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環境不支持,是自主品牌最頭痛的問題。今年春天,奇瑞汽車公司總經理尹同耀在蕪湖說:“現在還有人相信只有外國的月亮是圓的,其實包括大眾在內,不就是平民百姓的車嘛。有什么神秘的!币哉Z中顯然帶有一種無奈。在網站上,人們的貼子都支持和同情自主品牌,但真到了自主品牌降價促銷時,大家還是看的多買的少。一位聽眾在北京電臺的熱線中講:“對于自主品牌車,我是想說愛你不容易。”北京換型出租車的司機抽樣調查中,絕大多數司機稱不愿意接中華或東方之子,原因是感覺不牢靠,擔心維修成本降不下來。 這些問題恰恰是產業政策能夠解決卻沒有解決的問題,如果當初擺明生產自主品牌的企業能夠得到特殊支持,事情就會不一樣,可惜這方面產業政策仍然是在搞平衡,鼓勵自主品牌但不作傾斜,不鼓勵合資品牌,但又明確提出促進引進外資。 支持自主品牌的專家們犯了一個戰術錯誤,他們提出“自主品牌要占市場上的50%”,結果被抓住把柄,因為算上商用車的東風、解放和金龍,自主品牌早就超過了市場占有率的50%,一無事實變化,二無約束力保證,草案被否。最終平衡觀點成為共識,一次在政策上徹底為自主品牌創造歷史條件的機會,就這樣悄悄地從政策制定者的手指間滑走了。 沒有政策保護,自主品牌在宏觀調控、市場回調的過程中顯得疲弱無力。中華遭遇人事地震的暗礁,華晨中華CEO蘇強嚷了很多年的M1平臺產品“尊馳”近期將上市,產品搶眼,可他自己卻前途未卜,這令人對華晨企業總是不那么放心。吉利底子偏薄,唯有勇氣可嘉,今年新車上市也只是保住了現有地盤。只有奇瑞,真的一步步在往前走,盡管走的非常艱難。記者在奇瑞看到,奇瑞研究院十幾個發動機臺架在試驗室里24小時不停運轉測試,排氣管伸出天花板,每天都有淡淡的煙霧漂散。由于這些新開發的發動機全都是圍繞著一臺四缸機開發,因此成本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奇瑞還可以從一個四缸機變化出直列、V置,雙正時可變氣門等多種產品。眾多發動機形成一個縱軸,再利用QQ、風云、東方之子三個平臺技術形成的橫軸,一個全面的產品矩陣已經浮出水面。12月1日,來自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的領導和專家考察了奇瑞公司,國家發改委領導講,“感覺比我們想象的要好。特別是它的研究院和發動機中心,現在可以講它基本上形成體系了! 目前奇瑞的問題還是在資金上,尹同耀承認:“光靠自我滾動發展絕對辦不成事!睘榻鉀Q資金困難,他想過三條路:一是地方政府全免財政稅收,據說奇瑞先期的發展和前兩年免營業稅的政策有很大關系二是和銀行簽協議,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三是取得股東的諒解,暫時不分紅。可惜這三條路無一不需要地方政府和股東的支持,而在宏觀調控的大環境下,政府的錢越來越難拿到了。 有人透露,由于奇瑞基本解決了和上汽分家的遺留問題,已經有多家精算和咨詢機構向奇瑞提供了報告,奇瑞上市的腳步越來越近。同樣,在H股上市的吉利和中華,以及還在證券市場外的哈飛、比亞迪,也都在資金上犯難,如果明年還是在資金鏈上受窘,產業政策對自主品牌來講更是無能為力了。 堅守底線難掩合資痼疾 合資企業要不要堅持50%股比這個老話題,在新產業政策的爭論中有了新含義,但一樣打的不可開交,結果又是一個中庸的政策,大家都找不到壓倒對方的依據,一切照舊:合資廠從體制上還是無法解決固有的矛盾,只能在每天的經營中繼續積累新故事。 “合資品牌深入人心,外資權力逐漸滲透,合資底線不堅持行嘛。”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的共識。但是堅持歸堅持,仍有不少專家認為這個新產業政策頂多是在“整車廠合資外方股比不超過50%”,這樣一個數字上守住了陣地而已。有專家們稱:“從精益角度看,堅持這個50%,導致合資雙方只能在這個框框里不斷扯皮,效率和金錢都在浪費! 合資中方愿不愿意堅持自己的權力,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多數情況下,中方已經習慣于買技術、賺分紅,再買技術的輪回。而在市場發生巨變的2004年,中方企業的落后管理開始令外方不滿,外方開始在采購、營銷、人事、生產的方面收權。中國社科院王松奇教授認為:“有些汽車企業雖然已經進行了合資,但本質上還是老國企那套,經營機制并沒有真正轉變。所以需要通過金融市場的作用,金融政策的外部壓力,促使它徹底進行改造。” 另外形式上繼續堅持50%,能否體現在經營效益上,答案也是“不一定”。業內人士稱:匈牙利是奧迪在歐洲的主要生產基地,他們沒有強調過本國投資方的權力,但是匈牙利離德國那么近,為什么人家還要選擇那里,就是因為成本低。所以,出于成本考慮,外資在把中國當作它的主要配套產地,美國的福特、德國的大眾,面對強大的工會,仍然堅持把采購中心,甚至平臺零部件制造中心放在上海和長春,中方在本土企業的權重不降反升,這正是利益使然。 要不要堅持50%股比這個老話題,在新產業政策的爭論中有了新含義,但一樣打的不可開交,結果又是一個中庸的政策,大家都找不到壓倒對方的依據,一切照舊:合資廠從體制上還是無法解決固有的矛盾,只能在每天的經營中繼續積累新故事。 講完三個問題,回頭來總結產業政策,人們的確發現了平衡本身的不合理性。中國汽車咨詢委員會專家說的好,“用政策杠桿去平衡,本身就存在問題。通常情況下,解決了資源浪費,就扼制了公平競爭。解決了權利之爭,就有可能保護了落后!
[上一頁]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