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4年11月22日,陳清泰在上海中歐國際汽車高峰論壇上表示,燃油稅方案已經制訂,現在沒有開征,是因為油價太高。2005年1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經過幾年研究,中國在征收燃油稅方案上已有了初步的意見。”但燃油稅改革方案仍將“擇機”出臺。1月2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報告說,我國已經制訂征收汽車燃油稅的方案,并將擇機在全國公布推行。 雖然國家相關部門一再表示汽車燃油稅“即將出臺”,并且“勢在必行”。但是無論大眾、媒體如何“翹首以盼”如何“千呼萬喚”,燃油稅什么時侯出、出后如何操作仍是一個未知數。 一方國家在玩“擇機”出臺的文字游戲,另外一方民眾卻對此政策議論紛紛。一位署名為“高天”的網友在PCauto上發表了個人看法,并對汽車燃油稅提出了質疑: 本文旨在提供更多資訊,文中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我們可以用幾條簡單規則衡量一下汽車燃油稅的得與失: 1、數學規則。如果現在市值1萬元的油加30%的燃油稅,那么市值就為1萬3千元,而這1萬元的成品油海關到岸價是6-7千元人民幣,加關稅、增值稅、燃油稅后為1萬4千元,也就是走私1元賺1元,走私1萬賺1萬,走私1億賺1億。結果:走私特別是螞蟻搬家式的走私必成燎原之勢。因為假如海關查獲20萬元的油才可能處以逃稅額一倍以上罰款,還不到5萬元,而20萬元的油走私成功卻可以獲利20萬,利益驅使走私猖獗; 2、利潤規則。一個工廠用1萬元的未含稅油,絕對不會獲取3千元的產品附加值,如果賣了,卻至少可以賺取3千元的純利潤。結果:價格的雙軌導致倒賣行為的加劇。更會使關系戶把國家的油倒賣個差不多,農民的生產用油誰來保障?假如保障生產用油,辛苦勞作還沒有直接賣油賺的多,農民即使有油也不會用于生產了; 3、腐敗游戲。這個更可怕,如果一家大型企業一年可以靠國家供給100萬的生產用油,直接賣掉比產品利潤還高,就直接按照市場價賣了。而這些錢必然只滿足少數利益集團,即使想分給大家,誰敢啊?那樣倒賣行為不是就不打自招了嗎?其他更大的腐敗更是不堪設想。。 4、經濟規則。生產成本的重新核定,導致目前的價格體系將徹底大亂。總之,盲目開征汽車燃油稅,后果嚴重。 決策的倡導者思前想后只圍繞你熟悉的汽車工業,也想到了其他環節,可是卻忽視了燃油是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結構,只天真的以為把稅加進去就等稅務部門來收了,可卻忽視了還有非法油品的大量流入才是問題的核心。說要區分公路和農業、航空用油,怎么區分?油和其他商品的最大區別就是只要入庫,就無法100%區分油的來源是合法還是非法,如果有20%是非法的,國家的損失將是多少?特別是用起來一般是沒有區別的,油是消耗品,不象其他非法商品,隨時都可以收繳。為了治理一個行業用油問題,引發的卻是經濟領域的一場劫難!不要再誤導決策了,好好想想再發表高論吧! 想請教決策的制定者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知道中國周邊國家的油料價格嗎?如果加30%-50%的稅進去,從周邊國家一定會以螞蟻搬家的形式走私成品油,中國的邊境線那么長,能管得住嗎?你加的稅,有多少將落入走私分子的腰包,估算過嗎?恐怕有上千億!海上走私也杜絕不了,如果有比以往5倍的利潤,走私分子還怕抓嗎?殺也殺不絕!以往走私一船萬噸級的成品油毛利潤是一千萬元人民幣,如果加30%的燃油稅進去,走私一萬噸成品油的毛利潤就是五千萬元,走私利潤變的如此高,走私會更加猖獗,即使海關把抓獲率提高到70%,國家的損失也將數以千億。中國的地理位置決定,實行比周邊國家高30%-50%的燃油價格,將給國家的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 如果說到取消養路費、道橋費,情況就更復雜和難以把控了。不管誰掏錢修路,都要靠銀行貸款,以收費來還貸,如果我掏錢修路,不讓我收費,或者靠國家返還來還貸,誰會再貸款修路,誰還敢再靠貸款修路?如果地方政府修路國家掏錢,國家能修得起全國的路嗎?那樣不是又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了嗎?燃油稅不能實行!! 相關文章:汽車燃油稅有望年內開征 車主每年可省近千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