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包”、進口散件管理辦法、燃油稅有望近期出臺 三大政策沖擊2005 一年之計在于春。進入嶄新的2005年,眾多汽車廠商都已摩拳擦掌,開始了新一年的沖刺。而除了關注的新車和降價等市場策略外,眾多廠商和消費者也在關注著汽車相關政策的推行—講了幾年的燃油稅政策會不會在今年正式推行?去年“3·15”出臺了召回制度,今年的“3·15”,汽車“三包”會不會駛進市場?去年頒布的新《汽車產業政策》中提過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今年是否將正式進入操作實施?通過對最近呼聲最高的三大政策—汽車“三包”、進口散件管理辦法、燃油稅的了解,我們可以對今年國內車市的發展走向做一些窺探。 汽車“三包”“3·15”推出? 汽車“三包”是繼汽車召回制度之后最令消費者關注的政策之一。隨著日前“三包草案”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的結束,許多業內人士紛紛預測汽車“三包”將在年內出臺。更有權威人士直接表示“三包”將于今年“3·15”正式推出。不過,幾乎所有業內人士都認為,就像汽車召回制度一樣,汽車“三包”的出臺也是大局已定的事情,只不過是時間遲早和如何實施的問題。 業內認為,汽車“三包”政策的實施仍有一些難題需要解決。如汽車質量檢測機構的設置、辦理退貨時“車輛登記注冊費”、“車船稅”、“養路費”等該如何保證處理?在執行“三包”政策時,廠家和經銷商分別擔負什么責任?這些難題都是汽車“三包”出臺實施并真正落到實處的關鍵。 盡管“三包”政策仍在我們的翹首期盼中,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出臺,會令汽車質量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會令消費者買車的決心更加堅定,并且它的現身也意味著我國的汽車消費環境更加成熟健康。 進口散件管理辦法即將出臺 春節剛過,有關官員近日表示,《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將于近期出臺。按照這個新政策,在進口汽車零部件的管理中,具有整車特征的進口零部件將按整車征稅,目的就是要求新車型一推出就要達到一定的國產化率。 事實上,為了達到國內汽車工業發展的目的,國家遏制汽車組裝的決心早就明了。早在去年6月1日,我國公布新的《汽車產業政策》就有鼓勵汽車企業提高產品本地化生產能力的規定。但《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幾經討論,甚至還曾一度傳言要在今年1月1日后執行,最終還是因種種原因沒能實現。 目前,一部分合資企業生產的車型已經有了一兩年的歷史,基本上能達到國家對國產化率的要求,而新投產的企業和車型再想走之前進口件組裝的路也不太可能了。并且《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一旦實施,具有整車特征的進口零部件須按整車征稅,相信對進口車市也有較大的影響。 燃油稅擇機而出 一直千呼萬喚不出來的燃油稅方案,最近再次被炒得沸沸揚揚。2005年1月2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中國征收汽車燃油稅方案已經制定,將擇機推出。然而,官方對燃油稅何時開征未有定論,只是有業內人士預言,燃油稅方案有望年內出臺。理由是隨著中國石油消費量的增加,國內目前已經受到能源短缺的壓力,實施燃油稅已是當務之急。有經濟學家預測,2005年油價將下跌,因此將是實施燃油稅比較合適的年份,已經拖了8年的燃油稅改革,可能將迎來“出頭之日”。 先不管燃油稅的“擇機”是何時,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國燃油稅方案是把現在的每輛汽車要交的養路費等各種雜費轉換成燃油稅征收,實行多跑多花、少跑少花的政策。有業內人士因此預測“隨著燃油稅開征的臨近,小排量車的春天也即將到來”。因為小排量的車型在相同條件下勢必比大排量汽車省油,這將直接節省汽車使用成本,從而獲得購車者的重視。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要真正給小排量車帶來實質性利好,在實施燃油稅的同時,還必須取消各地的小車限制政策。 相關文章:燃油稅改方案撲朔迷離 是否開征成為謎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