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輛面包車,是老公的專用“跑車”(跑了很多路的車)。雖說是專用,但少不了我這個長期的乘客。 在我坐自家車之前,搭乘別人的車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愜意、很輕松的事。你可以一路欣賞風景,甚至想心事、睡覺都行。就算是坐出租車,除了眼睛盯著計價器時心可能會揪一下外,也覺得很自在。哪怕是坐公交車,除去擁擠與等待的無奈外,其他都是司機的事。可是我自從坐上老公的車,興奮勁過后,只有一種感受凸顯出來,那就是操心。這并不是因為老公的駕駛技術不好,相反他的技術很好。 每次我們一起出行,我不比老公這個司機更輕松。坐別人的車我是不會去管路況好不好,街道堵不堵的。但一坐上他的車,我的眼睛就會不由自主地和“司機同志”做同一件事情,特別是在他變道、超車或拐彎時,我總是要觀察一下后視鏡和車窗外。由于老公車技不錯,而且漸有一種“藝高人膽大”的趨勢,這就使“慢點、慢點”、“別搶,讓別人先過”等類語言被我高頻率使用。 其實我做的也不完全是無用功。有一次,信號燈變綠后我們在直行道隨著車流正常通過十字路口。一輛外地牌照的面包車莫名其妙地從另一條平行的直行道斜刺里加到我們車前面,由于它從后面速度很快地往前插,老公沒想到也沒看見,而旁邊的我卻看了個一清二楚。眼看那車與我們的車就要碰上了,情急之下我“哎、哎、哎”地叫起來,一聲比一聲高,老公趕緊慢下來,那車“嗖”地一下帶風而過。 坐老公的車和別人的車明顯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要挨訓。有一次和一輛車“狹路相逢”,情況很是不妙,老公要我看著我這邊的情況,我趕緊把頭伸到車窗外看著。挪了半天,老公忽然停了,大聲問:“你怎么回事,讓你看著那邊,你卻像啞巴一樣不說話,讓我怎么往前過。從來都是這樣,不管什么時候讓你看著過車,非得我問你,否則你不會吱聲!”被他這么一吼,我有點蒙了:“我不說話就代表能過,不能過的時候我會告訴你的。”“哪有你這樣的,過車的時候能不能過你要告訴司機一聲,光按你的方式能行嗎!”老公調門依然很高。我窩了一肚子的火,心想沒有我難道你就不開車了嗎。車一通過,我馬上拂袖而去。此事雖然以老公的道歉而告終,但是我也記住了他的話。這不,倒車調頭時我主動說話:“還有20厘米距離,可以過。”在我的調度下,車子順利上路。老公一樂:“進步很快嘛,這下知道怎么協助我這個司機了吧。”受到老公表揚的我雖然一臉的漫不經心,其實心里美滋滋的。 相愛使兩個人走到了一起,也是因為有愛使得坐愛人的車和別人的車感覺不同,不知是否有人和我有同感,其實坐老公的車還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幸福。 相關文章:還有一絲人性嗎?因4元錢糾紛直接碾壓收費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