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界定 Infiniti EX35
撇開繁瑣的文字堆砌,Crossover是我從原廠新聞稿中不斷接受到的訊息。自原廠所述,EX35是一款融合SUV和Coupe車型的全新產品,原廠希望創造出一個過往不曾出現過的全新級距。而單就原廠照片看來,EX35給我的第一印象,仍舊是類似FX車系、偏向運動化SUV的感覺;這樣的印象一直持續在我腦中,直到試駕當天。
SUV + Coupe = Crossover?
近距離接觸到EX35,突然我不知道該怎麼去形容眼前的這輛車。絕對不是SUV,也絕對不是Coupe;勉強算起來,EX35比較像是一款旅行車,但傾斜的D柱線條則比較接近掀背車;而就底盤的角度來看,EX35的離地高度又明顯較一般房車來的高,可是又不若SUV那樣高高在上的感覺。一連串的驚嘆號和問號中,EX35在我心目中的定義,又變得模糊起來。
SUV與Coupe間的模糊地帶
細看EX35的車身尺碼,4,630 x 1800mm的長寬與Lexus IS250等小型主管房車相近;而接近1,6米的車身高度,則介於一般房車1.4米和SUV車型1.65米之間。沒有SUV那般龐然大物的身型,EX35在車型上反而更接近Volvo XC70:擁有旅行車般的五門車型設定,而離地高度則又較一般房車更為拉高;同時原廠也將Coupe的設計元素融入其中,為EX35刻劃出動感意象十足的車身線條。
在車型設定上,EX35比較像是拉高車身的旅行車型,而下削的車尾線條則更似掀背車的動感樣式。
一如G37等Coupe車型,EX35采用長車頭、短前後懸的車身造型。盡管EX35采用五門車型設定,但自B柱開始下滑的車頂線條則更近似於動感的掀背車型;同時18寸大腳鋁圈、車尾擾流板和左右雙出尾管也加強EX35的運動化形象;而在考量到女性族群的銷售目標下,EX35在造型上也修正Infiniti目前較具肌肉感的車身線條,諸如前保桿、引擎蓋和車身腰線等處皆可見到圓潤流暢的線條運用,為EX35營造動感而典雅的外觀風格,同時風阻值也維持在0.32的水準。
自水箱護罩和頭燈等細節處看來,EX35仍保有濃厚的家族特徵。
在外觀細節方面,Double Arch鍍鉻水箱護罩和L型HID頭燈展現出家族化的外觀特徵,同時車門把手、車身側裙、車頂行李架和車尾牌照框等處也運用鍍鉻材質,強調Infiniti一貫的精致日系風味。此外在針對女性駕駛的貼心設計上,原廠為EX35裝配稱為Welcome Lighting感應式禮遇燈的照明裝置,并與I-Key智慧型鑰匙功能整合:當駕駛持有I-Key接近車輛時,除了自動解除門鎖外,位於左側照後鏡下方的感應式禮遇燈也會自動亮起,搭配同時作動的車室照明系統,為女性車主的安全提供進一步的保障。
Welcome Lighting感應式禮遇燈搭配I-Key智慧型鑰匙,在駕駛靠近車輛時,可提供周遭照明和自動解除門鎖。
難以捉摸的Crossover性格,在EX35的外型設計上便可略知一二。在SUV和Coupe造型之間的拉距,EX35界於兩者間的一個模糊地帶;不過大抵而言,EX35實車的造型仍稱的上相當具有美感;豐富的曲線運用、動感而富張力的車式風格,與市場上其他產品相較,EX35的造型的確是獨數一格。
日式和服的秀逸風格
我一邊思索著Crossover的復合概念,一邊則打開車門,持續探索EX35的復雜性格。
在女性客層的設計思維下,EX35的車室內裝融入許多圓潤線條。
女性角度的設計思維,再次流露於EX35的車室之中。最能代表日本女性柔美特質的和服意象,化身為設計師在內裝規劃上的謬思女神;原廠以日本和服的剪裁線條,搭配觸感柔韌的真皮材質,打造出獨特的「Kimono」風格皮椅;同時駕駛座10向、乘客座8向電動調整,以及兩段加熱功能,也提供乘客在包覆性和舒適性的滿足。
除了采用稱為「Kimono」的造型皮椅外,EX35在儀表板和中控臺介面上仍維持Infiniti的一貫風格。
柔和的設計筆調,也延續在車室的其他地方。EX35在儀表板、方向盤、音響和空調介面上仍保有濃厚的家族風格,紫羅蘭車室氣氛燈、指針式時鐘、VIS車輛資訊整合系統等都一如Infiniti旗下的家族成員;但在造型上則修飾的更為圓滑許多:包括中控臺上緣的雙波浪狀線條、橢圓形出風口、拋物線般的車門把手和飾板,皆磨去現行車款的方正框架,展現出另一番女性風味。
