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536個路名“入戶”廣州市民日后出門問路將更加清楚明晰 ![](http://www.zhiyoubaobao.com/playcar/guide/gz/0501/pic/20050131wsm2.jpg)
人一出生要登記戶口,道路一誕生也要“落戶入籍”!伴隨著“東進、南拓、西聯、北優”戰略的發展,廣州市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空間擴展,道路建設不斷增加,新的路名也越來越多。昨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去年1~11月,廣州市地名委員會辦結地名申請193宗,涉及命名的地名536個,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新命名的道路名稱。有的道路高高興興“入戶”,也有的道路因為重名被“除名”,海珠區有三條南泰路重名的“怪”現象,也將納入改名計劃。日后,老廣出門問路將更加清楚明晰,不用擔心道路重名的現象。
黃埔為119條街道“取名”
據了解,黃埔區是廣州市的東部新城區,近年來城市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地名報批不斷增加。近日,記者獲悉,去年,黃埔區轄內的長洲街、紅山街、黃埔街、荔聯街、文沖街、大沙街、南崗街、穗東街、魚珠街等九條街道辦事處已向地名委員會申報,要求對轄區內的若干路街進行命名。
去年9月,廣州市地名委員會共批復了上述街道119條路街的命名。其中,文沖街新命名的路街最多,達到22條,大沙街也有20條路街命名;即使是在老城區黃埔街,也有大沙西二橫街等11條路街被命名。
市民鄭先生說,他雖然已在黃埔區生活多年,如今對新命名的路名也不是很清楚,有時候出門還要問路。
白云報批的道路約400多條
在專門負責對城區建設道路、建筑物命名的廣州市地名委員會,記者了解到的廣州市近年來道路變化情況令人吃驚。“市政道路準備開工前,道路的名稱就要先確定;開通后,橫街小路也要跟著命名……”,廣州市地名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黃埔區在報批道路命名的各區中還不算最多,去年1~11月份,白云區上報要求命名的路街達到400多條,白云、芳村、黃埔等城鄉結合部土路名、無名小路等也要“入戶”。
據介紹,地名委員會給路名命名的一個原則是尊重當地人的傳統習慣,如當地農民數十年都稱村口的一條土路的名稱為“某村大街”,地名辦查冊后,剔除是否有重名等因素后,這條道路名稱就會登記“入戶”,成為標準的路名,居民戶口簿、身份證等上面的地址將更加明確。
荔灣、花都各有一條西華路
隨著新增加道路名正言順地“入戶”,市民的生活出行也方便了許多;而過去一些重名的道路也將會被“改頭換面”重新命名,其中包括南泰路等一批“老大難”的重名道路。
昨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海珠區竟然有三條南泰路!每條道路都可以找到明確的南泰路門牌或者路標等,上面都赫然寫著“南泰路”的標識。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這三條南泰路中,有兩條較為接近,都位于江燕路附近。第一條東起泰沙路,西至江南大道南香江購物廣場側的江燕路,道路范圍內有江燕市場等。記者離開這條“南泰路”,穿過江南大道南,步行10分鐘,就可以來到第二條“南泰路”,它東起江燕路,西至工業大道,是新建的四車道漂亮馬路,有兩條公交線192路、186路經過,珠江醫院就坐落在該條“南泰路”的旁邊。第三條南泰路則位于南石頭一帶,它東起南邊路,西至南石路,公交車31路穿行其中。雖然地處比較幽靜,卻是到南石西的主要交通道路,道路范圍內有廣州曙光鑄造廠等。
據介紹,海珠區三條南泰路的重名是歷史原因形成的,上世紀80年代初規劃的南泰路是聯貫的,它東起泰沙路,西至南石路,規劃定下后即命名南泰路。但在修建道路時,卻因規劃的改變,在上世紀90年代初形成三段南泰路。市地名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已經注意到三條南泰路對居民生活造成的不便,近期準備到現場調研,醞釀調整方案,對重名現象進行改名,改名后,居民的戶口、身份證、門牌等也會相應作出更改。
除了歷史原因造成的重名外,廣州市將花都、番禺改區后,其轄區范圍內的道路也存在重名現象。比如,海心沙,在廣州市區也有兩個,其中比較著名是二沙島旁邊的一個小島叫“海心沙”,而海珠島南側客輪公司船廠對開的江中小島也叫“海心沙”。此外,名叫“西華路”的道路也有兩條,花都區也有一條西華路。市地名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番禺、花都道路與廣州老八區道路重名的現象,也將納入改名范疇。
啟動“地名公共服務工程”
這位負責人還透露,啟動“地名公共服務工程”是民政部今年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廣州市有關部門將繼續抓緊做好組織建立“廣州市地名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并與地名檔案管理結合起來,實現全市地名檢索、查詢、統計、分析、制圖功能的網絡化。同時,繼續做好地名命名規劃和命(更)名審核工作,抓緊完成南沙開發區、荔灣區大坦沙、新白云國際機場等區域系統名稱的命名規劃工作。繼續加強對申報地名命名、更名的審核管理,確保地名命名、更名的審核管理,并做好新地名的公告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