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歸位 Nissan GT-R R35日本激試
去年的10月24日,新GT-R的神秘面紗終於在東京Motor Show內的Nissan攤位上揭幕,也正式向世人宣告日本戰神Skyline GT-R已經回來了,且在歷經數年不斷研發與突破下,新GT-R所展現出來的戰斗力與科技,更將日本超跑的平均水平帶到一個令人贊嘆的境界,也讓歐美各大車廠不得不重新評估日本超跑的實力。
經過嚴謹風洞測試后所研發出來的流線形車身,除擁有0.27的超低風阻表現,還揉合現代與傳統元素于一身,讓GT-R精神從里到外完全延續下去。
在來到Nissan日本原廠試駕場前,筆者就已近距離看過多部GT-R的身影,地點就在東京改裝車展的會場里,不過當時因趕著拍照與收集資料,因此并未仔細欣賞這部車的線條與外型,直到所有的事情都告一段落,可以靜靜端詳放在戶外廣場的GT-R R35時,才發覺原來多年前R34給我的悸動還一直留在心里,且透過新型R35的現身讓這份感動再次活躍起來。這就是GT-R之所以是GT-R的原因!相信多數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
攻擊性超強的外型 融合傳統科技元素
全新GT-R擁有非常豐富的內涵,這可能就是Nissan之所以花了超過五年的研發時間,才給這部全新車款掛上「GT-R」徽章的原因,因為它背負著全日本車壇對外宣示戰力的傳統包袱,為了達成這樣的表現,Nissan投入了相當多的心力來研發GT-R,以確保它不會令世人失望,事實也證明他們確實做到了。
以功能為導向的駕駛艙,是目前所有日系車里最復雜、功能也最多的內裝設計。
走到GT-R R35車旁,將身體蹲低讓目光的角度與車高平行,仔細欣賞其車頭造型,顯然它的設計者創造了一款外觀攻擊性極強的車子,融合了獨特的現代線條及傳統經典的GT-R各種元素,令它不只展現出次世代車款獨有的科技感外型,還保留許多過去的影子,絕對與眾不同,即使靜靜滑過你我身邊,依然很難不去注意到它的存在,而且一看就知道是GT-R。
原廠跑車座椅采用電子可調式設計、功能性極佳,而部分椅面采用麂皮材質可有效增加止滑性。
機械化的車體外觀與功能性極強的外型設計,代表日本工業技術的發達,在風洞環境中以輕量化鋼材、碳纖維以及鑄鋁模板所研發的GT-R,其設計目標即在于追求最佳的空力效果及最低的空氣阻力,也因此GT-R的正面風阻系數僅有0.27,領先目前業界多數車款的水準。
中控臺上的七寸螢幕可顯示包含溫度與壓力在內的多種行車即時狀況。
走到側面來看,前低后高的鍥型車身,有著過去R34的影子,不過最吸引人注目的就是前后那20寸的巨大輪拱設計,這可不只是為營造視覺效果而已,就像GT-R車上每一處重要設計一樣,此巨幅輪拱是為了容納碩大的Rays 20寸輪圈,其采用鍛造技術制成的產品,兼顧了輕量化與高強度。前輪尺寸255/40R20、后輪則是更大的285/35R20,并使用TW值(磨損系數)達到140的Bridgestone RE070R半熱融胎,經原廠測試可提供R35最大1.8G與2.5G的煞車及過彎G力,當然若您希望能獲得更優異的乾地操控性能,原廠也為您準備了Donlop SP Sport 600的熱融胎供車主選擇。
高科技感的儀表辨識度極佳,而采轉速表置中的設計,更是Super Car的象徵。
車尾整體造型仍然是Skyline經典的單邊雙圓式尾燈,完整地將所有警示燈號融入於其中,且內部更采用了反應速度快、亮度高的LED燈泡,以增加夜間后方車輛警示效果。而負責控制車底氣流不致于亂竄的車尾分流器部分,則采用了碳纖維材質制作,搭配通過風洞測試過的前下巴,可幫助車底氣流平整,于高速奔馳時可讓車體穩穩的貼附于地面上。
高電子化內裝設計 設定廣泛應用靈活
打開駕駛座車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上面布滿各式按鍵的多功能控制方向盤,其上的功能除調整音量外,尚有定速控制按鍵。
坐進車內,身體很清楚的感受背部有著相當扎實的包覆性在支撐著,這具原廠列為標配的真皮跑車座椅,為了對應四點式安全帶而采用開洞式樣,另外還附有電動可調等奢華配備,中間采用鹿皮防滑式樣、兩旁則為真皮材質,坐在其上系緊安全帶后,身體幾乎沒有移動空間,不論是外型或功能皆屬量產車座椅之冠,不過建議追求車輛極致表現的車主們,不妨將其換成固定式桶型賽車椅,相信能為車輛減輕30公斤以上的車重,讓R35的性能表現更上一層樓。