後座未如想像中狹隘
在尚未實際接觸之前,EX35緊實的車身長度,和刻意下削的車頂線條,讓我對於其乘坐空間有所存疑;印象中外型越是流線動感的車款,其乘坐空間,特別是後座空間便越是受限;但同時EX35也保有SUV的車型神韻,SUV在乘坐姿勢和空間上的表現,又是其優勢所在。略帶矛盾的兩個面向,又在EX35的車室空間上顯現出來。
盡管外型線條流線動感,但EX35的後座空間仍具有一定水準。
在駕駛座上找出最佳的乘坐位置,我往後座移動,體驗EX35在腿部和頭部空間上的表現。EX35并未如同SUV車型一般,在高車身的優勢下獲得挺立的乘坐姿勢,和寬裕的腿部和頭部空間;介於房車和SUV車型間的車身高度,使其擁有較為斜躺的乘坐姿勢,更接近一般房車的乘坐感受;不過在腿部和頭部空間上,也未如我想像中的那般狹隘,具有一定的水準。
AVM環景顯影系統
在原廠所強調的產品訴求中,後座One Touch電動摺收系統和獨創的AVM環景顯影系統,相當值得一書。在追求造型美感下,EX35的行李廂空間并未相當突出;不過後座One Touch電動摺收系統的導入,則為其增添了使用上的便利機能。位於行李廂兩側的電動開關,除了可將後座椅背4/6分離傾倒外,也能輕松地以電動方式回復,讓車主便利的進行裝載空間變化;不過椅背在傾倒時未備有防夾機制,在使用上需稍加注意。
位於行李廂兩側的後座One Touch電動摺收系統 (左上) 可輕松變化裝載容積;同時在排檔座後方的回復按鈕 (右上) ,也能在不下車的情況下進行座椅回復操作。
至於車壇首創的AVM環景顯影系統,則是透過位於左右後視鏡和車身頭尾的四具攝影鏡頭,經過電腦接合模擬出即時的車頂鳥瞰圖像。同時在中控臺螢幕上,也切分為左右兩組畫面;左側畫面依前進檔或倒檔的不同,分別顯示車頭和車尾影像,并附有指示標線;而右側畫面則顯示即時的鳥瞰圖像,讓駕駛擁有幾近無死角的周遭視野;此外螢幕右側畫面也能切換為右側攝影鏡頭,讓駕駛得以掌握不易觀察的右側視野,達到更完善的輔助效果。
藉由四組位於後視鏡 (左上) 、車頭 (中上) 和車尾 (右上) 的攝影鏡頭,AVM環景顯影系統可接合模擬出即時的鳥瞰圖像 (右下) ,并搭配行進方向之鏡頭畫面 (左下) ,盡可能減少車輛周遭的視覺死角。
試駕當天總代理也安排了AVM環景顯影系統的體驗活動,考驗駕駛在不得回頭目視、僅依賴AVM系統和後視鏡的情況下,進行倒車入庫之動作。實際操作下,AVM環景顯影系統在頗為狹窄的測試空間下,皆可提供車輛四周的清晰影像;搭配傳統後視鏡的輔助,駕駛能夠精準的操作車輛,并適時閃避障礙物,安全無誤的完成倒車動作。
VQ35HR引擎的暢意高轉速
接著來談EX35的行路感受。
初上駕駛座,EX35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它并未有SUV車型那般睥睨天下的駕駛視野;介於房車與SUV間的車身高度,讓EX35在駕駛視野和死角上取得微妙的平衡,經過座椅調整後,相信身形較小的駕駛也能找出適當的駕駛位置。
EX35介於SUV和房車之間的車身高度,為駕駛提供駕駛視野和死角上的微妙平衡。
按下引擎啟動按鈕,車室前方的VQ35HR引擎便倏然蘇醒。這具獲獎連連引擎相信不需我多加贅述:同於G35所采用的動力核心,3.5升V6引擎導入CVTCS雙連續可變汽門正時系統,在原廠刻意調降輸出下,EX35的最大馬力略低於G35,可在6,800rpm輸出298匹最大馬力;而扭力鋒值則為34.8公斤米。在怠速運轉下,EX35車室的隔音效果相當優異,維持良好的肅靜效果。
代號VQ35HR的V6引擎,在EX35上可繳出298匹最大馬力和34.8公斤米最大扭力。
放開手煞車,輕踏油門,EX35的起步動作不甚猛爆。我想基於女性客層的考量,是原廠調降動力輸出的原因之一:就過去接觸的大排氣量車款而言,強勁的輸出對我來甚是暢快;不過對於女性駕駛來說,過於猛烈的加速起步則相對非其所好。盡管在帳面數據上,VQ35HR引擎需在4,800rpm時扭力才會盡現;不過一般的駕駛節奏下,約莫在2,500rpm上下,EX35便能展現綽有余裕的動力表現,對於市區交通等用路環境已稱足夠。
EX35大排氣量的優勢,使其在市區路段的起步反應絲毫不顯吃力。
