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經典40載 試駕Nissan 370Z
說起Nissan旗下的性能跑車產品,除了當家一哥GT-R外,Z家族絕對在Nissan性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1969年問世的第一代240Z,為性能Z家族開啟了車系歷史:長車頭、短促座艙的雙門跑車設定, 240Z搭載2.4升直六引擎;在1969至1978年的銷售周期內,240Z締造了55萬輛的銷售實績。同時在東非Safari和蒙地卡羅等國際拉力賽事中,240Z也為Nissan立下汗馬功勞。
在1969年至2000年之間,Z家族共演化出四個世代,獨樹一格的外型和動力表現也屢創新高。而在車系終止三年後,2003年350Z的復臨,則將性能Z家族的精神持續傳承下去。350Z堪稱叫好又叫座的產品,不僅在全球贏得47個大小獎項,市場上的銷售成績也相當出色;此外在其所投入的JGTC日本房車錦標賽中,350Z也分別稱霸GT500和GT300兩個級距。
經過40年,Nissan性能Z家族的棒子,交到全新370Z的手上。
從240Z到350Z,Z家族在全球累積了176萬輛的銷售實績。而自2008年年底的洛杉磯車展,性能Z家族的棒子則交給眼前的這輛全新370Z。
完美傳遞240Z造型神韻
370Z在設計階段,原廠便邀集全球超過100位設計師和Z車系車主,來匯整新一代370Z身上應有的理想元素;而最終面世的370Z,則可謂完美繼承了240Z的造型神髓:自240Z開始的長車頭、短車尾基本造型,在370Z身上仍清晰可見。而與350Z相比,370Z的車長縮短、車寬增加,搭上飽滿的曲線設計,視覺效果上更顯短潔蟄伏。
雙門跑車身段,加上一貫的長車頭、短促的車艙設計,370Z保留240Z身上的完美神韻。
在設計細節上,造型獨特的回力鏢頭燈,為370Z塑造鮮明的辨識效果。首見於同廠Maxima的獨創頭燈,銳利的線條自車頭劈開;一道沿著引擎蓋向後延伸,另一道則朝橫向發展,突顯出370Z夸張外擴的輪拱曲面。
獨特的回力鏢式頭燈為370Z塑立個性十足的車頭造型,而保桿上的進氣壩也展現吞噬路面的霸氣精神。
保桿部份,370Z則延續350Z的造型概念,原廠在此切割出大片的進氣閘口,營造出吞噬路面的霸氣精神。而自引擎蓋延伸至此的兩道斜線,也在進氣壩內形成宛如前翼般的巧妙造型。
移植240Z經典窗框造型
見到370Z的窗框線條,經典的240Z彷佛又出現在你我面前。雙門跑車設定下,370Z的窗框線條在走過B柱後迅速向上轉折,勾勒極小塊的後三角窗造型,讓人不禁聯想起240Z的獨特線條。
370Z的後三角窗與240Z可謂如出一轍,而在前葉子板的Z字銘牌上,設計師也加入了創意巧思。
沿著B柱向下,金屬制的垂直車門把手,則是源於350Z的原創設計;370Z并具備I-Key免持鑰匙功能,方便車室進出。另外在前葉子板處,過往350Z在此的圓形Z字銘牌,在新一代370Z上也小有變化:設計師特別將銘牌與方向燈一同整合,展現另一番設計巧思。
斜掠直下的車頂線條,在觸及尾燈的時候,再次做出一個夸張的轉折;而貼著鈑件邊線而走,回力鏢式的尾燈則與車頭相呼應,為圓潤飽滿的短促車尾增加視覺強度。
370Z的尾燈造型呼應車頭,而保桿下方的中置霧燈設計,亦是設計師巧思的展現。
為了強化性能氣息,總代理為國內導入的370Z,標配後擾流尾翼;雖然造型不顯夸張,仍頗具畫龍點睛之效;而後保桿的造型也小有來頭:左右大口徑雙出尾管已是性能車不可或缺的身份表彰,設計師更在中央位置加入一組方型後霧燈。除了後霧燈的作用外,此一燈具在踩踏煞車時也會同步作動,頗有模仿F1賽車雨天警示燈組的意味。
座艙性能氣息濃厚
拉開無窗框設計的車門,兩張曲線豐富的運動化座椅映入眼簾。盡管新一代370Z的軸距縮短,不過對於純粹雙座的跑車而言,370Z的車室空間已足敷使用。坐定其中,370Z的乘坐高度不算太低,對一般駕駛者而言并不會太過極端,但座椅若能加入高低調整,相信更能找到適當的駕駛坐姿。
370Z采用純正的雙座車室規劃,兩張座椅在包覆性和防滑性上皆有不俗的表現;而在座椅後方,原廠也保留了些許置物空間,提升實用機能。
值得一提的,在中控臺兩側之處,原廠加入一塊加大的腿部支撐板。過去在激烈操駕時,膝部往往會因不時的方向變換,頻頻撞擊中控臺。370Z中控臺上的此一設計,加讓軟硬適中的填充材質,則可在操駕時適時給予膝部支撐。