中控臺下方這三個切換鍵功能在於調整換檔速度、阻尼系數與防滑系統介入時機等。
除方向盤與賽車椅外,位于中控臺上方的七寸多功能顯示螢幕,也是R35內裝設計的重點項目。其除可顯示渦輪壓力、時速、油溫、油壓、水溫,甚至是前后、左右G值等項目外,在選單畫面部分也是透過制作「Gran Turismo」的Polyphony Digital數位多媒體公司人員精心設計過的,使其擁有虛擬儀表圖像、3D地圖、30GB硬碟的導航系統,讓GT-R R35車內也擁有豐富的影音系統,包括了六片式CD/DVD換片機、可即時收看電視的HDTV接收器等。
這具代號為VR38DETT的3.8升V6 Twin Turbo引擎,可輸出480hp/6400rpm、60.0kgm/3200~5200rpm的最大動力數據,且該數據為輪上馬力資料,引擎凈輸出早已破500匹以上。
而在螢幕下方則布滿各式各樣的按鍵,總計有換檔時機、避震器衰減力、VDC-R等,共舒適/原廠/R三種模式設定可選擇。而儀表板中央是大型的轉速表,左邊則采用了表底為340km/h的制品,可別以為這是寫好看的,只要將安全限速解除,GT-R R35可是有直達310km/h實力,更不用說未來改裝后的極速范圍。
原廠配胎共有兩種型號可供車主選擇,一為Bridgestone RE070R,另一為Donlop SP Sport 600,前者是均衡型輪胎,后者為重視干地表現車主的最佳選擇(試駕車為RE070R)。
3.8升雙渦輪引擎 動態表現堪稱驚人
至于動力數據呢?說真的當筆者第一次聽到R35擁有480匹的最大馬力輸出時,著實有些驚喜!因為這是第一次看到日系原廠車有著么大的馬力輸出,搭配上全新設計的底盤與傳動系統,讓人對于R35的動態表現更充滿期待。
這具排氣量達3798c.c.的V6雙渦輪增壓引擎,是由VQ為基礎開發而來的,再將連桿,活塞與曲軸等引擎本體機件重新開發以提高強度,在最大增壓值0.8bar時可發揮出最大馬力480hp/6400rpm、最大扭力60.0kgm/3200~5200rpm的動力水準,并且透過「VVEL」可變氣門系統的搭載,使其也能符合日本最新的超低排污與油耗標準。
從字面上來看,或許很難讓人體會到GT-R R35的動力表現到底有多杰出,不過若說480匹的動力輸出是輪上馬力的數據,相信應該有不少人會感到訝異吧!且本車除在德國Nurburgring北賽道跑出7分38秒的成績外,最近也有日本媒體在筑波賽道中請日本資深賽車手清水和夫跑出1分2秒143的成績,相較于NSX Type-R的1分5秒13與Impreza STI的1分5秒5左右的成績,可說是一下子就將日本國產車的最速單圈成績縮短了3秒以上的時間,而911 Type-997 GT3在該賽道也只跑出1分4秒842的成績,更加突顯GT-R R35的驚人實力。
令敵手喪膽的車尾四圓燈依然完整的保留下來,這就是GT-R精神的延續!
低中速域無人可敵 GT-R威名發光發熱
在經過日本Nissan廠方代表說明完試車路線后,筆者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要開始GT-R R35的試駕行程。按下引擎啟動按鈕一瞬間,V6 Twin Turbo引擎毫不客氣地發出低吼的聲浪,搭配上車尾雙邊四出鈦合金排氣管的輕微清脆敲擊聲,猶如超跑般充滿氣勢,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據日本改裝大廠-Blitz表示,倘若能針對排氣管部分進行后續改裝,除可增加引擎高轉速時的反應外,最大馬力與扭力還可各別增加40hp與10kgm的增幅,效果可謂明顯。
關上車門調整好姿勢后開始了當天的試駕行程,日方安排的路線是從一個名為「大磯」的海邊鄉鎮,行經高速公路后,再轉往「箱根」山頂的山路前進,整個路程結合高速與山路環境,用來測試這部車的低中速性能與操控能力堪稱合適。稍含油門起步,從N檔到1檔的電子離合器銜接力道稍嫌明顯,不過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GT-R R35在250km/h速域里應該很難找到實力相當的對手!
