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駕駛過程中,你會從RX350的很多地方體會到輕便和舒適,輕盈的轉向,靈敏的油門響應,善于過濾顛簸的懸架,喜歡早早換擋的5擋手自動一體變速器等等,不過RX350的操控性卻并不會給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在“舒適為主”的影響下,RX350的VSC(穩定控制系統)也是時刻小心謹慎,只要傳感器預測輪胎有打滑可能性時,VSC便會早早介入,當VSC的鳴聲響起警示燈閃爍時,你可以清楚察覺到車輪正在受到限制。對于RX350這樣的塊頭而言,1890kg的整備質量并不是太大的負擔,這種好處不僅能夠在日常的油耗中表現出來,當你真的去嘗試off-road時,同樣也能體會出質量輕的好處來。
與強調越野性能的LX470相比,RX350的四驅功能實在是簡單多了,駕駛者做不了任何干預,電腦會替你打理一切。正常情況下,扭矩會以50:50比例分配給前后軸,而在一些特殊路況下,前后軸的扭矩比例會按照實際需要自動分配。
MDX所搭載的3.7L發動機是本田排量最大的一款動力,本田并沒有將它設計為8缸,V6結構和單頂置凸輪軸都使它看著有些特殊,不過從226kW最大功率和379N?m最大扭矩這些賬面數字上來看,它倒是沒有讓人失望。MDX的最高車速可以輕松超過180km/h,但可能是出于平順性和經濟性的考慮,MDX的動力也不是以火山爆發的形式出現,總是由小漸大的顯示著它的充沛。與RX350一樣,MDX也配備的是5擋手/自動一體變速器,但變速器選擇的換擋時機卻要比RX350來得晚一些。大油門急加速時,變速器從降擋到提速的過程并沒有一氣呵成,能夠察覺出動力輸出要比腳下的動作有所滯后,如果想要MDX利落起來,建議你在4000r/min時用手動模式換擋,可以說這時候的MDX最能顯出運動本質了。
謳歌MDX儀表板
不用過多接觸,只要經過幾個減速帶,你能夠明顯的感覺出MDX的懸架要比RX350硬朗許多,甚至硬朗的有些犧牲舒適性,兩者在方向盤力度方面也是涇渭分明,MDX的手感明顯更重,這樣的力度顯然更利于操控,激烈駕駛時轉向也更精確。
謳歌的SH-AWD系統我們曾經在RL那里領教過,MDX是第二款裝備這項四驅技術的車型,駕駛者同樣也是無需操心,前后軸可以自動完成從70∶30到30∶70的扭矩分配,而在車內,MDX的儀表盤上還有一個形象的扭矩輸出示意圖,駕駛者通過它能夠實時了解扭矩分配。但你也不要以為有了SH-AWD系統就可以駕著MDX去郊外大肆撒野,這套四驅系統雖然能夠有效提升車輛的過彎性能,化解危險,但真要是處于荒野時,還是會顯得力不從心。
面對同樣的市場,雷克薩斯的知名度更高
雖然MDX的202mm最小離地間隙和255/55R18輪胎都要比RX350占優勢,但也許是受4850mm的車長和2071kg的整備質量所累,在郊外MDX并沒有顯示出高人一頭的優勢。而當這兩款身價不菲的豪華SUV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中小心翼翼的前進時,一輛采石場的破舊卡車卻從我們身旁呼嘯而過,今后SUV的四驅系統究竟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這成了我們“越野”歸來的疑問。
無論你是否愿意承認,與那些處境尷尬的汽車巨頭相比,精明的豐田仍處于上升期,超過通用成為汽車業老大也極有可能,而雷克薩斯在中國的日子同樣好過,雖然在我們看來RX350有些設計開始顯得過時,73.7萬元的廠家指導價也高得有些離譜,但這并不妨礙RX350的熱銷,不過隨著豐田漢蘭達的上市,RX350也應該考慮一下如何應對自家兄弟的攻勢了。
本田車型在中國市場頗歡迎,兩個合資企業都因為產品的搶手而嘗到過不小的甜頭,但這種好運氣似乎并沒有延續給謳歌,雖然進入中國市場已有近一年的時間,但能在路上見到謳歌的幾率比頭頂上飛過的飛機還小,實際上很多人都能指著MDX車頭的標志叫出“阿庫拉”的名字,看來市場表現尷尬原因并不能簡單的歸結為知名度不夠。不過在定價上謳歌倒是能讓人產生好感,MDX67萬元的價格要比身旁的這位對手厚道不少。
更多對比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