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讀者反映廣州一些路口車道紅燈時間太短令行人過馬路險象環生 時報今日上午9∶30~12∶30開通熱線電話34323065請市民對交通燈管理出謀獻策 近來有不少市民反映,由于廣州一些紅綠燈設置不甚合理,給行人過馬路帶來不便,甚至險象環生,成為誘發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在車流繁雜的路口,因為人行道的綠燈時間太短,導致通常都要小跑才能過馬路,這對老年人和兒童來講的確是件難事。 紅綠燈時間究竟多久才能讓行人從容通過?專業人士介紹,紅綠燈時間設置有固定的計算公式,主要以所在路口的車流量、人流量等數據為指標,結合常人行走平均速度(大約1.3米/秒),并考慮行人的過路時間得來的。 紅燈口目擊 車道紅燈時間過短 老人過街只得跑步 典型路口:荔灣區西灣路口 過馬路現狀:6車道寬約14米,車道紅燈約17秒,過人行道每秒必須走0.82米,這對部分步履蹣跚的老人而言是件難事。 荔灣區西灣路口三十中學附近路面共由6個車道組成,寬約14米。在人行橫道前,站著耐心等候過街的幾個市民,紅燈起后,大多人步履快捷,鮮有悠閑而過者。 其間,人行橫道西側站立著一對60來歲的老年夫婦。等候時,老翁顯得忐忑不安,他提醒老伴說:“紅燈一亮,記得趕緊走”,不幾秒,車道綠燈更迭為黃燈,老翁趕緊牽緊老伴右手,上身前傾,猶如一個等待號令的短跑者,紅燈甫亮,兩人便相互攙扶緊步前行,剛走到人行橫道2/3時,紅燈陡然跳為綠燈,老翁和阿婆加快步伐,邁著碎步倉皇小跑,好容易才完成這段驚心動魄的“艱難之旅”。當問及老翁過馬路的時間是否充裕時,他說:“車道紅燈時間太短了,對我們老人來說難呀!每次過馬路我都提心吊膽,生怕有閃失。”據了解,由于該處車行較快,加之車道紅燈停留時間短,交通事故時有發生。 記者親身體驗,紅燈亮起,以中速步伐過馬路,走完僅剩5秒。經觀察,該處交通燈紅燈時間約為17秒,按照人行橫道14米計算,每秒必須走0.82米,這對部分老人而言是難以達到的。 而在今年3月2日,荔灣區西灣路這條寬約14米的路面,一名八旬老翁步履蹣跚走過人行橫道時,就因為汽車道紅燈時間過短,來不及走過的老翁被急馳而來的大型貨車撞倒,當即飛出十余米遠,倒地后血流滿地,搶救無效身亡。據該地居民反映,半月來,這里已有3人死于交通事故。 紅燈雖久車流太雜 行人常被困路中央 典型路口:東山口地段 過馬路現狀:主干道車道紅燈80秒,20秒后支流干道車輛陸續允許往主干道走,行人通常走完人行橫道的1/3就被夾身車流,進退兩難。 東山區東山口地段,以東川路為主干道,北側農林下路,南側署前路,西北側中山二路均與之交界,車流穿梭不止,往來繁雜,過路行人更是繁多密集,熙來攘往。該路段北側設有4個車道、中部3個車道、南側2個車道,整個人行橫道長約32米。該處車輛紅燈時間長約80秒,看似充裕,實則不然。記者觀察發現:車道紅燈亮起20秒后,北側農林下路車輛便向東行駛過來,約5秒后,中山二路的車流恢復行駛,兩股車流截住過路行人,以致不少行人被困路中央,置身車流難以過街。路人只得行行止止,被迫分幾段過街。事實上,行人完全過街時間僅為20秒。 記者看到紅燈亮起后,一手牽3歲小孩的女子由南向北快步過街,剛走完人行橫道的1/3,北側車流向東拐來,女子夾身車流,牢牢抓緊孩子的手不再向前,這位王小姐說:“這里就算車道亮紅燈,也有車流經過,每次過馬路我都十分小心,總擔心被橫過的車輛撞到。” 紅綠燈設施不齊全 行人大多擅自穿行 典型路口:芳村花地灣 過馬路現狀:8個車道組成,寬約20米,東側有一人行橫道紅綠燈,西側沒有,東往西過馬路行人通常擅自穿行。 芳村區花地灣附近丁字路口主干道,路面共由8個車道組成,寬約20米。在馬路東側設有一人行橫道紅綠燈,西側則不見設置。該處車道紅燈時間為55秒,人行道綠燈時間則為33秒左右,時間顯然充裕。由于此地為一丁字路口,前20秒是北部車流右拐向東行駛時間。在現場,記者發現從東往西橫過馬路的行人大多不等人行橫道綠燈亮起,擅自穿行,經常夾身東行車流間。一名附近超市保安介紹:“工作半年來,馬路西側一直沒有設置人行橫道紅綠燈,不少路人都是穿行過街,十分危險。” 專業人士說法 信號燈設置有固定公式 主要考慮具體路段的車流量和人流量 廣州城市近幾年道路快速發展,一條條寬敞的新路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交通紅綠燈的主要設置依據是什么?一名多年從事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的專業人士介紹,交通信號燈的設置主要考慮的是交通流量、道路寬度和交通安全等因素。行人橫過馬路時間(即車道信號燈紅燈時間、人行橫道信號燈綠燈時間)的設置有固定的計算公式,公式中主要以所在路口的車流量、人流量等數據為指標,結合常人行走平均速度(大約1.3米/秒),并考慮行人的過路時間得來。那么,行人要盡快通過路口,車輛也需以最快速度通過路口前行,這樣,有關部門只得設法在疏通車流的同時兼顧行人。 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相關人士指出,交通燈時間長短的設置上,除了一整套系統計算公式外,還要進行大量的基礎科研,不是簡單的公式計算就可完成。有可能上半年設置的紅綠燈固定秒數符合當時交通現狀,下半年就難以符合實際情況。 