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06年中奧迪Q7毫無疑問地成為了頂級SUV中的最炙手可熱的角色,它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光榮頭銜,從而征服了每一個熱愛SUV人的心。老對手梅賽德斯自然無法忍受被迫淪為配角的局面,為了扭轉頹勢他們推出了與奧的針鋒相對的奔馳GL——這是一部個頭兒更大的SUV,它不僅在黑色路面上要與奧迪Q7一爭高下,在沒有路的地方,你也可以嗅到它所帶來陣陣硝煙。
更大、更寬、更強,聽起來這個口號頗有點奧林匹克的體育精神。沒錯,這句話的確道出了競技的精髓,不過我們今天引來這句話卻并不想以此激勵你的斗志,我們只是想用它來為你描述出當前汽車行業的一個基本趨勢,至少在SUV這個領域里,這句話足以堪稱眾商家造車的經典教義。不要懷疑,你所熟悉的奧迪Q7就是這樣一個經典案例。從不涉足SUV市場的奧迪在漫長的等待之后終于迎來了其造車歷史上的一個讓人歡欣鼓舞的勝利——在頂級SUV的行列里,身長5米的Q7讓幾乎所有的對手都淪為了自己的手下敗將。悉數SUV界“有頭有臉的精英們”——寶馬X5、奔馳ML級,以及奧迪的同門兄弟大眾途銳,它們無一不曾在Q7面前“灰頭土臉”。不過“精英”自然有其特別的“精英精神”,奔馳壓下了更大的籌碼——他們推出了Q7的直接對手:奔馳GL級,這是一款比Q7更大的SUV。此意路人皆知:不甘淪為配角的奔馳意欲借此打一個翻身仗。商家的顏面,車迷的好戲,在頂級SUV的世界中究竟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我們翹首以盼。
今天我們所選擇的是一部基本型的奔馳GL320CDI,它比價值48900歐元的奧迪Q7還要貴出14000歐元,究竟是“物有所值”還是“漫天要價”,我們將會在對比中為你揭曉答案。
車身奔馳GL的車身就像一座無法摧毀的堡壘
今天的兩個主角,盡管都是出自德國的名門,但是兩款車卻都不是來自德國本土!癕adeinGermany”對于兩部車來說都不適用,準確的說法應該是MadebyAudi”和“MadebyMercedes”,它們一個來自斯洛伐克(奧迪),一個來自美國(奔馳)。沒有“德國制造”的標簽并不代表什么,兩部車的質量水準依然堪稱同級別中的典范,整體看來,奔馳GL320更顯得精雕細琢,有的方面甚至超越了從來就以精湛做工而聞名的奧迪。GL的儀表臺表面為Artico仿真皮設計——座椅也是如此——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從手感上均屬一流工業作品。從空間角度來看,奔馳的各個座位都更為寬敞,正駕駛和副駕駛的頭部空間尤為突出,即使配備著天窗也對此毫無影響。奧迪Q7內部空間則在寬度上更勝一籌,而后座的實際空間感上略處下風。實際上拋開對比不說,兩部頂級SUV的后排空間都是非常寬敞的,而且它們都可以選裝第三排座椅(奧迪Q7需要700歐元;奔馳GL需要1566歐元),GL的第三排座椅可以進行電動調節,空間也足夠寬敞,即使大個子坐在上面也不會感覺擁擠;而由于車身高度的限制奧迪Q7的第三排座椅只能坐上身高不超過1.6米的小孩子。
兩部車的后備箱都很龐大,奔馳GL320的后備箱最大容積達到了2300升,比奧迪Q7要大出200多升。對比兩部車的安全配置,GL320也稍稍領先,它配備了價值為389歐元的選裝Presaf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識別有可能發生的危險;而奧迪Q7上配備的則是價值550歐元的Side-Assit系統,這套系統的主要作用在于:當有車輛或者行人處于駕駛員的視線死角之內的時候,系統會主動發出警報,此時位于外后視鏡上的特殊裝置的小燈就會閃爍,從而提醒駕駛者注意危險。
路面越不平整,兩部車的特點差異就越為明顯。奔馳GL320的空氣懸架功效明顯,無論是細碎的不平還是稍大的起伏都不能奈何于它。GL320的車身總是保持非常平穩,讓人感覺舒適,奔馳行駛起來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車輪非常沉重,即使軋上橫向接縫也不容易讓車出現顫抖;要是路面上的有些情況實在讓底盤難以承受,振動傳到了車內,座椅還可以起到很好的減振作用,舒適性依然能夠得以保障,保證車內的乘客也不會產生抱怨。在對比中,奧迪Q7展示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特性:它的底盤配備了選裝空氣彈簧,價格為2510歐元,從特性上來講奧迪的底盤明顯傾向于運動性。當駛過公路上的小突起,或是因路面斷裂而產生的“小坎”的時候,或者駛過小波浪路段的時候,車內都會感覺很明顯。Q7的減振在舒適性與運動性之間可以進行一定的調節,不過所能帶來的效果卻并不明顯;在這一點上奔馳GL320則擁有更大的調節區間,在舒適性與運動性之間人們會感覺到一個更為清晰的界限。盡管底盤特性對舒適性有一定的限制,不過座椅卻對此有很大的彌補,這使得奧迪Q7的整體舒適印象其實很好。從噪聲角度來看,奧迪Q7要稍稍大于奔馳GL。