350Z車室基調,性能操駕導向
環視車艙,370Z的車室鋪陳在350Z的基調下,加入更豐富的圓形元素。轉速表中置的三環儀表板組,以及中控臺上端的三組輔助儀表,乃同於350Z的配置方式。而左右後照鏡基座下方的空調出風口及車門開關,也延續350Z同樣的設計樣式。
370Z車室在維持350Z的性能基調下,融入多項Nissan新世代的設計手法以及圓潤筆調,展現出煥然一新的乘駕氛圍。
不過370Z與350Z車室仍有相當程度的差別。首先就方向盤部份,370Z已換上Nissan新一代的三幅式方向盤。同見於Infiniti新一代FX的三幅式方向盤,整合音響系統、定速巡航系統和藍芽通訊等快撥按鍵;而其後兩片鎂合金和真皮制作的方向盤換檔撥片,亦讓人愛不釋手。
此外原廠也就方向盤上半部加大盤幅5mm,讓方向盤與儀表板連動的同時,提供更為寬擴的視野范圍,以精準閱讀三環儀表板上的各項資訊。
原廠加大了方向盤的上半盤幅,以提供更完整的儀表板視野;而中置轉速表的三環儀表板則是一貫的性能本格,原廠并就左側儀表的規劃重新安排。
370Z的儀表板維持中央轉速表、右側時速表、左側水溫/油量表的配置,不過左側的水溫和油量表,則改以點狀燈號的方式顯示;中央則留作行車電腦螢幕之用。此外在引擎啟動前,轉速表與時速表指針也會以六點鐘的方向歸零,呈現性能車慣用的獨特效果。
圓形元素增添車室新意
在中控臺部份,370Z引入了VIS車輛資訊整合系統,藉以同整空調、音響、車輛資訊等各式功能;而由Denso提供的中文化衛星導航系統,搭配觸控式螢幕,其便利性也在先前所試的Infiniti車款上獲得證實。
中控臺上緣的三環輔助儀表依舊,不過諸如VIS車輛資訊整合系統、音響系統和空調系統則皆同步翻新。
在VIS操作介面下方,音響和空調系統面板采用與新一代Murano、Teana相仿的圓形旋鈕;排檔座也同為圓形樣式,并以金屬質感飾板點綴其上。整體而言,370Z車室在強烈的性能導向下,大量圓形元素的運用仍增添其煥然一新的乘駕氛圍。
行李廂空間更形完整
在雙門跑車不甚強調的裝載機能上,370Z也有不小幅度的提升。掀起掀背尾門,過去350Z橫貫其中的後懸吊拉桿已不復見;370Z提供較為完整的行李廂空間,金屬拉桿則前移至行李廂邊緣,在提供車體剛性的同時,降低對於置物空間的干擾。
行李廂內部,原廠將金屬拉桿前移,以保留完整的置物空間;而行李廂底板下方,則藏有備胎和換胎工具,以及Bose所提供的重低音揚聲器。
行李廂底板下方,則藏有備胎和換胎工具,以及Bose所提供的重低音揚聲器。駕駛可選擇激昂的引擎和排氣聲浪,或是在街道徐行,細細聆聽Bose揚聲器所帶來的絕佳音場。
高轉速設定,328匹馬力3.7升V6引擎
接著要來談談370Z的動態表現。打開引擎蓋,引擎室拉桿下方的,即是原廠代號VQ37VHR的3.7升V6引擎。與350Z所搭載的3.5升V6引擎相較,VQ37VHR引擎藉由排氣量增加,并導入VVEL可變汽門正時與揚程科技,最大馬力提升15匹,來到328匹的水準。
在扭力表現上,VQ37VHR引擎的扭力峰值則來到37公斤米,并在5,200rpm全數爆發;同時寬廣的扭力輸出平原,也讓駕駛隨時皆能獲得充裕的動力支援。
370Z搭載原廠代號VQ37VHR的3.7升V6引擎,最大馬力為328匹,扭力峰值則達到37公斤米。
按下引擎啟動按鈕,這款強調高轉速的V6引擎,在怠速下寧靜地讓人有點訝異;約莫600rpm的怠轉速度,車室內顯得相當平靜,也讓待會踏下油門的那一刻,更讓人倍所期待。
先簡單介紹一下動態的體驗環境。此次在裕隆日產的安排下,U-CAR來到苗栗三義的裕隆廠區之內,進行370Z的試駕行程。總代理首先安排一段直線路段,讓媒體體驗370Z在直線加速上的表現。大約800公尺的凈空直線,確實是一探370Z直線加速的絕佳場合。
加速聲浪威猛,力道洶涌澎湃
就起跑位置後,不羅嗦,直接大腳油門下去,讓引擎轉速瞬間攀高。不過第一個觸動我感官的,不是澎湃的加速力道,而是身後洶涌高亢的排氣聲浪;先前那股平靜、乖順的怠速神態全然拋在腦後,取而代之的則是讓人為之一振的激昂樂章。
一起步,猛然的排氣管音浪即傾泄而出;而大排氣量自然進氣引擎的加速力道亦讓人直呼過癮。
聽覺上的感受如此,實際上370Z的加速表現也是讓人直呼過癮。自然進氣引擎毫不拖泥帶水的加速力道,隨著轉速指針快速拉高而持續涌現;無法計算0至100km/h沖刺需要多少時間,因為震天乍響的引擎與排氣聲浪,以及眼前快速縮短的直線路段,讓人的專注力無暇分神。
