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改觀!PCauto體驗/測試奧迪A6L 3.0T
試車地點 | 廣州 | 試車時間 | 2009-8 |
天氣 | 晴 | 路面工況 | 城市道路 |
車輛提供 | 廣州錦龍汽車發展有限公司 | 試車人員 | 圖/文:楊東琳/向朝輝 |
車型 | 市場報價 | 69.6萬 | |
編輯短評 | √:新的機械增壓引擎果然不同凡響,讓近2噸的車身都能做出6.52秒的百公里加速時間。 | ||
×:外型上與普通版本太過相像,沒有突出國產旗艦的身份。 |
前言:奧迪車我喜不喜歡?說實在的我真喜歡,精湛的科技有優良的做工,開起來與一般車輛就是不同,另外,在中國開奧迪至少還有那么一點點優越感,多少與官車搭上邊。但是如果把奧迪與寶馬放在一起讓我選擇呢?那我真的需要考慮一下。為什么?因為兩個品牌車型相比,寶馬車在操控與舒適性能達到更好的平衡。但是今天或許這種觀點我將改變,尤其是我在親密接觸奧迪A6L 3.0T之后,原來奧迪也有動力隨叫隨到,之前固有奧迪操控較硬,帶Quattro版本車型油耗偏高印象在這一周里慢慢改變。
首先說明,我不是刻意要做奧迪的“托”,觀念的改變來源于切身體會,下面我將精確列出幾點與大家分享,如果您同意我的觀點,我將十分感謝,如果您表示反對,沒有關系,這個世界就是應該存在多種觀點的不同的人群,世界才會變的多姿多彩!
第一,新的A6L的尾燈有這么丑嗎?
奧迪A6L的小改款是在08年11月廣州車展前夕,那個時候國產A4L即將上市,所以人們對于奧迪車型的關注基本上都放在它的身上,相對來說人們對這位“老大哥”似乎有些不聞不問。關于A6L的改款除了前大燈加了平行線式的LED日行燈之外,主要的改變還是集中在尾部。關于這樣的改變,我用很實際的語言來說:近看有些小氣,而且尾部稍稍翹起,少了之前版本的修長、穩重。這樣的觀點一直持續到此次長期試駕,包括前3天我做司機的那一段時間。
人有時候就是那么奇怪,越是偏見的事物,一旦認可,接受的速度可謂十分的快。由于拍攝的需要,我坐在工作車內做司機,A6L 3.0T是編輯部另外的同事駕駛。在炎熱的廣州,中午太陽最猛烈的情況下,A6L的尾部突然變的好看起來。首先,采用舒適模式駕駛,讓車身變的低矮,其次,LED燈在中午的情況下,剎車后尾燈亮度依然十分明顯;其三,壓扁的尾燈與稍稍修改的圓潤車身設計讓我感覺尾部跑起來有些優雅。其實,新A6L的尾部挺好看,尤其是在一腳油門的情況下,它離你而去的時候,A6L似乎給你那么一點點神秘感。
第二,原來開奧迪也很舒適安靜,就看你選用什么模式。
說到奧迪,它能夠給你的就是直觀的科技感,講到操控與舒適性在這個級別里面并不是佼佼者。拿到車的那一天,自己直接開著A6L 3.0T在車市行駛,發現這款車型舒適性有所提高,與之前的版本稍有不同,經過一些減速帶的時候,車輛將懸掛控制的比較到位,同時從車底傳來的噪音也不是很大,外加3.0T的發動機,動力可謂即踩即有,不論什么速段都存在不錯的爆發力。此時我按下奧迪的動態駕駛控制系統發現,原來處在舒適模式下A6L 3.0T在動力與舒適性兩個方面做的比較到位,如果你此時在駕駛過程中按下“動態”模式,車輛在稍作調整后,感覺即可不一樣了,變的硬朗起來,同時查看車輛平均油耗,也隨之升高,達到15升左右。最后,我們還是選擇“舒適”模式,對于這款大車型來說,還是這種模式比較到位。
第三,3.0T的發動機真的很猛,寶馬530Li你趕不上。
不能否認,奧迪是非常聰明的廠家,對于中國的行情掌握的十分到位。在前期國家針對3.0以上排量增加關稅的情況下,A6L也適時的推出3.0T車型,讓3.2版退出市場。如此一來,A6L并沒有加價銷售,同時在動力上得到再一次的提升。
我非常喜歡這款3.0T的發動機,在起步階段3.0排量讓整個車身不會感覺沉重,帶不起來,在深踩油門的情況借助機械增壓的設計,最大扭矩的能在較低的轉速快速范圍輸出,具有非常不錯的加速性,這是目前這個級別、這個價位沒有任何一款車型能與它媲美,包括寶馬530Li。
經過反復的測試,這款發動機沒有讓我失望,百公里加速在6.5秒左右完成,而剎車距離控制在40米左右。
第四,3.0T發動機配Quattro技術,油耗真的會高的嚇人嗎?
