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3 警方提醒調解或起訴 新交法實施前,警方對事故損害賠償進行調解是訴訟的前置程序,即當事人只有在調解終結后,才能向法院起訴。新交法實施后,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不再是必經程序,需各方當事人書面申請,警方才進行調解。警方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調解,具有程序快捷、靈活的特點,既有利于賠償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濟,也有利于賠償義務人迅速從損害賠償糾紛中得以解脫,在以往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處理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是由于普通市民對交法了解并不很多,且在新交法施行前警方調解是必經程序,無需當事人申請,所以,新交法施行后,可能有許多當事人即使希望警方調解,也因未提交書面申請,而不能啟動公安機關的調解程序。 因此,廣東的《意見》規定,警方作出事故認定書前或送達交通事故認定書時,應當告知各方當事人:既可以選擇申請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亮點4 兩大措施促財產保全 車禍后及時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對于保證受害人獲償具有現實意義。為此,廣東的《意見》主要采取了兩大新的舉措: ●警方要及時扣車 警方適用一般程序處理交通事故時,應依法及時將肇事車輛予以扣留。對車輛作了技術檢驗鑒定后,送達鑒定結論時,警方應告知各方當事人還車時限。對沒有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車輛或雖投保,但賠償可能超過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的,警方要告知當事人:可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 ●人保財保都可以 法院作出財產保全裁定時,如責令當事人提供擔保的,當事人既可以提供財產擔保,也可以提供保證人擔保。車禍損害賠償糾紛中,許多受害人被撞后需花費大量金錢救治生命,難以再提供相當于被扣車輛價值的財產作擔保。但如不提出保全,又很可能在判決生效后得不到實際賠償。為實現社會正義,法院允許受害人提供保證人擔保。保證人只需有合法收入來源或固定資產,有能力履行擔保義務,并本人出具書面保證書即可。 
即使車子毀壞,如果撞了人司機仍面臨賠償責任。陳志剛 攝(資料圖片) 亮點5 及時獲賠有五大保障 《意見》采取了五大措施,以促使車禍受害人得到及時、有效的賠償。 ●早確責 事故后,警方要及時查明原因,確定責任。將扣留的車輛返還給機動車所有人或實際支配人前,一般應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各方當事人。 ●早調解 當事人申請警方調解的,警方要及時做好調解工作,并制作調解書或調解終結書送達各方當事人。 ●快立案 當事人如向法院起訴,只要提交事故認定書或當事人之間就賠償達成的協議書及相關材料,法院即可立案。 ●速審理 基層法院在審理此類案時,大部分采用簡易程序審理,以縮短審理周期。 ●快判決 對當事人在警方主持調解時或自行協商達成的協議,法院視為當事人為處理事故賠償簽訂的民事合同,經審查如不具無效、可撤銷情形,可依法認定有效,并據此判決,以提高辦案效率。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