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升級 PCauto試駕凱迪拉克新賽威
在動力方面,新賽威也做了較大的改動。現在全系搭載的是SIDI3.0升和3.6升智能直噴發動機。3.0L SIDI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272匹馬力,扭矩達到300牛米,較2.8L DVVT發動機提升21%;3.6L SIDI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310匹馬力,扭矩達到374牛米,較3.6L DVVT發動機提升9.5%。這些數字表現在行駛中,就是車身雖然很重,但感覺比前款開著更沉穩,更加不慌不忙。
新款賽威全系配備的都是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個人感覺這臺變速箱和發動機配合在一起完全達到了讓車輛的行駛狀態達到舒適度的最大化。說到舒適,我必須要稱贊一下新賽威在隔音方面的優異表現。廠方在宣傳辭令中說他們加強了發動機倉和車廂之間防火墻的鋼板的隔音,使用了夾層鋼板(兩層鋼板之間夾一層塑膠薄膜以達到更好的隔音效果)以降低發動機傳進車廂的噪音。在后翼子板內和車窗玻璃部分都使用了夾層處理,以減小傳進車內的風燥和胎噪。這些努力都沒有白費,新賽威現在的抑制噪音的能力確實非常強。
當然,這也有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功勞。當車速為80km/h時發動機的轉速只有1400rpm,時速130km/h時也僅為2000rpm。這樣的轉速讓發動機一直處于一種比較平靜的狀態下工作,所發出的噪音自然也不會大。
咱們翻過頭來說說發動機在行駛中的表現吧,比較遺憾的是,這次的試駕活動編輯沒能體驗到3.0升排量的車型。3.6升車型給我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以保證車內乘員的舒適性為第一訴求。發動機的輸出特性被調教成比較平緩的類型,即便是把油門踏板踩得比較深了,變速箱也不會做出連降兩檔這類的激進動作。在路上即便是提速超越前車時,我們也只是感受到車子沉穩的提速,沒有特別明顯的推背感。前款賽威的動力如果用一條水管來形容的話,那新賽威就是換上了一條更粗的水管,雖然動力更加澎湃,但絕不會有一點超出范圍的部分。
新賽威采用前長短臂獨立懸架后多連桿獨立懸架,并且配備了MRC電磁主動懸掛系統,這種電磁主動懸掛反應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每秒調節1000次。電磁主動懸掛可以主動偵測車身傾斜度以及懸掛的受力狀態,并主動將車身調平。實際的使用感受總體來講是非常的舒服,無論是高速還是低速狀態,車內能感受到的震動都比較小。但這種舒適程度有沒有損失掉路感,通過高速公路上的路面連接處時,懸掛似乎過濾掉了連接處周邊的凹凸,但真正到連接處時的感受卻還是可以被駕駛員捕捉到的。
對于一款長度超過5米重量將近2噸的車,考量其操控性似乎不是太近人情,這一點也應該不是消費者關心的內容。正常駕駛狀態下新賽威的轉向系統還是比較好用的,Servotronic隨速轉向系統給駕駛員的操作確實提供了不小的幫助。激烈駕駛真的不是新賽威的強項,即便它裝上了前穩定桿,但也拗不過過于沉重的車身。操控性在這個級別中屬于中等水平。
總結:
誰都得承認凱迪拉克一直都是美國高端商務轎車的形象,雖然這幾年收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它在人們心目的地位也在下降。但凱迪拉克的產品,并沒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
新賽威的此次升級改款非常全面,外觀的改動是最小的,但所改之處也都沒有背棄凱迪拉克的設計理念。內飾配置上基本保持前款車型的樣式,在原有的基礎上加裝的ONSTAR系統確實讓豪華商務轎車這個領域中的德系三強眼紅。動力方面雖然有所加強,但也沒有脫離遵從舒適行的原則,只是讓駕駛變得更加輕松。由此看來,新賽威的產品表現完全不比如何一個競爭對手差,只不過在國人的心目中,它的品牌影響力還遠不及德系三強。如果凱迪拉克加強其品牌影響的話,產品銷量自然也會更加出彩。
- 1
奧迪A6L 詢底價>> 38.3 - 74.26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寶馬5系 42.86 - 79.76萬 詢底價>>
- 3 凱迪拉克XTS 34.99 - 56.99萬 詢底價>>
- 4 捷豹XF 55 - 76.8萬 詢底價>>
- 5 奔馳E級 43.8 - 75.1萬 詢底價>>
- 6 皇冠 31.98 - 51.98萬 詢底價>>
- 7 寶馬5系(進口) 45.5 - 87.8萬 詢底價>>
- 8 雷克薩斯GS 52.7 - 97.5萬 詢底價>>
- 9 奔馳E級(進口) 53.8 - 89.8萬 詢底價>>
- 10 奧迪S6 105.8萬 詢底價>>
-
09廣州車展新賽威SLS高清視頻 6609
-
時尚與實力 凱迪拉克SLS賽威 7638
-
吳彥祖首部微電影《一觸即發》全國公映 6575
微軟surface 華碩TAICHI 21 佳能60D 佳能550D 佳能6D 小米1S青春版 三星i9300 iPhone 5 小米手機2 Galaxy Note II HTC Butterfly win8 駕校一點通模擬考試2013 三星I9300 魅族MX2 OPPO Find5 三星I9220 華為U9508 HTC One X LG Optimus G Pro 索尼L36h 尼康D7000 富士X-E1 富士X-Pro1 富士X100s 奧林巴斯E-M5 聯想Yoga13 聯想Y480N ThinkPad X230 三星530U 蘋果Pro 富士通UH572 三星GALAXY Note 華為MediaPad 10 FHD mwc2013 idf2013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