手動換上3檔并緊跟前導車上高速公路后,便把握時機拉開些車距后瞬間重踩油門,此時轉速大約在2000rpm左右,只覺車尾立即出現推進的加速力道,雖不算狂暴但卻有3.5升大排氣量自然進氣引擎的推力,在市區環境下一定夠用。
而待轉速超過4000rpm后,這部GT-R R35此時才顯現出其真面目,一股突如其來幾乎很難控制的加速力全數爆發,并一直持續到斷油轉速前,完全沒有任何高轉馬力衰退的情形,駕駛者只能專心注意前方道路狀況,因為實在是太快了,時速表從120km/h到190km/h間的攀升速度可說是幾秒鐘的事情而已,連方向盤還沒抓穩就已到達,若單就該速域的加速力道來說,本車可是筆者試過所有車輛中最快的一部,比其他試駕過的后驅超跑都還要快!
眼見轉速已達7000rpm紅線區,右手輕拉換檔撥片,后軸六速Semi-AT自手排變速箱迅速完成升檔動作,檔位銜接速度與M6的SMG Ⅲ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見轉速些微掉落約2000rpm左右,幾乎沒有動力損失強烈貼背感依舊,時速表還是一直向上攀升,就在速度突破220km/h準備體驗更高速域的表現時,前方恰好出現塞車情形,且日本代表也透過無線電表示不可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駛,因此只好減緩車速準備轉進箱根的山路。
日本箱根山頂論劍 結冰路面劈彎快跑
就在車輛駛入箱根山路時,筆者見到一件在臺灣從沒出現過的狀況,那就是路面結冰的景象,且在此同時GT-R R35原廠電腦也出現了路面結冰的警告,只見輪胎不斷從路面卷起一顆顆的冰粒,連伸出窗外拍照的照相機鏡片上也開始凝結起冰珠,不過盡管如此握住方向盤的雙手與踩著油門的右腳,卻一點也沒有退縮的打算,因為這部車實在是太穩定啦!雖然箱根的山路較多中速域的彎道,但一般車輛行駛在略微結冰的路面上,還是會感覺到輪胎滑動的情形才對,但這部車卻一點也沒有這種傾向。
在日方代表所駕駛的GT-R R35同款前導車帶領下,只見車速愈來愈快,且不斷在80~130km/h之間盤旋,但車輛卻完全沒有發生四輪打滑或推頭的情形,一路上只要將檔位固定在3檔并巧妙地控制油門深淺,就可輕松攻克每個彎道,令人相當好奇想要再試探其極限。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發現雖然GT-R R35為四驅設定,但在整個試駕過程中,驅動力的反應還是「推」多于「拉」,尤其在彎道中準備加速出彎時的稍微轉向過度的特性更是明顯,方向盤只要轉一點點,然后油門稍踩深點,身體就可以很清楚感受到車頭朝著彎內角度前進,對準出彎口后慢慢將方向盤修正回來,車輛便可相當快速通過彎道,相信「隨心所欲」的境界也不過如此!
日本改裝廠看GT-R R35
根據筆者今年前往Auto Salon-「東京改裝車展」采訪的心得來看,目前日本各大改裝廠對於GT-R R35的改裝進度仍處于摸索階段,尤其是供油電腦部分更是有待新型改裝電腦的推出來對應,因為R35原廠電腦實在是太聰明了,連日系機王HKS F-Con V Pro改裝電腦都跟不上R35原廠電腦的運算速度,更不用說其他較低階的產品。
不過大家普遍對這部車還是充滿著期待與興趣,因為單改排氣管就能增加40hp與10kgm以上的動力輸出,更不用說更換渦輪后的潛力有多少了,就讓我們期待有改裝店家能將GT-R R35的所有潛力都發揮出來吧!
Super GT新霸主即將誕生
在GT-R R35推出後,Nissan Nismo車隊也隨即將Super GT500 GT-R順勢推出,雖然廠方目前仍未公開任何動力數據,不過根據以往經驗來看,原型車已達480匹的動力水準,經過賽道技術加持后,這部車的動力表現相信絕對是有史以來最令人期待的水準,看來今年日本Super GT賽事又將是Nissan豐收的一年。
轉自:車訊網
相關鏈接:
- 1
福克斯 詢底價>> 9.98-16.99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捷達 7.58-11.93萬 詢底價>>
- 3 哈弗H6 9.58-15.18萬 詢底價>>
- 4 歐力威 4.79-5.59萬 詢底價>>
- 5 途觀 18.98-31.58萬 詢底價>>
- 6 朗逸 10.78-16.69萬 詢底價>>
- 7 速騰 13.18-22.58萬 詢底價>>
- 8 科魯茲 10.89-15.99萬 詢底價>>
- 9 新桑塔納 8.49-12.38萬 詢底價>>
- 10 軒逸 9.98-16.9萬 詢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