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把自己比喻為“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和“走汽車產業走集約化的道路”。但短短的三天韓國行,讓我覺得這個世界太大!同時,這個世界又太小!大的是讓我看到人家空前的進步;小的是我們的汽車產業鏈形成不了凝聚力不說,合理的資源不能重復利用,卻又在紛紛擴建,令人覺得相互間抱負雄心太小,每每回顧起這些,真令人汗顏不止。 ![](http://www.zhiyoubaobao.com/playcar/owner_report/rcgs/0501/pic/050125_korearcsh_08.jpg)
廟宇旁邊的停車場 首爾的人車印象 在漢城(現改名為“首爾”)大街,跑的最多的出租車是銀色的索納塔。在一些街頭拐彎處,有規范性的出租車停靠站牌。就是這些大大小小的標識和允許出租車停靠的斑馬線,讓乘客的出行快捷方便。出租司機的多拉快跑,串起了韓國出租車市場有效的經營服務理念。 這與國內出租行業和交管部門的管理理念,形成了鮮明對比:韓國是在放中有管,管中有活;而反觀我們自己,在偌大的北京,越是商業區,出租車的停靠點越少,為什么越到周末繁華地區乘客越打不著車?在北京的繁華街道,交管部門為出租車而設的專門停靠點少,而且誰進去就罰誰;而韓國的管理主導思想是“輸導”。輸導既快又方便,而我們的司機卻跟“作賊”一樣:“快點上來!交警來了要罰款的!”于是,我們把乘客的合理需求與交管部門不切實際的治理比較起來看,城市的綜合交通水平還處在初級的管理階段。 韓國漢城(首爾)現有四百多萬輛車,比北京多,街上可說是車流滾滾,還有大多數出行的人采取乘坐地鐵的方式,漢城(首爾)十二條交錯往來的地鐵干線可稱為“地下大動脈”,它是緩解地面交通壓力的“緩沖劑”,同時還可作為戰時的防空洞。目前,地鐵新干線正在修建通過漢江的隧道,欲把江南與江北連接起來。而地面交錯的高速路與江面二十一座橋相連接,構成“車在橋上,人在車上,車與橋,人與車”的畫面,也構成了漢城(首爾)整體的交通大動脈。 ![](http://www.zhiyoubaobao.com/playcar/owner_report/rcgs/0501/pic/050125_korearcsh_09.jpg)
通用大宇的雪佛蘭 韓國在亞洲曾創造“漢江奇跡”,隨著韓國汽車企業在國內越來越多,融入發展,溝通理解就愈發重要。從這一點出發,雙方既有文化上的理解,還有管理上的溝通。相信在不斷的理解和溝通中,中外合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相關文章:美國修車陷阱多:3000美元買的車 修理費比車還貴
[上一頁] [1][2][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