在我的印象中,奧迪的前驅車型的A4L與A6L都比較省油,但是帶有Quattro技術車型則是油老虎,主要表現在我之前試駕的A6L 3.2 Quattro版與Q7 3.6 Quattro版。但是今天,在舒適模式下,車輛溫度保持恒定的24℃,音響全開,保持平穩心態開車,電腦顯示平均油耗12.4L/百公里。這個油耗在這個級別中算是十分理想,當然,如果你有運動或者動態駕駛,平均油耗會有較大提升,去到16-18升/百公里都不奇怪。(我們昨天做完測試后,電腦顯示平均油耗為18.4升/百公里)
其實掌握好的心態駕駛車輛,它的油耗可能會讓自己都意外,但如果因為自己駕駛的是好車,處處要快人一步,付出的代價就是高油耗。
優點總結:
以上就是我近幾天在試駕A6L 3.0T中的一些感受。總體來說,優點在于動力充足,舒適性提高,人性化配置讓我開這輛大車也不感覺到累,尤其是前后8點泊車雷達與后可視音像倒車系統幫了我的大忙。
其次,精湛的做工讓我很滿意,開奧迪就是有一種質感,一種一絲不茍的質感。
有待改進之處:
其實說到有待改進之處似乎有些牽強,因為我正思考著下一代A6系列什么時候能與世人見面,因為在內飾的風格上,幾乎沒有改動,在我看來,再好的事情,如果沒有改變也會產生視覺疲勞。關于新A8L的消息我們已經看到了,在外形與配置上算是顛覆了傳統,那A6呢?似乎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問號。
- 1
奧迪A6L 詢底價>> 38.3 - 74.26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寶馬5系 42.86 - 79.76萬 詢底價>>
- 3 凱迪拉克XTS 34.99 - 56.99萬 詢底價>>
- 4 捷豹XF 55 - 76.8萬 詢底價>>
- 5 奔馳E級 43.8 - 75.1萬 詢底價>>
- 6 皇冠 31.98 - 51.98萬 詢底價>>
- 7 寶馬5系(進口) 45.5 - 87.8萬 詢底價>>
- 8 雷克薩斯GS 52.7 - 97.5萬 詢底價>>
- 9 奔馳E級(進口) 53.8 - 89.8萬 詢底價>>
- 10 奧迪S6 105.8萬 詢底價>>
9.2 總評分 |
加速(0-100公里/小時) | 剎車(100-0公里/小時) | 噪音(分貝/100km) | |
9.53秒 | 37.37米 | 暫無 | ||
李俊鋒 | 9.0分 | 作為成名多年的老江湖A6L,擺脫被定性為“官車”的帽子是本代A6L最大的使命之一,所以年輕與鋒利化的外觀是勢在必行的結果,更炫與更人性的內飾更是重頭戲之一。全新搭配的2.5 V6自然進氣發動機在測試中表現不俗,底盤與懸掛的調校更是舒適兼顧穩重。新A6L是一部無需太多講述的車型,你只要看到它就會自然喜歡上的車子。 | ||
林喆 | 9.2分 | 除了內外造型一洗以往的平淡無奇之外,全新奧迪A6L就連開起來也有“返老還童”的效果。車頭轉向的執行力相對老款大幅度提升,雖然手感依然偏向輕巧的,但轉向的反饋可是相當直接。另外主力的30FSI型號使用專為中國市場而設的2.5L V6直噴發動機,配合8速變速器讓新A6L擁有更加爽快的動力表現。當然,同級里面最高技術含量的鋼鋁復合式輕量化車身也是功不可沒。 | ||
劉明輝 | 9.4分 | 盡管奧迪A6L的外觀看上去更具動感,但它已經徹底走向行政級轎車的行列,成了一款注重后排乘坐的C級車。不過奧迪A6L的后排設計確實要比同級別的寶馬和奔馳更加用心,后排乘客幾乎可以控制車內的所有電子設備,乘坐感受相當奢華。只不過國內購買A6的消費者有一部分人是要親自駕車,所以這種奢侈的后排如果沒有人坐,是不是顯得有些浪費了呢? | ||
評測文章:PCauto測試奧迪新A6L 30FSI 以德服人 |
8.6 總評分 |
加速(0-100公里/小時) | 剎車(100-0公里/小時) | 噪音(分貝/100km) | |
6.52秒 | 40.02米 | 68.2 | ||
李俊鋒 | 8.2分 | 其實說到有待改進之處似乎有些牽強,因為我正思考著下一代A6系列什么時候能與世人見面,因為在內飾的風格上,幾乎沒有改動,在我看來,再好的事情,如果沒有改變也會產生視覺疲勞。相比那小改的外觀,3.0T的發動機在動力方面表現非常出色,絕對能夠令你對A6L的印象大大改變。 | ||
wangziping | 9.0分 | 首先這款3.0T機械增壓引擎已經沒有必要去過多贊美了,因為專家的好評加起來比字典還要厚。精湛的科技與優良的做工在A6L身上完全能體現出來,舒適的乘坐空間已經讓無數官老爺愛不釋手了,但更恐怖的是3.0T引擎的爆發力足以在路上秒殺一切街車,讓坐在后排的你也被激發出駕駛欲望。 | ||
劉明輝 | 8.6分 | 盡管奧迪A6L的外觀看上去更具動感,但它已經徹底走向行政級轎車的行列,成了一款注重后排乘坐的C級車。不過奧迪A6L的后排設計確實要比同級別的寶馬和奔馳更加用心,后排乘客幾乎可以控制車內的所有電子設備,乘坐感受相當奢華。只不過國內購買A6的消費者有一部分人是要親自駕車,所以這種奢侈的后排如果沒有人坐,是不是顯得有些浪費了呢? | ||
評測文章:我有改觀!PCauto體驗/測試奧迪A6L 3.0T |
微軟surface 華碩TAICHI 21 佳能60D 佳能550D 佳能6D 小米1S青春版 三星i9300 iPhone 5 小米手機2 Galaxy Note II HTC Butterfly win8 駕校一點通模擬考試2013 三星I9300 魅族MX2 OPPO Find5 三星I9220 華為U9508 HTC One X LG Optimus G Pro 索尼L36h 尼康D7000 富士X-E1 富士X-Pro1 富士X100s 奧林巴斯E-M5 聯想Yoga13 聯想Y480N ThinkPad X230 三星530U 蘋果Pro 富士通UH572 三星GALAXY Note 華為MediaPad 10 FHD mwc2013 idf2013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