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挺好 測試北京汽車E 1.5L樂尚自動版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試駕北京汽車E系列的這幾天,我被路人問及最多的問題就是:這是哪產的車?這車賣多少錢?其實通過兩個簡單的對話不難發現,盡管駕駛它行駛在北京的街道上,但大家對于北汽全新的“豬鼻子”標仍然很陌生。
![]() | 體驗讀圖模式 |
另外,北汽E之所以被大家問及價格,我想主要是得益于外觀設計的成功,因為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內對一款車提起興趣的話,起主導作用的基本是外觀因素。
以上算是筆者此次駕駛北汽E的兩個小感受,還有就是想借此讓大家籠統的了解一下這款車。由于之前同事已經進行了詳細的外觀內飾講解,本文就不再重復,想了解北京汽車E系列外觀內飾的朋友也可以點擊以下圖片進行了解,而今天的“主菜”則是測試北京汽車E 1.5L樂尚自動版。
駕控感受:動力夠用 懸掛有韌性
來自三菱的4A9系列四缸發動機擁有MIVEC技術,也就是常見的智能可變氣門正時與升程控制系統。由于1.5L排量以家用為主,所以它在低轉速區間的扭矩一般,設定和高轉速發動機基本相同。
北汽E的車身整備質量不到1.1噸,所以這個級別中比較主流的1.5L發動機拖動它并不吃力。而且發動機在2000轉后加速表現不錯,此時只要深踩油門,便可以應對并線超車等需求。
這臺4速自動變速箱總體表現一般。首先,它的動力傳輸平順性尚可,但換擋的時機較晚,而且換擋的發動機轉速范圍很“窄”,并不像一般自動擋那樣,轉速達到換擋范圍內收油升檔。如果達不到換擋轉速收油的話,車輛不僅不會升檔,發動機轉速會立刻掉下來,駕駛起來很像是一輛AMT變速箱車型。當然對于一款1.5L小排量車型來說,延后換擋時機或許是緩解低轉速下扭矩不強的尷尬。
北汽E的轉向助力偏沉,駕駛起來手感很扎實,起碼不會感覺發飄。不過長時間駕駛的,這種偏重的轉向力度會讓人感覺稍顯吃力,尤其對于女性用戶來說,駕駛起來確實要費些力氣。
其實較重的轉向也有自身優勢,那就是高速駕駛的話,方向盤不會顯得“很飄”,這也或多或少彌補了兩廂小車高速駕駛的不足。
和不少同級別車型一樣,北汽E采用了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掛組合,而扭力梁懸掛的優勢與不足,在這里就不再過多贅述了。至于這款車的駕駛感受,確實需要多說一些。
北汽E懸掛調校偏硬朗,經過顛簸路面時可以清脆的聽到“砰砰”兩下,并沒有多余的異響與震動,駕駛起來感覺不像法系車調校的那么軟綿。
不過較硬的避震或多或少會影響舒適性,如果車速過快經過減速帶的話,后排乘客很可能會被偏硬的后懸掛顛起來。所以對于一款10萬元以下的自主車來說,操控性與舒適性的確難以兼得。
測試:制動尚可 噪音控制一般
盡管我們前面提到了北汽E的換擋頓挫感較明顯,但在加速測試中這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到加速測試成績。因為無論在起步提速還是換擋來看,北汽E的表現都非常不錯。如果日常駕駛超車的話,我認為這樣的提速表現不會感覺“很肉”。
制動測試環節中,從車身姿態來看,行程適中且偏硬的懸掛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北汽E測試時車身姿態控制的很好,并沒有明顯的“點頭”情況。最終成績為40.61米,對于一款小型國產車來,剎車表現完全可以讓人滿意。
北汽E噪音控制確實一般,怠速時它的噪音指數達到了43.9分貝,也就是說如果周圍環境較僻靜,車內可以清晰聽到引擎聲。而在行駛當中,北汽E的噪音表現也仍然一般,達到了同級別自主車的水準。
總結:
優勢:北京汽車E系列以大空間、低價格策略打動消費者,而它的駕乘感受也并沒有讓大家失望,無論動力、轉向、底盤懸掛等等,硬件調校都差強人意,是一款能夠向大家推薦的自主小型車。
不足:當然,我們也從來不避諱自主車的問題,首先做工用料粗糙,裝備工藝需要多向合資品牌學習,再有就是細節設計欠缺。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