隨著直線跑道來到盡頭,眼角余光瞄向時速表,180km/h的速度輕松達成;踏下煞車踏板,370Z的制動性能亦讓人相當滿意。370Z選用前355mm、後350mm的通風碟盤,搭配前四活塞、後雙活塞的鋁合金卡箝,就原廠數據所示,370Z自100km/h減速至靜止,僅需36.5公尺的距離;而實際測試下,煞車踏板點下,370Z的制動表現也屬線性而穩健,不會顯得過於敏感而暴躁。
直線路底踩下煞車,370Z的制動表現屬線性而穩健,不會顯得過於敏感而暴躁。
短暫的直線測試,對370Z來說僅是小菜一盤,相當寫易。接著來到裕隆廠區後方的小段山路,在此則要一探370Z的底盤性能。山路前半段為簡單的左右不連續彎角,幅度不大,帶有上坡走勢。後半段則為三個180度的轉折彎角,雖然總里程不長,但也算樂趣十足。
底盤靈活,表現服貼
第一趟先以D檔位牛刀小試:VQ37VHR引擎在此仍氣定神閑,爬坡推升完全不成問題。手中傳來的是相當清楚的路感回饋,而四輪各別的抓地力情形,也能以低失真的方式自車體、座椅傳遞給駕駛。
370Z的方向盤有些重手,不過轉向反應稱的上精準而靈活;同時車身側傾的抑制也相當出色,攻克一般彎道相當寫易輕松。
迎面而來的幾組小幅度彎道,略為重手的方向盤要施點力氣,不過精確的轉向在彎內則相當討喜。此外車體、底盤和路面合作無間的表現,在彎道內幾難感受到車身的側傾浮現,這樣的彎角似乎仍未達370Z的底盤極限。
三兩下解決了前半段山路,後半段則是連續的180度彎角。在入彎前確實踩踏煞車,370Z短促的軸距在此占盡便宜;靈活俐落的身段迅速劃過彎點,後驅車的轉性特性在370Z身上并未刻意突顯;不過眼見出彎直線在即,油門再下,此時370Z確難得表現出氣短之勢。
換檔撥片+退檔補油機制
仔細探究,D檔下殺入低速彎道,引擎轉速未能有效維持高檔;而出彎之際,油門盡探,此時VDC車輛動態穩定系統卻明顯介入,防止過大的扭力輸出造成車輛循跡路線的偏移。兩相作用下,自然無法在出彎時盡其向前沖刺。
以換檔撥片加上退檔補油機制,370Z在過彎途中可有效維持高轉速,以瞄準出彎點全力沖刺。
有監於此,下一趟則讓方向盤換檔撥片派上用場。在手排模式下,VQ37VHR引擎可讓駕駛更隨心所欲的將轉速維持高檔;而其所具備的退檔補油機制,在眼見彎到在即,撥下左側撥桿的同時,引擎也會自主補油,聽著轉速突然高昂,準備瞄準出彎點盡情加速。此時即使VDC系統仍會作動,不過保持相當轉速下,出彎的加速力道則有明顯改善。
在臺灣,除了在網路或漫畫中瞻仰其容貌外,想要親身目睹240Z的經典身份,機會恐怕不多。不過藉由即將導入的全新Nissan 370Z,那股無可取代的「Z-ness」性能血統,那股歷久不衰的美妙身段,經過40年的演化過程,相信能夠忠於原味的傳承下來。
(文章來源:U-CAR)
- 1
捷達 詢底價>> 7.58 - 11.93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福克斯 9.98 - 16.99萬 詢底價>>
- 3 朗逸 10.78 - 16.69萬 詢底價>>
- 4 翼虎 19.38 - 27.58萬 詢底價>>
- 5 速騰 13.18 - 18.58萬 詢底價>>
- 6 MG3 6.97 - 10.37萬 詢底價>>
- 7 科魯茲 10.89 - 15.99萬 詢底價>>
- 8 新桑塔納 8.49 - 12.38萬 詢底價>>
- 9 寶來 10.78 - 14.83萬 詢底價>>
- 10 榮威W5 17.18 - 29.88萬 詢底價>>
微軟surface 華碩TAICHI 21 佳能60D 佳能550D 佳能6D 小米1S青春版 三星i9300 iPhone 5 小米手機2 Galaxy Note II HTC Butterfly win8 駕校一點通模擬考試2013 三星I9300 魅族MX2 OPPO Find5 三星I9220 華為U9508 HTC One X LG Optimus G Pro 索尼L36h 尼康D7000 富士X-E1 富士X-Pro1 富士X100s 奧林巴斯E-M5 聯想Yoga13 聯想Y480N ThinkPad X230 三星530U 蘋果Pro 富士通UH572 三星GALAXY Note 華為MediaPad 10 FHD mwc2013 idf2013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