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備提升 試駕卡羅拉Altis 2.0Z
中小型房車級別,一向是市場上市兵家必爭之地,其中廣受消費者喜愛的卡羅拉 Altis,在2007年底推出新一代車型後,雖然在銷售成績上并不如前代車型亮眼,但仍然穩居市場龍頭地位,不過在眾家對手紛紛納入2.0升動力單元後,卡羅拉Altis順勢導入了眾人期待的2.0升Dual VVT-i引擎。
由於距離現行車款推出尚未屆滿一年,因此新的卡羅拉 Altis除了取消原有1.6升動力單元,并納入2.0升Dual VVT-i引擎之外,僅就車系內的產品編成進行調整,在車輛的外觀與內裝部分,均未有太大幅度的變動,因此在試車前,難免讓人感到缺乏新鮮感。
不過回想起2007年底現行卡羅拉Altis發表時,試車組在海拔近3,000公尺的南橫公路,駕著卡羅拉Altis經過數百公里之後,對其大幅超越前代車型的操控表現,留下了驚艷的好印象,因此,對於此次升級2.0升動力的Corolla Altis,能否展現更為出色的動態表現,也激起了試車組的好奇心。
外觀變動不大,同色化處理更添運動性
和2007年底所試駕的頂級版V車型不同,由於此次Corolla Altis著眼於2.0升引擎在動力方面的提升,因此總代理提供給媒體進行試駕的車輛,是運動取向的2.0 Z車型。在外觀部分,2.0 Z車型和其它Corolla Altis最大的差異,莫過於換上了全車的空力套件,包括前後下擾流、側裙以及尾翼等,并提供雪貂白、極光藍和檀木黑三種專屬車色,而試駕的雪貂白車輛則帶給人充滿東洋風的運動氣息。
從車頭望去,包括燻黑頭燈、大型網狀氣壩、下擾流等,都是 Corolla Altis 2.0 Z展現運動風味的獨特元素。
除此之外,2.0 Z車型也采用了黑色網狀式樣水箱護罩以及鈦黑處理的頭燈,強化車輛本身的性能氣息,而在細節方面,2.0 Z車型也沒忽略呈現一致的性能感受,除了車側飾條的同色處理,有別於其它車型的鍍鉻樣式,此次2.0 Z車型更將原本1.8 Z車型上的鍍鉻牌照飾框,一并也換成了車身同色式樣,讓2.0 Z車型的運動扮相顯得更為完整,對於視覺取向的買家而言,也省去了事後改裝的麻煩與花費。
除了車側的裙角和尾翼之外,細節方面,2.0 Z車型也沒忽略呈現一致的性能感受,除了車側飾條的同色處理,有別於其它車型的鍍鉻樣式。
Corolla Altis 2.0 Z并未擁有專屬的鋁圈樣式,讓運動風味略嫌不足。
Corolla Altis 2.0 Z車型更將原本1.8 Z車型上的鍍鉻牌照飾框,一并也換成了車身同色式樣,讓2.0 Z車型的運動扮相顯得更為完整,而車尾左方的專屬銘牌,則彰顯了獨特身分。
黑色內裝基調,金屬飾板展現性能風味
坐進車內,標榜運動性的2.0 Z車型,自然也有著與一般Corolla Altis不同的呈現。有別於其它Corolla Altis車型提供黑色、米色以及灰色等不同的內裝選擇,并搭配木紋飾板,2.0 Z車型限定提供黑色內裝,而包括中控臺、車門扶手和排檔座等處,也都采用類金屬飾板,搭配金屬踏板組以及附LED照明的金屬門檻,極具個性化的鋪陳,展現充滿科技與運動感的獨特氛圍。
有別於其它Corolla Altis車型提供黑色、米色以及灰色等不同的內裝選擇,并搭配木紋飾板,2.0 Z車型限定提供黑色內裝,而包括中控臺、車門扶手和排檔座等處,也都采用類金屬飾板。
縮減方向盤盤徑搭配換檔撥片,操控介面更就手
至於和過去1.8 Z車型不同之處,則在於原本與一般Corolla Altis車型共用的四幅方向盤,在2.0 Z車型上改成了三幅樣式,而方向盤的盤徑也縮減了一寸,除此之外,Corolla Altis 2.0 Z也成為Toyota車系之中,首部配置方向盤換檔撥片的車款,無論是視覺上的運動氣息,或是實際操作時的手感,都有著比起以往更為出色的水準。
原本與一般Corolla Altis車型共用的四幅方向盤,在2.0 Z車型上改成了三幅樣式,而方向盤的盤徑也縮減了一寸,除此之外,Corolla Altis 2.0 Z也成為Toyota國產車系之中,首部配置方向盤換檔撥片的車款。
