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捷1.8手豪車主2500KM用車的寶貴經驗
我的駿捷1.8手豪,8月底提車,不知不覺開了2500KM了。提車前也經常上網了解情況,并多次來此潛水學習,收獲不少寶貴經驗。在此要多謝這里無償奉獻自己寶貴經驗的朋友們,使我在提車與駕駛中受益良多,說聲感謝。
1、提車
車是4月底5月初訂的,那時候珠海只有一臺樣車,很尊貴的被擺上一特制的小展覽臺,一幅“別摸我”的樣子;銷售人員也是比較NB:“車是沒得試的,訂貨最少等3個月,你看現在訂單已經近200臺了,你再不訂可能年底才能!边真的拿出一疊單子給我看。當時只是注重車子本身,服務態度倒覺得是其次的,人家NB也有一定道理。于是就訂了1.8手豪。
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過程。三個月過去了,到了8月,還是杳無消息。這時候標志307、凱越也紛紛降了不少。當時差一點就動搖了。其實買車也是為了使用,這么干等下去也太磨人了吧。于是開始3天2頭就打電話給經銷商催貨,雙方口氣也越來越硬。這時候機緣巧合,珠海據說拿到了一批手豪,其他的款還沒貨呢,于是約了個朋友(老司機)去看貨。老朋友開的是凱越1。6豪華型,我去試車的時候特意開他的車去,以便對比。車行只有一臺現貨,無法挑了,開車匆匆試了一下,只覺得比凱越的噪音大一些,方向稍重(這個問題是意料之中,不算意見,只是感覺),空調倒挺涼快的。旁邊銷售小伙子解釋是1。8發動機,噪音要大一點點,接著對這臺車的發動機贊不絕口?此怯芍远l的樣子,旁邊的老司機也試了試,沒發表什么意見,就正式封車、提貨。
2、配備
手豪配備也沒什么好說了,該有的幾乎都有了,想貼膜裝報警器,問經銷店,回答是“沒有此項業務”,真乃奇事。經銷商送了一把車頭鎖、一套地毯、一個香水盒。想多買幾樣,轉了一圈,也沒發現有好東西。就什么也沒加,開了光車回去。珠海的紫外線厲害啊,貼膜是不貼不行,后來在別的車行貼,熟人關系,雷鵬全套,800大洋搞定,降溫效果立竿見影。其他都沒搞了,想換個擋把,問了幾間車行都沒貨。
提車兩月后,才發現維修部有迎賓踏板,裝一套,200左右,還行。還擺有幾樣小玩意:尾翼、立式車徽等。這兩樣都沒裝,有樣車裝過,覺得不比原來好看,就放棄。我想改“金杯”兩字,也沒有提供,說要等,不知什么時候才有。最奇怪的是裝報警器,說實在這東西能增加安全感,現在消息靈通人啊,再過兩月滿街的賊都知道駿捷沒有報警裝置的了,車子未必能偷走,但明目張膽地就撬你輪胎車尾箱,旁人看見還以為是你自己在修車呢!我軟泡硬磨,車廠的老師傅就是死活不肯裝,還說:“要偷偷唄,偷了算了,你不買了保險嗎?你要什么裝報警器?等4S店搞成了再叫他們裝,現在線路一改很麻煩的!焙呛,有錢還不肯賺,好有個性的老頭!珠海的4S店據說在建中,這車廠是經銷商委托的。服務什么暫時沒覺得什么問題,只是有些事情畢竟沒有4S店那么方便直接。
3、毛病
一輪手續、保險、上牌,開回去已經是幾天后的事情。開回去第二天,晚上出去時,被朋友發現一件奇事,左后燈不亮。白天試車匆忙的,也沒怎么在意燈光問題,估計沒開出來已經燒了。偶打電話;“我的車尾燈怎么只有一邊亮?是不是華晨故意這么設計的?”對方笑:“開過來檢查!
第二天一早開過去,老師傅一檢查,發現燈泡燒了,在一張不知什么單簽個名后,無償更換。還有個小問題,大燈昨天洗過車,發現兩側燈邊都有一點指頭大的水氣,提出疑慮。告之:不很嚴重,可觀察再定。按日期推算,這批車對燈頭水氣已作優化處理,應該問題不大。果然幾小時后水氣消失。一直用到現在,偶爾洗車后會有雷同現象出現。雖說問題不嚴重,但會不會影響車燈壽命就不得而知。兩小師傅正在滿頭大汗換燈,其中有一個小師傅忽然神色怪怪的看著我的車,嘴巴咦咦地叫,似發現什么奇事!我順方向仔細看過去,果然不對勁,這車頭怎么有點不對稱?再定睛努力看一次,這才發現,左前燈下的小防擦條,居然不見了!
我仔細回憶,車才開兩天,沒碰過刮過,來的途中也沒什么異響。小伙子看了半天,也難確定是怎么掉的。業務人員跑過來看,經過一翻論證,一是可能給人撬了,二有可能本身松動,遇些許外力的情況下掉的。我堅持是第二種,但保險不支付這兩種情況。問一下價錢,討還價后不足200,想想就算了。但車廠沒貨,更換需要一周后。
特別BS一下經銷商送的地毯,質量奇差,才幾天時間,上面鑲嵌的中華徽章全脫落了,還露出幾個小洞,時不時漏出些白色粉末(估計是石棉,影響身體健康的),真是不送還好,氣死老夫。
4、1200K前情況
上面說了一些小問題,本來對此車已經有一點心理準備,問題是越早發現越好,也容易解決。最關鍵和關心的還是車子性能。
我開過兩年摩托,一年小車,可以說是個準新手,路面情況還過得去,汽車知識就一般般了,所以不敢從技術上妄評車子的好壞,只說感覺,還有一些數據給大家探討。大家有興趣當是故事看了就罷。
1200公里前都是9月份渡過的,珠海那個天氣熱啊,一上車沒空調絕對受不了,貼膜也是首要大事。所以我的車子一直都是開空調,因為是磨合期,老師傅教一大堆不許這樣不許那樣。最關鍵還是人跟車子的“磨合”。因為是半新手,開車比較小心翼翼,油門也不敢踩,平均一天死兩三次火。市區內開空調,第一箱油算下來,超過十升了!當下心里有些發毛:是不是偶運氣不好,提了臺特耗油的車?本人收入不算高,油量還是比較關心的。
1200公里基本都是在珠海市區里渡過的,沒有機會跑外地。時間也長。珠海的幾條路有個特點,山坡彎道多,雖然我開車不算狠,但過一段時間發現駿捷某些性能慢慢體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