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新標準將促進我國汽車技術的發展,這將迫使汽車企業拿出更多的新技術。就像當初對汽車環保實施歐Ⅰ、歐Ⅱ排放標準時,也有企業叫苦不迭,但是幾年下來,并沒有哪個有實力的企業生產的車型達不到環保要求。 ■說“小排量車受寵”還為時過早 《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制》的出臺表明,國家是鼓勵發展低油耗汽車的。最近從車市得到的信息也是,由于油價的不斷上漲,一些小型車銷量大增,甚至傳出了奧拓價格上漲1500元的消息。因此,有人認為,小排量車的春天來了。 汽車分析人士表示,盡管《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制》和新的汽車產業政策都鼓勵發展小排量汽車,但是,目前說“小排量車受寵”還為時過早。這主要是因為,國家有關部門并沒有在實質上有鼓勵私人購買小排量車的優惠。例如,在日本,購買排量在0.66升以下的汽車,減免一定的稅。而在國內,有些地方還是限制微型車的行駛。 ■僅制定乘用車燃油標準還不夠 據記者了解,盡管汽車業內人士和消費者大多對《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制》的出臺持歡迎態度,但是也有人認為,要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僅靠一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制》是不夠的。 例如,對于自重比較大,油耗也比較高的車輛,就像悍馬、路虎之類的車,可能會達到標準要求,但是,對能源消耗也是非常大的。因此,還應該對這些高油耗、高排放的車輛征收特別能源消耗稅或者是環境稅,同時,減免微型車、超低油耗汽車的消費稅。 另外,在所有車輛中,乘用車的總體油耗還算是比較低的。應該適時推出一些輕重型商用車、工程用車的燃油消耗標準。 ■新型能源將成為熱點 就在《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制》出臺的前后,一些國際汽車巨頭也開始在中國大打“節能牌”、“環保牌”。兩個多月前,豐田汽車公司就和一汽聯合宣布,要在2005年生產混合動力車。而在上個月初的上海米其林必比登挑戰賽期間,大眾、美國通用等汽車企業也都表示在國內加大研發氫燃料電池車的力度。上周,通用又宣布,明年起,將在上海試運行氫燃料電池車;而在北京,明年也將有3輛戴姆勒-克萊斯勒的氫燃料電池車駛上長安街。 國內的一家電動汽車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還是缺乏對于新能源的相關法規。一旦政策允許,將會有大批新型能源汽車駛上街頭。 相關文章:豪華車推出中國市場?油耗新標準存在三大疑問
[上一頁]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