而在乘坐機能與舒適性方面,在2,600mm的軸距之下,車內乘員都能擁有寬敞合理的乘坐空間,而最讓人贊賞的是,Corolla Altis後座底板采類果嶺式設計,約僅3公分的隆起高度,無論是後座乘客進行左右移動,或是要在腳邊擺放零碎物品,都減少了許多的阻礙。另一方面,在Corolla Altis車內也設置了多處的置物空間,包括上下雙層手套箱、吸頂式置物盒、前座隱藏雙置杯架、可前後滑動的中央扶手,以及最具巧思的中控臺側邊置物槽等,都展現了原廠在設計時貼心的一面。
在2,600mm的軸距之下,車內乘員都能擁有寬敞合理的乘坐空間,而最讓人贊賞的是,Corolla Altis後座底板采類果嶺式設計,約僅3公分的隆起高度,無論是後座乘客進行左右移動,或是要在腳邊擺放零碎物品,都減少了許多的阻礙。
在Corolla Altis車內也設置了多處的置物空間,包括上下雙層手套箱、吸頂式置物盒、前座隱藏雙置杯架、可前後滑動的中央扶手,以及最具巧思的中控臺側邊置物槽等,都展現了原廠在設計時貼心的一面。
隨著此次新年式車型的推出,原廠也針對Corolla Altis車系的配備進行了一番調整。以2.0 Z車型為例,和原本的1.8 Z車型相較,取消了駕駛座電動調整和VSC+TRC動態穩定系統,6片裝CD音響搭配六支喇叭也縮減為單片CD和四支喇叭的配置,不過卻增加了頗受年輕消費族群喜愛的電動天窗,以及饒富操駕樂趣的方向盤換檔撥片,而這樣的調整究竟是好是壞,則有賴消費者個別的喜好與需求來定奪了。
由於先前對此代Corolla Altis操控性所留下的正面評價,而此次所試駕的2.0 Z車型,更是主打動力性能方面的提升,以及新增方向盤換檔撥片所帶來的操控樂趣,因此在檢視過車輛內外與以往的差異後,試車組也就迫不及待上路感受Corolla Altis 2.0 Z在動態方面的表現。
2.0升Dual VVT-i引擎,動力數據見增長
此次Corolla Altis新搭載的2.0升Dual VVT-i引擎,可輸出141 ps / 5600 rpm的最大馬力,以及19.3 kgm / 4400 rpm的最大扭力,在數據上較原本1.8升引擎的最大馬力132ps/6000rpm,以及最大扭力17.3kgm/4200rpm有所提升,不過由於在車重上Corolla Altis 2.0 Z也較原本的1.8 Z車型多出了40 kg而來到1,295 kg,因此在起步時的油門反應,在感受上似乎未如先前所試駕的1.8升車型來得輕快。
次Corolla Altis新搭載的2.0升Dual VVT-i引擎,可輸出141 ps / 5600 rpm的最大馬力,以及19.3 kgm / 4400 rpm的最大扭力,在數據上較原本1.8升引擎的最大馬力132ps/6000rpm,以及最大扭力17.3kgm/4200rpm有所提升。
在市區道路行駛,隨著引擎轉速的爬升,油門踏板的反應也跟著輕巧了起來,尤其在有超車需求時,并不需要特別重踩油門,以漸進的方式進行踩踏,并足以應付大多數的市區使用需求;而原本1.8升Corolla Altis所使用的EPS電動輔助方向盤,同樣也延續到Corolla Altis 2.0 Z上,在市區行駛時,方向盤轉向的手感十分輕巧,不過在稍事熟悉後,仍然展現了頗為靈敏的操控表現,加上更為余裕的車輛動力,Corolla Altis 2.0 Z在市區行駛時的表現依舊稱職。
在低速行駛時,方向盤轉向的手感十分輕巧,不過在稍事熟悉後,仍然展現了頗為靈敏的操控表現。
手自排反應迅速,再加速動力飽滿
離開市區,試車組轉上快速道路,在前方路況許可下,試車組逐漸加快車輛的速度,就如同先前試駕的1.8升車型,Corolla Altis 2.0 Z在高速行駛時沉穩的表現,依舊獲得試車組的肯定,無論是行經路面上的伸縮縫或變換車道進行超車,Corolla Altis 2.0 Z安定的車輛動態皆帶給駕駛人相當充足的信心,而更讓人驚艷的,是2.0升Dual VVT-i引擎在引擎轉速於4,000 rpm前後時,踩下油門便可感受到飽滿的動力涌現,讓車輛於80至120公里間的再加速表現十分敏捷,充分展現了2.0升引擎在動力方面的優勢。
2.0升Dual VVT-i引擎在引擎轉速於4,000 rpm前後時,踩下油門便可感受到飽滿的動力涌現,讓車輛於80至120公里間的再加速表現十分敏捷,充分展現了2.0升引擎在動力方面的優勢。
