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維修行業的管理混亂,國家為了規范行業,交通部制定的《意見稿》公示征求意見工作結束后,年底有望出臺。從《意見稿》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將對關于汽車維修市場無證、無照經營、維修作業不規范、偷工減料、使用假冒偽劣配件、收費價格混亂、從業人員素質低、服務意識差等等問題有望解決。 維修企業面臨“洗牌” 目前,汽車維修企業按國家標準的規定分為三類。一類汽車維修企業,是從事汽車大修和總成修理生產的企業;二類是從事汽車一級、二級維護和汽車小修方面的企業;三類是專門從事汽車車身美容、輪胎修理和小零件更換等專項修理或維護生產的企業和個體戶。根據北京市交委修理管理處去年的統計,北京市共有汽車維修企業5500家,其中一類維修企業323家,二類維修企業1855家,三類維修企業3322家。新法規的即將出臺在這幾千家的維修企業中必然會有不小的震蕩。作為一個服務型行業,服務質量的好壞決定企業的生死。 ![](http://www.zhiyoubaobao.com/playcar/jtfg/0411/pic/041126_playcarfg_02_1.jpg)
在《意見稿》中,第四章的維修質量和第五章的質量保證期制度對維修企業的服務質量作出了要求,它們會不會成為維修企業的一道坎呢?就此記者采訪了一汽大眾4S維修店的孫經理,“作為維修質量這一方面,意見稿中的‘建立采購配件登記制度’,我們一直都有這樣的登記,因為我們的配件都是從汽車原廠進的貨。如果發現配件有問題,我們會立即通知汽車廠家,他會對其下屬的配件廠家進行調查。對于質量保證期制度,我們現在執行的是北京市的質量保證期,而且我們4S店都有嚴格要求,有的甚至比法規更嚴格。比如我們換的汽油泵,它的保證期為一年,大大超出法規規定。”同時孫經理也談到,“這項規定出臺后,對那些‘街邊店’肯定會有影響的”。 作為個體企業勢將成為今后的重點“清洗對象”,對此,記者采訪了位于豐臺區的某汽車維修個體戶王老板。他介紹說:“我這個門面屬于三類維修,維修質量總體上是不能與一、二類企業相比的,但是汽車維修里面的東西太復雜,某些方面一、二類企業也會有問題的。就這次國家這個法規而言,坦白的說對我們肯定會有影響的。配件的來源要寫清楚、價格也要寫上,也就是要對假貨進行打擊,配件這一塊的利潤會有很大的下降。” 消費者依然困惑 未來幾年北京的機動車將會以高速度增加,有人估計到2010年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將達到450萬至500萬輛,有車一族在對汽車銷售做了貢獻之后,又將會對汽車維修再獻一番心意。 對于中國的消費者來說,在汽車維修這塊就一直扮演“冤大頭”的角色。采訪中,一些用戶反映,經常開車,剮剮蹭蹭總是難免的,但最頭疼的還是去修理廠。往往修完車后,一些修理工會告訴你,車子的減震器暫時沒有問題,但隨時可能出毛病。建議為安全起見,最好換了它。結果只好聽從修理廠的意見,換個新的,防患于未然,這樣心里踏實。由于消費者對維修技術大多不懂,例如只是墊圈壞了,往往被說成是離合器總成壞了的事屢見不鮮。如有的僅是螺絲松動,根本就沒什么大問題,維修人員卻故弄玄虛,把故障說得很嚴重等等。一個本來幾十塊錢就能修理的小毛病,顧客可能為此花費幾百塊錢和一兩天時間。 《意見稿》公示之后,普遍消費者認為有保障了,記者一位朋友剛成為有車族,由于是女孩子對汽車技術基本不懂,看到《意見稿》后大喜:“有了配件的來源和價格表,還有質量保證期,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了。” 可還是有一些懂一點的人覺得《意見稿》里有些東西還是不清楚。記者采訪了一位剛修完車的李先生,他說:“在《意見稿》里工時費問題到底該怎樣定、定多少,還是沒有明確。按照常規,汽修技工是按工時費計算收入的,因此千方百計地多磨工時,就成了汽修工‘油水’的來源。一輛車本來只是小毛病,修理工一兩個工時就可以修復的故障,他會想辦法,多從車上找出點毛病,有的甚至還故意把一些地方弄壞,然后告訴車主這里要修,那里要補,或者發現底盤部分的螺絲等有松動,得到車主同意后臥在車下進行調試,稍不注意一兩個工時就過去了,自然整個工時就延長了不少。維修投訴那一部分,‘對于新聞媒體已經曝光的機動車維修投訴事項,并造成社會影響的,發生地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及時、主動介入機動車維修投訴事項的處理。’如果我的維修投訴沒有被曝光,是不是處理起來就會很慢?而且在保證期內有問題,還是承修方自己檢查,如果本來是他們的責任最后經他們檢查后是我的責任,這該怎么辦呀?我覺得這個《意見稿》有待改善。”
[1][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