無論對于奔馳GL級來說還是對于奧迪Q7來說,排量為3升的柴油機都是屬于入門級別的動力配置。兩款V6柴油機都采用了共軌式設計方案,也都采用了Piezo噴射,并且都標準配置了碳煙顆粒濾清器,然而它們卻有很大的特性差異。也許是奧迪所采取的輕結構理念在此起了決定性作用,奧迪的發動機處處優勢明顯。奧迪在Q7的底盤上和驅動系統上放棄了很多越野性能相關件,這大大地降低了它自身的重量,從而為發動機減輕了負擔。從兩車加速能力對比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一點:Q7的0-100km/h的加速耗時要比奔馳GL320少2秒鐘;而0-160km/h的加速耗時則要好于奔馳GL320五秒之多。不僅如此,奧迪Q7的百公里油耗也僅為11.9升,而對手則達到了12.7升,當然在這一點上奧迪的六速自動變速器也是功不可沒的。不過就奔馳GL級別來說,這個柴油機自身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的運行平穩度非常突出。
動態駕駛性能在這個章節奧迪Q7優勢盡顯
由于過分追求運動性,奧迪Q7在舒適性對比章節中失去了很多分數,不過這些都是整個對比中暫時的挫折,在這個章節中Q7則取得了難以撼動的優勢。與奔馳GL320的轉向系統相比,奧迪Q7的轉向無疑更為直接,而且當方向盤處于中間位置的時候就能提供非常突出的路感,這一點上就要明顯強于對手——感覺起來GL320的方向盤與路面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聯系。在過彎的時候——由于自身的超大車身和超重的體重——奔馳能夠保持一個非常不錯的姿勢,但是這最多也就是個沉穩,而和運動性搭不上邊。當作繞樁運動的時候這一點體現的更為明顯,奔馳GL320的電子穩定程序ESP總是過早地介入,雖然有利于安全,但是卻犧牲了運動性。奧迪Q7的ESP干涉起來也非常強硬,在繞樁運動中可能出現危險的時候或者當車輪即將出現打滑的時候,ESP總是能夠準時而且干脆地介入,把可能出現的危險扼殺掉。不過在操控性測試中Q7還是能夠達到57.4km/h的速度(奔馳GL320為54.5km/h),對于一個如此龐大的車身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這充分證明了這套底盤的運動實力,即使面臨極端的情況也不會出現失常。兩部車的剎車都堪稱榜樣,特別是前后都配備著內通風盤式剎車的Q7更是出色:初速為100km/h的情況下奧迪Q7的冷熱剎車都均為36米左右;奔馳的制動距離也僅比奧迪多了一米,這個成績對于如此笨重的車身來說是不錯的了。
花銷/環保價格上的優勢讓奧迪受益匪淺
對于如此針鋒相對的兩個頂級SUV來說,14000歐元的價格差異,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顧客的選擇。比奔馳GL320更優惠的價格讓奧迪占盡了先機。另外高昂的價格帶來的則是高昂的養護費用和折價損失,以及在購買保險上高昂費用等等,在這方面又是奧迪取得了很大的領先。從環保角度來講兩部車基本上沒有什么區別,都為歐4標準,也都配備了碳煙顆粒濾清器。
結論:
世界上總有一些車,購買之后非常值得一輩子擁有并再也不要轉手,奔馳GL320就是其中之一,它的車身像小城堡一樣結實,安全性能非常突出,也非常適合日常使用,只不過它價格不菲;與奧迪Q7相比要想贏得整個測試,單單在其中的某個環節突出是遠遠不夠的,雖然從車身和舒適性來看,奔馳占得了先機,但是在底盤和發動機以及動態駕駛性能上奧迪卻擁有個更大的優勢。另外雖然奔馳GL320更適合于越野,但是理性地想一想,這樣的車子買到了手里之后更多地還是要在黑色路面上使用,而恰巧在這方面又是奧迪Q7更勝一籌,再加上明顯的價格優勢,奧迪Q7最終也理所當然地贏得整個測試。
關于越野系統的介紹
奔馳GL配備了全時四驅系統,配備中后軸差速鎖(調解范圍可到100%),同時在電子控制牽引力調節裝置4ETS的支持下,GL320隨時能夠擁有足夠的抓地力。標準配置的空氣懸架里面設有越野模式——最大的離地間隙可以達到307mm。另外這部車上配備了變速器副檔裝置,也配有下坡輔助系統(DSR)。奧迪Q7的越野能力相對要弱一些,它配備了選裝的空氣懸架(價值2510歐元),離地間隙可以達到240mm,Q7的quattro四驅系統能夠對驅動力在前后輪中進行自行分配。在路面附著力正常的情況下Q7的前后驅動力分配比為40:60;在極端的情況下,它的前輪最多可以獲得65%的驅動力,而后輪則最大可以獲得85%的驅動力。Q7的電子差速裝置(EDS)能夠以剎車的形式發揮作用,從而防止車輪出現打滑而浪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