針對中老年人橫過馬路時,心驚膽戰地看著眼前交通燈突然變換,無法鎮定應對的情況,有人疑惑,究竟行人過馬路的時間是按照中老年人的走路速度,還是年輕人的行走速度?該人士認為,通常情況下,水平道路上行人平均步行速度為1.3米/秒,年輕人或年長者的行走水平分別要高于和低于該平均值。一般說來,設計者更多考慮的是被控制路段的車流量和人流量。 人大代表建議 紅燈亮時汽車不右拐 在東山口、花地灣等地段,紅燈亮時汽車仍可右拐,導致不少行人過街時還需時刻注意躲閃拐彎行駛汽車,如此一來,路口行人安全橫過馬路的時間大為減少,紅綠燈無法保障行人安全通行。據悉,“汽車遇紅燈可以右拐”這一規定源于2004年5月1日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該《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紅燈亮時,右轉彎車輛在不妨礙被放行的車輛、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行。”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力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建議國務院取消有關汽車遇紅燈可右拐的規定,還行人以安全通行權。他說,從交通法立法目的看,首先是人身安全,其次才是車流通暢,但國務院這一規定明顯不符合交通法立法目的。 據了解,目前廣州某些地段已做出調整,如在人行橫道綠燈亮時,通過箭頭燈禁止右轉車輛通行,保證行人完整的安全通行時間。 為老人過馬路支招 換燈預留3秒清場時間 可在安全島稍作等待 記者觀察發現,雖然部分路口為緩解行人過街時間設置安全島,即使過街時間緊迫,仍有不少市民為搶幾分鐘時間徑直一次過街。 在白云區廣園中路路段,路面共由8個主車道、4個輔車道組成,這條寬約30米的路面共設有三個安全島。在現場記者注意到,即便紅燈即將轉換,尚在馬路中央的路人往往一溜小跑沖過,很少有人站在安全島上等待下一輪紅燈,安全島形同虛設。一腳蹬高跟鞋的女子顛腳小跑過街時交通燈已經變換,車輛幾乎與之相撞,當問及為何不在安全島上停留時,她答:“能過街當然趕緊過,況且車輛剛啟動速度較慢,應該不會有事”。對此,交警部門提醒,在盡可能地疏導交通的前提下,兼顧行人安全地過馬路:如在交通口上設置安全島,一旦行人正在通過路口時,遭遇換燈,這時有兩種選擇,一是依舊前進,二是站在安全島上等待下次通行時間。 據介紹,交警部門在換燈時間的設置上考慮周全,預留了約3秒鐘的“清場時間”。所謂的清場時間,是指轉換不同信號燈之間所提前預留的時間。從警多年的一名老交警提醒:老年朋友在過馬路或遇到換燈緊急情況下,千萬不要驚慌,要么從容不迫地一直朝前走,要么停留在安全島上,如果突然加速,勢必造成駕駛員難以判斷何時能順利通過,畢竟老人的行走速度不能與正常人的速度相提并論。 編輯點評 馬路信號燈設置應以人為本 臥槽馬 在市區一些交通繁忙的大路口,由于馬路太寬,紅燈時間又太短,令行人無法從容橫過馬路,結果險象環生。尤其是一些老人和小孩,過一次馬路如同打仗,生命安全受到很大威脅。 行人在廣州過馬路,越來越不是件輕松的事。這一點,筆者是有著切身的體會。筆者經過最多的大路口,就是天河東路和天河路交叉的那個大路口,每次過這個路口,都像打仗一樣緊張。因為這里車太多了,指示燈也很復雜,行人要過這個路口,往往得等好幾分鐘。好不容易等到通行信號了,就得在通行燈亮起的一剎那,快速跑步通過,否則就有陷入車流海洋中的危險。因為這里留給行人過馬路的時間太短了,而馬路又是那么寬。如此快跑過馬路,在我這樣的成年人倒還應付得了,只是苦了我那還在上小學的兒子,每次跟我這樣過一次馬路,都要累得直喘氣。至于那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其困難就可以想見的了。也難怪不少老人說,現在出趟門太危險了,能不出門就不出。 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筆者以為,關鍵還是在于有關部門的指導思想,到底是以人為本,還是以車為本。在筆者感覺中,在我們的相關部門的意識中,主要是以車為本的,而不是以人為本。這一點,從一些路口設計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主要目標是為了疏導車流,而將行人的通行權擺在了次要位置,甚至是極為次要的位置,行人通過的時間盡可能壓縮,以便延長車行時間。其結果,行人不得不狼狽躥行,或者違章通過,既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危險,也容易形成新的交通堵塞,事實上是欲速則不達。 從廣州的現實來看,人流只能是越來越密集,車流也只能是日漸龐大,人車爭道的矛盾也只能是越來越嚴重。要解決這個矛盾,實施人車分流當然是最好的了。但在目前還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況下,就得從指導思想上、硬件設置上有更好的考慮。畢竟,在這個城市,讓人生活得舒適些才是最高目標。
>>> 網絡日記、相冊、用車管理...來“PCauto車友博客系統”,建立自己的網絡家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