正的好處還在于視野更開闊,上下車更便利,只是A柱旁的三角窗在轉彎時對視野稍有影響,不過為了保證高車身車型的A柱強度,這樣的設計是必要的,頤達和307也采用了同樣的設計手法。
相對于近4.5 m的長度來說,天語2 500mm的軸距尺寸并不突出,但是1 555 mm的車身高度卻是同級車中最高的,憑借這一特點,天語造就了一個值得驕傲的空間表現。別看前排的坐姿高,但仍為駕駛者的頭部留出了充足的空間。高車頂也在為后排空間出力,同樣是由于高臀點的緣故,后排乘客的坐姿能夠更挺拔,這樣也為腿部騰出了更多的空間。天語原本可以憑借空間表現繼續在競賽中得到高分,但是車內所選用的材質拖住了它的后腿,與307和頤達相比,天語的塑料質感太明顯,檔次分受到一定的影響,當然如果考慮一下價格,這點差距也是合情合理的。
雖然此次應邀而來的只是低配車型,但頤達的內飾還是讓人看到了日產的功力。簡潔是車內的突出特點,T型中控臺與同門師兄天籟有些相像,直線和矩形是頤達車內的主要元素。設計師將頤達百分之百地定位在了家用,沒有任何的分心,所以在色調上也是避免采用沉悶的黑色,米色和灰色成為了車內的主色調。在材質運用上,日產的設計師也顯示出了經驗老到,真皮座椅基本上已成為了頤達車系的標配(除了一款手動車型外),而所用的塑料件與真皮有相同的紋理,細致的做工將這些材質揉合在一起,車內因此變得賞心悅目起來。頤達的儀表盤取消了水溫表,三個黑底白字的圓形儀表因此也顯得十分緊湊。
雖然在長、寬、高各項尺寸中,頤達都是三款車型中最小的,但是當初頤達登臺亮相時的宣傳重點就是空間,所以它也很有一套。同樣是高度的功勞,頤達也擁有高坐姿和寬裕的頭部空間。除此之外,頤達比天語高明在了軸距尺寸,雖然不足4.4 m的整體長度要比天語短95 mm,但它將發動機艙和后備廂的長度盡量縮短,使軸距達到了2 600 mm,反超天語1 00 mm o頤達從油門踏板到后座臀點的距離有1 836 mm,和天籟旗鼓相當。會讓人有所抱怨的是頤達車內的橫向尺寸偏窄,后排若真要是坐上三個胖子,恐怕關門也會有困難,前排座椅的調節桿被移到了手制動的邊上,即使這樣前門的儲物格還是緊貼著座椅,而且容量有限。
國產307的車內沒有讓那些“加尾巴”的設計者們繼續發揮,完全沿襲了經典車型的內飾。 307共有深、淺兩種內飾,其中由桃木飾板、米色、黑色搭配而成的淺內飾版就像是色彩大雜燴,相比之下黑色與銀色的搭配能夠討得更多人的喜歡。307的中控臺沒有天語那樣簡練,單是6碟CD就占掉了中控臺上的很大一部分位置,以至于音響的信息顯示屏都擱置不下,只能在中控臺正上方的行車電腦中擠地方,所以開始駕駛307時,你很有可能弄不清收音機里播放的到底是哪個臺的節目。
天語和頤達之所以能在空間表現上“以小見大”,都是歸功于在轎車中融入一些M PV的設計,而307才是這種理念的鼻祖。雖然1 536 mm的高度是三款車中最低的,但已經足夠為車內空間打下好基礎,同時307也沒有浪費長度,2 61 2 mm的軸距是三款車型中最突出的,而從實際的乘坐來看,無論前排后排,橫向縱向,307的空間都是三款車型中考慮最全面的。此外,307的尾巴也不只是被人用來說閑話的,它能提供620 L的行李廂容積,實在是有些驚人。
在這兩個環節里,時尚精巧的頤達奪得了內飾評比的高分,而空間方面的優勝者則是經典的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