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投資的改裝——剎車系統改裝面面看
加大碟可提升力臂
轉接座需注意強度
盡管碟盤對磨擦力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它還是能對提高制動力有所幫助,這就是要依賴其直徑的加大來達成。由杠桿原理“力矩=力×力臂”這一點來看,卡鉗夾力代表“力”、碟盤半徑為“力臂”,那么盤徑增加相乘結果便會提升力矩,如此一來就能增加來令片施加在碟盤上的力量以增加制動力,加上花費不多,所以才會有這么多人使用外移卡鉗搭配大碟的方式來增加煞車性能。不過,一般配置單向卡鉗的車種進行加大碟改裝時,外徑最好不要超過原來太多(例如240mm碟盤升級不要超過303mm),這除了因過重會帶來平衡性差、增加懸吊與加減速的負擔以外,最重要的是單向卡鉗壓力較不平均,相形會使得來令片上下端緣吃不到,造成磨耗不均勻的情形,同時在裝置卡鉗時也建議大家采更換對應固定座的方式,這樣既安全又不容易斷裂,情非得已使用轉接座時,務必選擇鍛造型式才不會危險。
升級多活塞卡鉗
許多細節不能忘
接下來就是許多人都感興趣的卡鉗升級。市售車因原廠成本考量多半是配置單向活塞的夾鉗,其相反側來令片因為是由卡鉗本身的反作用力推擠,因此又稱為“浮動式卡鉗”,這種設計的最大缺點是激烈急煞狀態下,原本為“ㄇ”字狀的卡鉗會往兩邊彎曲而變形,所以單向卡鉗均會配一個包覆狀的固定座,不似對向卡鉗是直接鎖于羊角上。其實,單向卡鉗的制動效果并不一定就較差,這主要是取決于活塞大小,像M3的單活塞卡鉗直徑便很大,煞車性能因此有不錯的表現。既然單活塞卡鉗的制動力不見得會較差?那為什么還是有這么多的性能車,原廠配備就是以多活塞卡鉗為主呢?這就與剛剛所提到的巴斯卡定律有關了。
前文提到,增加活塞的面積即增加作用力,然而因為一個大直徑的活塞面積在分泵上會有空置的死角空間,為求得分泵本體的面積縮減、提高活塞面積的最大量,因此才會有多活塞卡鉗的設計出現,加上這種屬于固定式的對向多活塞夾鉗,優點不單單是夾力強、力量平均與反應迅速,它的總體剛性亦比單向式好很多,而且可以自由設定碟盤厚度,因此才會有這么多性能車配置多活塞卡鉗。
另外,關于對向卡鉗的構成上,其材質大約分為鑄鐵品與鋁合金類型,構造則有兩片對鎖固定和Monoblock一體式樣(如996 Turbo原廠配置),因應現在的性能車馬力愈做愈大,以及車重愈來愈重的緣故,道路用的多活塞夾具也逐漸改為強度更好的單體型,并且一些四活塞卡鉗還會將第一顆活塞略往中間設置(稍微不對稱),或者是順旋轉方向采取上小下大的異徑活塞配置,目的無非都是為獲得面壓均等的來令片磨耗。
當升級到多活塞分泵時就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了,基本上使用多活塞分泵必須先瞭解活塞尺寸的大小,由此可以計算出力量增加的比例,如果增加的尺寸過大,就會讓剎車踏板作用點下降,喪失了煞車作用速度,反而是失敗的作法。所以在改裝煞車分泵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是完成后的煞車踏板作用點高低,而會影響作用點高低的因素,在于分泵的活塞尺寸,活塞尺寸愈大煞車踏板的行程也愈長。
其次是煞車卡鉗轉接座的制作精度,尺寸、角度精確的轉接座應當讓分泵與碟盤完全平行,這樣分泵推動煞車皮時才能無角度偏差的施力于碟盤,作用間隙減少有利于行程的控制,如此才能擁有好的腳感。
分泵制造時所用的材料控管、分泵本體以及活塞尺寸的搭配公差也相當重要,多活塞分泵幾乎都是進口品牌的天下,如AP、BremboO、ALCON等大廠。在品質控管上都不至于有問題,倒是近來有許多國產品牌出現,或許因為品管或油封材質出問題,使得活塞無法適時保持適度間隙,造成煞車踏板作用時作動高度變得極低,完全影響煞車的品質,此現象頗值得按裝技師及消費者注意,畢竟煞車悠關生命,不可重來。
多活塞需換總泵嗎
視提升幅度來決定
一般人在改裝多活塞卡鉗時都會感到疑惑:到底是否有必要將總泵加大呢?筆者個人認為應該要加大,因為更換多活塞卡鉗的目的,就是希望能透過增加的活塞面積來提升制動力,然而因活塞的總面積已大幅提高,在相同的單位量移動時,所要充填的油量亦需增加若干,假如總泵活塞面積沒有增大的話,可想而知踏板行程會比原本更長,想想看要踩到很深才有煞車,操作上勢必會非常模糊,并且容易發生鎖死的現象,因此才需要透過加大總泵,使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送出同樣體積的煞車油,來取得更短的踏板行程,這樣一來就會有直接且線性的煞車感,當然腳踏的力量也需要增大。一般加大總泵多半是采流用的方式,好比喜美改雅哥、高爾夫改Passat的大型總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