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火焰 試2010款英菲尼迪G25
從經驗上講,我對于聲稱專門提供給我的東西都有一種天生的警覺,一怕被下了藥,二怕被下了套。就是嘛,我又沒多給人家錢,人家憑什么專門把好東西留給我呢? 干汽車記者后,我的“懷疑論”再次得到了某種方面的證實。比如某車把自己說成是專門提供給中國市場的車型,那么就基本可以得出以下幾種結論:一、少了配置;二、換了材質;三、多了尾巴。不過這都是幾年前的事了,現在我的觀念有了新的轉變。
近兩年我仔細對比了國產車與他們的歐規、美規或日規原型車(還有賣到中國的進口車與賣到其它市場的車型),發現已經很少見到明顯的質量差距,而事實上很多國內賣的車型在內飾用材和做工上好于他們在其它市場的情況。其實這是中國消費者用錢教育出來的結果:根據對中國消費者消費習慣的研究,中國的消費者在達成購買的過程中是很看中產品面上的做工的,因此在這種地方糊弄事兒是自砸飯碗。但中國消費者還是有一些地方比較容易糊弄:由于過去開過的車少,中國消費者對車輛的性能其實并不是很挑,從1.0升到6.0升的車,中國消費者居然都能給出“動力澎湃”的評價。既然不挑,那么機會來了,有些廠家會在發動機、變速器這種要命的地方上動手腳:于是老掉牙的發動機,該進博物館的變速器還時不時出來晃晃,而車卻堂而皇之地賣著不該賣的價格。
現在,有一款車型是上述所載癥狀的疑似病例,他“專門”為中國市場打造,在中國首發,使用了降低排量的發動機,另外他有三個嚴重疑似的旁證:一、他的競爭對手先他一步推出類似車型,但該車型是確診車型,他跟風而來,因此嚴重懷疑已被傳染;二、他的某頭面人物曾信誓旦旦,絕不推出類似排量車型,現今已經食言;三、他的原排量車型表現過于搶眼,他若想洗脫懷疑,必須表現同樣搶眼。他到底是誰呢?現在可以公布名字,他就是今年1月隨著2010英菲尼迪G系一同而來的,在中國進行“全球首發”的英菲尼迪G25。
“全球首發”,這個名頭很大,但是不是糊弄事兒呢?那就需要一點一點分析了。在抽絲剝繭之前,有一點歷史淵源和兩場激烈戰斗大家需要了解一下。
G25的原排量車型是G37,他是2008年底替代G35登場的,現在G37有Coupe、Sedan、Convertible三種車型。2009年,汽車族有兩場顛峰對決與G37有關,首先是G37 Coupe對奧迪A53.2 quattro以及寶馬330i Coupe;另一場是G37 Sedan對大眾CC 3.6,在這兩場對決中,G37都華麗勝出,而頭功理應記到他的3.7升351馬力V6發動機頭上。而G25最大的改變就是把發動機排量降到了2.5升。既然那款贏大眾挫寶馬奧迪的發動機不在了,這就難免讓我們不對G25生疑,尤其是與英菲尼迪同集團的日產旗下,有一款同樣排量的、同樣屬于VQ系列的發動機,也就是裝在天籟2.5上的發動機。難道這真的又是一出“李逵戰李鬼”么?
現在是公布答案的時候了,李逵還是李逵,哪怕他小一號,但仍然是黑旋風。其實只要稍加對比就能發現,G25的2.5升V6發動機與天籟的2.5升V6發動機有著的顯著不同。數據上,G25的發動機足足大天籟發動機37千瓦和21牛米,因此這兩件東西絕對不是同一個東西,實際上,G25發動機173千瓦的最大功率已經接近天籟的3.5升發動機的數據。為什么是這樣呢?原因是在日產的發動機體系中,雖然同屬VQ系列發動機,但日產天籟用的是低轉速發動機,而強調運動性的英菲尼迪G系用的是高轉速發動機。G25發動機的內部編號是VQ25HR,它是如假包換的全新產品,另外它還有一層身份,它是英菲尼迪第一款排量低于3升的發動機。除了新,我們還在G25發動機身上看到了許多英菲尼迪的特色技術,比如CVTCS連續可變氣門正時技術以及氣門挺桿無氫碳晶涂層等等。從各種技術環節上看,G25發動機應該是高轉速、大馬力、高效能、低噪音的,不過它的實際效果如何呢?而更關鍵的是,它能否讓G25找到強大的G37的影子呢?我們在杭州到千島湖的高速公路上實際操作了一把。
- 1
蒙迪歐 詢底價>> 18.99-27.59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帕薩特 18.38-32.28萬 詢底價>>
- 3 奧迪A4L 27.28-57.81萬 詢底價>>
- 4 邁騰 19.98-33.48萬 詢底價>>
- 5 凱美瑞 17.98-32.98萬 詢底價>>
- 6 邁銳寶 16.29-23.29萬 詢底價>>
- 7 天籟 17.78-37.18萬 詢底價>>
- 8 雅閣 18.98-23.68萬 詢底價>>
- 9 大眾CC 25.18-34.98萬 詢底價>>
- 10 起亞K5 15.98-24.98萬 詢底價>>
-
紅魔現身!PCauto搶先試駕英菲尼迪G37S 57466
-
海外美女測試英菲尼迪IPL G37敞篷 743
-
外媒試駕英菲尼迪 G37 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