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包”《草案》公布一周之后,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汽車消費者,請他們談談對于汽車三包政策的看法。這些消費者對于出臺汽車三包政策表示歡迎,但是,對于折舊算法等一些具體條款,還是提出一些建議。 -普遍認為三包政策出臺晚了 在接受采訪的消費者中,有3位是已經買過車的有車一族,而另外2位則是計劃買車的準車主。已經開了3年捷達的何先生認為,三包政策早就應該出臺了。最近幾年總有“砸奔”之類的消費者維權事件發生,很大程度上是消費者投訴無門,沒有依據與廠家打官司。何先生說,他的捷達在剛買的時候,發動機也有問題,找到了廠家,最終只是讓去維修廠修了修,如果當時就有“三包”政策,他就會要求廠家給他換輛新車。 -內容太專業 自稱對車,除了會開,其他一概不知的李小姐則表示,三包政策雖然好,但是對于她這樣的普通消費者來說,還是一頭霧水。《草案》中規定的,哪些部件可以保修、哪些部件能夠包換,她一概不懂。最終,還得全聽經銷商和維修廠的。 -折舊算法引起爭議 在三包草案中,規定了消費者在退車時向廠商支付補償費用的計算公式為:[(車價款(元)×行駛里程(Km)/1000]×n%。使用補償系數n由制造商在0.5至1之間確定。 曹先生認為,補償費用有點高,同時不確定補償系數就給廠家留下了鉆空子的機會。 相關文章:汽車三包:誰銷售誰負責 眾說紛紜經銷商有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