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車也敢充陪練?汽車陪練存在嚴重隱患
通過消費者的投訴案例,以及記者的親身體驗,記者發現,目前汽車陪練市場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那么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兒呢?如何有效規范汽車陪練市場,對于消費者來說,有沒有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呢?帶著一連串的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記者調查
七成陪練公司不規范
針對消費者質疑:“陪練公司太黑”之說,記者采訪了一所駕校的教練韓先生。韓先生稱,他同時和幾個同事一起開了家只有三四輛私車的陪練公司,他告訴記者:“由于工商局不給陪練公司核發營業執照,所以陪練業務要不就是無照經營,要不就是掛靠在汽車租賃或美容等行業之下。所以,陪練公司沒有‘黑’‘不黑’之分,只有業務好壞之別。”據了解,北京市場上的所謂“陪練公司”,有近70%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規范行為。
與此同時,記者在對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采訪中了解到,汽車陪練公司和陪練業務本身不在交管部門管轄范圍之內,凡是有駕駛本的人都可以開車上路,只要不違反交通規則,是否屬于陪練,交管部門并無權予以處罰。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汽車陪練是一個相對邊緣的行業,交通、工商、稅務、公安等各部門,都有對應管理的權力,但要從守法經營、規范服務等綜合標準來要求,單純靠哪一個部門也都不能完全勝任。
汽車陪練大都沒有正式身份
記者依照一家陪練信息網站的資料聯系了十余位汽車陪練教練,發現大多數人都并非專業的駕駛培訓人員,有的甚至還是待業人員,開著自己的私家車招攬陪練生意,有的人則是駕校的教練,把自家的車改裝了副剎車后,便憑借駕校的學生資源招攬生意。據了解,北京正式注冊的陪練公司不足10家,但提供陪練服務的卻有上百家之多,幾輛車、幾個人就攢一個公司的占了絕大多數,有的甚至一個人有輛車,也對外宣稱“陪練”。由于缺乏規范服務,他們的行車講解水平很難保證,而且要價也變來變去。
副駕駛位置私自安裝副剎
我國現行的學車管理方式是教練場學車,但這與真正上路畢竟不一樣,大多數剛拿到本的人開車上路都要有一個過程,包括操作技術調試和心理調適,因此,陪練市場存在是合理的,但由于是新生行業,沒有相應的條文規范,陪練市場問題頗多。
安裝副剎的問題就是陪練市場缺乏管理、難以規范等諸多矛盾的集中體現。交管局規定,副剎只有在教練場的教練車能安裝,其他車一律不允許,私自安裝就更是違法。但目前社會上的許多陪練公司,都在副駕駛的位置安有副剎。陪練中,新手出現緊急情況,司機立即踩住副剎,這就難為了后面的開車人,因為畢竟不同于教練場,街面路況復雜,車流如織,一旦車距小,突然的急剎車很可能造成追尾。可是如果不安裝副剎,那些駕駛技術不夠熟練的新手更是會給交通帶來事故隱患。
業內分析
汽車陪練安全責任是最大隱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的汽車陪練課程的大致流程為:新手電話約車-雙方商定價格和時間-在固定地點見面-陪練過程-陪練結束。可正是看似簡單的汽車陪練流程卻存在著很大的安全責任隱患,一位專家告訴記者,陪練雙方在沒有簽訂書面協議的情況下,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安全責任就很難分辨。
前不久,本報曾報道過一位女司機在汽車陪練的陪同下把捷達( 報價; 圖片)車開進河里的新聞,據了解,當事人雙方以每小時30元的價格達成練車協議后,在公路上因為女司機誤把油門當剎車而造成車輛墜河的事故,事后陪練要求女司機賠償汽車、而女司機則認為陪練教練沒有盡到教練義務,由此可見,在陪練之前,雙方如果沒有規范的陪練責任協議,一旦出現事故就很難分清雙方的責任。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是初學車者練車,應找具有資質的正規公司教練練車,雙方應當在陪練前簽訂合同。
然而,目前的駕駛陪練大都不與客戶簽訂協議。據知情人士透露,駕駛陪練公司在不少情況下,僅憑客戶一個電話,教練就可將車開到客戶指定地點開始陪練。因為有教練“全程陪同”,所以雙方只是達成口頭協議,很容易發生糾紛。
消費提示
陪練前應當簽訂書面協議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陪練行業中的口頭協議實際上是沒有保證的。據市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駕駛陪練作為一種新興行業,在處理此類消費糾紛時還有一定空白。但作為消費雙方,簽訂書面合同是十分必要的。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的有關負責人提醒消費者,選擇汽車陪練服務時要簽訂服務協議,并約定服務內容、上下車時間、地點等相關事宜,以保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此外,如果有政府的引導、健全的法規、標準來要求,汽車陪練將會健康穩定地發展下去,成為一個新興地服務型產業。
七嘴八舌
新司機:只覺得有人陪開車心里踏實
對于新司機來講,“汽車陪練”的心理作用往往使法律意識淡薄的消費者忽略了這一點,曾經約過汽車陪練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因為手生,他在接受兩小時駕車陪練的同時,也為險些出現追尾事故而后怕,他說:“對于陪練真正起的作用,我明白有個人陪著開車心里會覺得安全點,所以并沒注意在陪練前應當簽協議什么的,但實際上我也知道,如果真遇上險情,誰也幫不上忙。”
陪練公司:有副剎車還上了全險
采訪中記者就安全問題詢問了多家陪練公司,各個公司的工作人員不約而同告訴記者:“安全可以保證。”一位陪練教練告訴記者:“所有的車輛都有副剎車,而且帶全險。一般的情況下我們不讓上高速,肯定能保證安全。一般的剮、蹭都由公司負責,一旦出了事故也可以由保險公司賠償損失。”
保險公司:出事保險公司不理賠
太平洋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還沒有辦法控制陪練車投保。現在很多的陪練車,保戶都還是按照普通機動車來投保。這樣一來,出險報案的時候,保戶也可能回避這一點,不說明是在陪練過程中發生的事故。這樣的情況在報案時一旦發現,保險公司將不予理賠。
這種為了逃避高額保費的僥幸心理實際上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北京市交管局的專家告訴記者,凡是司機是新手,都對路面情況不夠熟悉。根據經驗,凡是駕齡在3年之內的司機都容易發生事故。
業內專家:緊急情況下拉手剎不安全
業內專家表示,“汽車陪練”用車多為社會車輛,與駕校車輛相比,司機的安全保護措施也不完全到位。按有關規定,社會車輛不允許加裝副剎車,遇到突發情況時,拉手剎成為陪練們惟一的選擇,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其安全性不能保證。“汽車陪練”車的身份更值得懷疑,許多公司與個人在車身貼上“汽車陪練”的廣告語后,便上路行駛,新司機不用和陪練公司簽任何協議,交了錢就可以上路了。如果真的出了問題后果很難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