另一方面,Corolla Altis 2.0 Z采用了Toyota車系首見的方向盤換檔撥片,配置方式類似Lexus IS250的撥片設計,雖然在質感與性能氣息上略低於IS250,但在實際使用時卻頗為就手,即便是在山道間行駛,亦能在雙手不離開方向盤的情況下,輕松進行換檔動作。而在一般的D檔行駛的情況下,輕撥方向盤左方撥片亦能進行降檔動作,讓操作增添不少的便利性。
駛下快速道路,此次試車組選擇了臺北至宜蘭的北宜公路,做為檢視Corolla Altis 2.0 Z操控表現的舞臺。切換至S檔位的手自排模式,出發時刻意大腳油門,隨著引擎轉速的爬升,變速箱并未主動進行升檔,而是直接進入斷油的保護模式,這也意味著駕駛人將獲得較大的主控權。
雖然Corolla Altis 2.0 Z和1.8升車型同為四速手自排,但原廠表示此具變速箱為全新設計,而實際使用時除了1、2檔間的齒比仍略嫌稀疏,山路間最常使用的2、3切換可說是相當迅速。在北宜公路間行駛,2檔便能讓車輛維持在3,000至4,000 rpm的轉速域,應付大多數路段的需求,而在面對較長的直線路段時,將排檔升至3檔車輛的加速表現也頗為直接,較讓人感到可惜的是,變速箱仍會因為保護機制而拒絕駕駛人退檔的指令,因此面對急彎或上坡路段,常面臨動力支援不夠即時的情況。
在北宜公路間行駛,2檔便能讓車輛維持在3,000至4,000 rpm的轉速域,應付大多數路段的需求,而在面對較長的直線路段時,將排檔升至3檔車輛的加速表現也頗為直接。
舒適取向懸吊設定,操控極限受影響
在彎道上的操控表現方面,雖然為了乘坐舒適性考量,Corolla Altis 2.0 Z的采用較高的坐姿設定,不過較前代車型大幅降低的車輛重心,以及優異的懸吊調校,讓車輛在過彎時擁有不錯的穩定度,雖然EPS電動輔助方向盤偏多的輔助力道,讓車輛在彎道時的轉向反應顯得不是那麼直接,特別是在面對連續彎道時,即便車輛重心轉移并不算劇烈,但仍必須費心拿捏才能抓出最佳的過彎路徑,不過值得稱贊的是,Corolla Altis 2.0 Z水準以上的循跡性以及側傾抑制能力,仍然讓車輛能夠亦步亦趨得跟隨車主意志在山道中前進。
雖然為了乘坐舒適性考量,Corolla Altis 2.0 Z的采用較高的坐姿設定,不過較前代車型大幅降低的車輛重心,以及優異的懸吊調校,讓車輛在過彎時擁有不錯的穩定度。
以較高的速度挑戰彎道時,前輪驅動設定的Corolla Altis 2.0 Z仍不免出現了轉像不足的情況,但在略收油門,并進行方向盤角度的略為修正之後,車輛仍能即刻回復原本的行車路線,不過Corolla Altis 2.0 Z偏重舒適取向的懸吊設定,當行駛於彎中遭遇路面有坑洞起伏時,車身仍會發生不穩定的彈跳現像,對於車輛動態的順暢度造成不小的影響,而在Corolla Altis 市售車型全數取消VSC+TRC動態穩定系統的情況下,無形也降低不少試車組探求操控極限的信心,改以入彎前確實減速的方式來攻克北宜公路。
戰備重整,鞏固市場龍頭地位
身為市場龍頭,Corolla Altis向來為人所稱道的,就是能夠滿足主流市場的消費者需求,而此次隨著2.0升Dual VVT-i引擎的導入,Corolla Altis車系除了取消原本入門的1.6升動力單元外,車系編成與配備也依循著進一年來的市場回應而調整,在經過這樣的戰力整備之後,Corolla Altis能否切中消費者口味,同時更形鞏固市場龍頭的領導地位,則有賴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了。
- 1
福克斯 詢底價>> 9.98-16.99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捷達 7.58-11.93萬 詢底價>>
- 3 哈弗H6 9.58-15.18萬 詢底價>>
- 4 歐力威 4.79-5.59萬 詢底價>>
- 5 途觀 18.98-31.58萬 詢底價>>
- 6 朗逸 10.78-16.69萬 詢底價>>
- 7 速騰 13.18-22.58萬 詢底價>>
- 8 科魯茲 10.89-15.99萬 詢底價>>
- 9 新桑塔納 8.49-12.38萬 詢底價>>
- 10 軒逸 9.98-16.9萬 詢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