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異響是通病 馬6的駕駛優勢在哪里?
記得第一次開馬6是在朋友的4S店,那時候在速騰和馬6之間猶豫。當時試駕的是2.0手動型(和我現在的車一樣),圍著4S店轉了幾圈,感受就是:提速差、方向重、噪音大、內飾一般。所以當場決定放棄馬6。
后來訂了速騰,但由于種種原因,3個月之后退了。這里嚴重鄙視一汽的區域政策!3天后,買了現在的馬6。
談談感受:
1、外觀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比較喜歡馬6的外觀。明顯的運動感,流線的造型,富有沖擊力的前臉,胖胖的屁股,雙排氣管……可以說是為年輕人打造的一款運動型轎車。其實我一直比較喜歡藍色的馬6,更年輕,更有活力。但考慮到其他因素,買的是第二喜歡的鈦灰色。沖動的造型中夾雜著穩重的味道。
2、動力
我開過的車不多,奧迪2.8和1.8T、帕撒特1.8、桑塔那、三菱JEEP等,開的最多的還是陪伴我1年多的長安面包。總體感覺馬6的動力性還是不錯的,雖然只是2.0的車,但只要舍得給油門,轉速表的表現也會讓你滿意的。等紅燈的時候試過幾次急加速,基本上都是第1個沖出去的,10秒就可以把其他車甩開50米。當然,其他車肯定沒和我比加速,呵呵,自己YY一下。馬6的優勢應該在50-100碼這個區間,感覺動力可以源源不斷滴從發動機傳上來。因為車剛過磨合期,還沒拉過高速,不知道100碼以上是什么表現。
3、操控
馬6有個稱號“彎道王,直道盲。”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馬6在彎道的優勢了。馬6是我開過帶助力轉向的車里最重的一個(有人說BMW的方向盤也很重,還沒機會開過)。拐彎的時候有種“指哪兒打哪兒”的感覺,可能是得宜于較重的方向盤,過彎時非常穩重,給人的信心很足。由此可見,較重的方向盤應該是運動型轎車的一個特點,雖然馬6還沒有做到BMW隨速助力那種登峰造極的技術,但已經是很不錯了。
4、做工
因為是日本車的緣故,“面子”工程馬6做的也不錯。坐進去基本上找不出什么毛病,內飾比較精細,各方面手感也還不錯。但和德國車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比如用料、質感、精細程度、鋼板等。總之德國車和日本車側重點不同吧,德國車看起來很呆板,不那么漂亮,但很扎實,給人很沉穩的感覺;日本車看起來很靚,但略顯輕飄,特別是外面看不到的地方。個人還是最鐘情德國車滴~~~下一輛一定是德國造!
5、經濟性
馬6的油耗真的不算高,10.8L、10.4L、10L這是我最近有記錄的3次油耗情況,已經另我相當滿意了。想當年我那個1.0排量的面包也要10L!居我所知,帕撒特在13-14L,寶來11-12L。這么比起來,馬6不錯不錯。
維修費用沒什么概念,車修過一次,前保險杠被蹭掉了巴掌大一塊漆,后來保險公司定損為150塊,不知道和其他車比貴不貴?以前的面包撞爛過一次變速箱,換了半啦,600多塊。估計馬6得1000超上了!反正買的全險,無所謂了。
6、有待改善的地方
(1)車漆軟。稍微蹭一下就會留下痕跡,感覺連以前的面包都不如。以后準備做個鍍膜,希望會好一點。
(2)音響差。車上只有4個喇叭,效果非常一般,高低音基本沒有,只能當中音聽聽,就象收音機。有非常強烈的欲望把喇叭換掉!正在考察。
(3)有異響。這是馬6車主達成共識的毛病,后排異響、側門異響、方向盤異響……而這些毛病連改善的辦法都沒有,郁悶!目前我只發現了后排異響。
(4)舒適性差。馬6車架較硬,所以路況不好的時候很難忍受,蹦蹦跳跳。當然,作為運動型轎車,追求的就是路感,地面的狀況可以清晰的傳達到車內。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忍了!
感受暫時只有這么多,畢竟只跑了不到3000公里,以后慢慢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