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北京突查專用車非法生產企業
1月中旬,北京市工商局對一些生產專用車輛的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1月19日和20日,北京市工商局昌平分局檢查執法大隊和市局檢查執法大隊分別查封了兩批涉嫌非法生產的車輛。
之后,北京市工商局昌平分局委托北京汽車行業協會進行鑒定,確定所查封車輛的改裝性質和企業資質。北京汽車行業協會組織了由5位專業人士組成的專家小組。21日下午,專家小組到達昌平區朱辛莊村北。被查封的現場在一家生產建筑材料的單位院內,院門外掛著“北京高新達建筑輕鋼龍骨廠”的牌子,院內卻停放了16輛中、輕型客車。在一個車間內,有3輛正在進行改裝的車,一輛是進口原裝奔馳-斯普林特314型環境監測車,另兩輛是四川豐田柯斯達中型客車。其他13輛車均為奔馳-斯普林特專用車。進行車輛改裝的企業是北京市怡孚和融科技有限公司。專家組認定,該企業不是國家發改委《車輛生產企業和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內企業。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工商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對非法改裝車輛和企業進行了處理。據了解,這是北京市工商部門第一次依據新交法治理非法改裝行為。
另一家非法進行專用車生產的企業,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北京拓普爾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同樣沒有國家認定的生產資質,為逃避打擊,在工商執法人員第一次檢查后非但不停止違法活動,反而轉移地點,加班加點繼續生產。更令人吃驚的是,該公司非法改裝的竟然是人命關天的防彈運鈔車。該案件目前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背景:非法生產屢禁不止
按照我國相關規定,汽車生產和改裝需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審批,生產企業除取得工商管理部門的營業執照外,還需取得國家發改委的《公告》資格。
但事實上,非法改裝產品卻屢禁不止。很難有統計數據準確說明全國的非法生產企業有多少家,許多底盤生產企業在市場調查中發現,在山東梁山、湖北隨州、廣東順德等地,已形成了改裝車生產基地。這些基地的專用車企業均有幾十家之多,但在發改委的《公告》中,這些地區只有十幾家甚至三四家有資質的企業。
非法生產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由于非法生產的產品不受國家有關法規、標準的制約,質量得不到保障。而且,由于這些企業在生產、檢測及市場準入等方面采用種種減少投入的投機行為,成本比正常生產的產品要低得多,形成了市場的不公平競爭,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1][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