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汽油行政推廣 政策市場艱難博弈
美國能源市場經濟學家菲利普·弗勒格表示,國際原油價格雖然在最近突破了每桶50美元大關,但這并沒有到頂,明年可能會達到60美元一桶,2006年還可能進一步攀升到70美元左右。這種判斷無疑加劇了發展中的亞洲國家對能否找到足夠替代品的擔憂。在中國,這樣的擔憂正通過乙醇汽油市場的全面行政性試點推行蔓延開來。
價格之痛
從2001年國家公布《變性燃料乙醇》和《車用乙醇汽油》標準,到2005年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車用乙醇汽油的預期推廣速度快得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河南全省范圍內推廣乙醇汽油要到11月底進行,市場中出現的一些價格問題還需要通過前期的試點進行總結。”河南省車用乙醇汽油推廣辦公室副主任任文杰表示。此前,黑龍江省已經自10月1日起全面銷售和使用車用乙醇汽油,遼寧省也將于10月底在全省范圍內封閉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
早在今年3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其他7部委,決定開展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工作,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山東、河北和江蘇4省的部分地區都在試點范圍。到2005年底,這些地區要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不過,有專家指出,由于缺乏相應的市場手段和財稅政策的支持,大范圍行政推廣乙醇汽油將會成為政策與市場的一場艱難博弈。
在乙醇汽油首先在黑龍江、河南、吉林等幾個產糧大省全面鋪開的日子里,它卻開始面臨與普通汽油變相價格競爭的壓力。任文杰介紹說,自2002年3月8日河南省南陽市率先開始試點后,河南省先后在南陽、鄭州、洛陽三個城市開始了封閉試點;到2003年3月8日,南陽市又進行了全區域封閉、城鄉一體化的試點。兩年間,鄭州、洛陽、南陽三市近20萬輛車參加了封閉運行,共消耗乙醇汽油19.9萬噸。這其中有1.9萬噸乙醇是從6.7萬噸陳化糧中得到的,河南省財政每年為此可減少糧食補貼1350萬元。
不過,鄭州推廣辦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加油站進兩檔車用乙醇汽油的批發價要比普通汽油批發價每噸分別高600元和360元左右,導致加油站利潤急劇下滑,給試點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隨后河南省與中石化協商后采取了降價讓利策略,才扭轉了乙醇汽油銷量下滑的局面。
2004年2月,國家發改委聯合8個部委共同印發了《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方案》和《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其中規定:變性燃料乙醇必須由國家批準的企業負責生產,而車用乙醇汽油指定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公司負責供應,并特別指出,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的組分油和變性燃料乙醇可以按市場價格通過互供的形式實現市場調節。目前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河南天冠集團、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龍江華潤酒精有限公司是國家批準的四家變性燃料乙醇的生產企業。
“乙醇汽油本身生產成本過高,其生產環節比普通汽油多出150元~160元,銷售又兩次讓利,每噸只掙90元,比普通汽油少掙200多元。” 中石化河南分公司的銷售人員透露。河南天冠集團的總工程師孔憲章介紹說,今后三年內,國家的據實補貼將變為定額補貼,補貼數量會有所降低。“此前生產一噸乙醇的成本達到4800元,但是天冠把乙醇賣給中石化,每噸的價格是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同期90號汽油出廠價乘以0.9111,算下來不到3000元,平均下來,每噸國家據實補貼給企業的有2000多元。”他說。據悉,國家從今年起免征這四家企業5%的消費稅,實行增值稅先征后返的措施,并享受陳化糧補貼政策,補貼額按規定比例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
有專家認為,乙醇汽油成本、價格能否降低,是試點推廣中所面臨的最大難題。中國農業發展水平較為落后而導致農作物的生產沒有實現機械化,由此造成玉米的生產成本甚高以至作為其深加工產品乙醇的成本也隨之升高。由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導致乙醇汽油缺乏應有的市場競爭力,生產企業大幅虧損的局面仍然難以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