不過在原廠的產品說明中,關於VQ35HR引擎「HR」字樣的說明,也引起我的好奇心。代表High Revolution/High Response的HR字樣,暗喻著EX35在油門反應和高轉速上的性能因子;藉由提高壓縮比、加大曲軸直徑和活塞輕量化等手段,VQ35HR引擎的紅線轉速可達到7,500rpm;此也挑動駕駛盡其鼓摧油門的欲望。拋開先前溫和的油門踩踏,上了寬廣的快速道路,我也準備來一探EX35的性能底限。
看著眼前的大條直路,油門盡摧下V字型引擎獨特的高頻搥擊聲浪甚是悅耳。
將檔位固定在D模式,油門盡踏,線傳油門訊號讓VQ35HR引擎第一時間便拉起轉速,V字型引擎獨特的高頻搥擊聲浪瞬間涌現;眼看轉速表往4,500rpm攀升,但車速似乎沒能立即反應出來;就在遲疑之時,強勁的推背感則我襲來。推力涌現之後,不知不覺車速便已達到100km/h,展現EX35的加速實力。不負「HR」的字樣,VQ35HR引擎的油門反應和高轉速表現確實是淋漓暢快;不過引擎轉速和車速攀升的動力間隔,則可能為1.8噸車重所帶來的影響。
五速手自排變速具備電腦退檔補油機制,在Ds模式下可將引擎維持在高轉速域,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後援。
EX35搭載的五速手自排變速系統,除了一般D模式外,也具備Ds模式和手排模式可選擇。打入強調性能取向的Ds模式,大腳油門下引擎可直逼斷油轉速;同時退檔反應也更為敏銳,搭配電腦退檔補油的機制,Ds模式下可將引擎轉速維持在5,000至7,500rpm之間,讓動力輸出一直保持高檔,以因應高低速下的再加速需求。當然駕駛也能選擇手排模式,以配合路況及個人油門操作;不過可惜的是,樂趣十足的換檔撥片并未列為EX35的標準配備,無法為EX35帶來加分效果。
操控表現較SUV更顯沉穩,再來談談EX35的操控表現。
在轉向精準度和路感回饋方面,EX35與我過去曾駕駛的G37 Coupe有著相同調性。低速時轉向輔助力道較強,路感則隨之變得模糊,但對於駕駛便利性和舒適性來說則相對有益;而隨著車速提升,自方向盤上回饋的路面細節也逐漸清晰,同時轉向精準度上的提升,也讓駕駛得以在高速下準確的掌握車頭指向,進行過彎路線的選擇。
轉向系統上EX35與G37相當接近,在高速下路感回饋和精準性皆有提升。
在懸吊系統的設定上,EX35明顯的偏向舒適風格。在講求吸震效果的需求下,EX35的懸吊系統軟中帶Q,加上較一般房車略高的車身高度,在高速彎道內仍可感受到小幅度的側傾浮現;不過有別於過去曾駕駛的SUV車款,EX35的懸吊在彎中仍具有一定的支撐性,并未有軟腳、後輪下沉的不安定感;同時阻尼的設定也具韌性,在S型彎道中變換方向,車身重心的擺蕩也在極小的范圍之內。
由於車身高度和懸吊偏軟的緣故,彎道內EX35可感到一定程度的側傾;但自底盤回饋的四輪循跡性仍給駕駛充裕的駕馭信心。
同時EX35也搭載了ATTESA E-TS四輪驅動系統,除了依駕馭情境不同、進行50:50至0:100的前後輪扭力分配外;在彎道中盡管車身呈現側傾,但搭配VDC車輛動態控制系統下,四只輪胎仍未有所躁動,穩固的抓緊地面,維持適當的扭力輸出和循跡性,也提高EX35的駕馭極限。
如何定調?
在白紙上畫出一條直線,直線的右邊是SUV,直線的左邊則是Coupe或一般房車;要怎麼標定EX35的位置,我認為在這條直線上無法找出明確的那一點。不論從外觀造型,車室內裝,或是動態表現上,EX35皆在直線兩端之間不停游走,時而靠右,時而靠左。對於消費者來說,一輛能夠全方位、多功能的汽車產品絕對是一時之選;而EX35能否達到兼容并蓄之效,則交給消費者來咀嚼思考了
- 1
福克斯 詢底價>> 9.98-16.99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捷達 7.58-11.93萬 詢底價>>
- 3 哈弗H6 9.58-15.18萬 詢底價>>
- 4 歐力威 4.79-5.59萬 詢底價>>
- 5 途觀 18.98-31.58萬 詢底價>>
- 6 朗逸 10.78-16.69萬 詢底價>>
- 7 速騰 13.18-22.58萬 詢底價>>
- 8 科魯茲 10.89-15.99萬 詢底價>>
- 9 新桑塔納 8.49-12.38萬 詢底價>>
- 10 軒逸 9.98-16.9萬 詢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