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8款主流家用轎車使用成本完整調查報告
易損件及事故件更換成本對比
鑒于車主們的駕駛習慣、駕駛技巧以及駕駛用途等都不盡相同,在5萬km這么長的里程中,難免會出現磕磕碰碰或者更加嚴重的小事故。即使某些車主自己駕車非常小心謹慎,能夠保證自己不會去惹事,但是誰能夠命令別人不許惹您呢?畢竟,現在馬路上的“殺手”太多了。所以,我們把一些交通事故中經常損壞需要更換的零部件也拿出來單獨比較一下,讓車主們做到有備無患。還有就是由于一些非人為因素,比如天氣、道路狀況等,造成的車輛某些零部件的損壞,需要經常更換,也是車主在用車當中的一項比較大的開支。我們把車輛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易損件和事故件的更換成本也算做車輛一個重要的開支進行調查。選擇的易損件包括:機油、機油濾清器、火花塞、汽油濾清器及空氣濾芯等,事故件包括:前后燈組、前后保險杠以及外后視鏡等。由于這些零部件的更換周期并不固定,而且有些還屬于突發性的,所以不能夠統計出5萬km之內所有易損件及事故件需要更換幾次,這里只是作為參考,不記入5萬km總使用成本之列(數據來自北京地區各特約服務站,不代表本刊觀點)。
評論
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在車輛常用的易損件及事故件使用成本中,最節省的是捷達,比同處第二梯隊的凱越和伊蘭特節省三四百元。究其原因,捷達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100%,且經過十幾年市場檢驗之后,消費者最常更換的一部分零部件肯定已經進行了最優化的設計,制造及更換成本已經達到了比較低的水平。凱越雖然在易損件更換成本中比捷達略微節省,但是在事故件的更換成本中又高出捷達許多,致使其在易損件與事故件的總使用成本中還是處于捷達的后面。伊蘭特的表現就比較穩定,在以上3項比較中總是位于2、3名位置,因此最后排在了第3名的位置,與凱越一起并列為第二梯隊。其他幾款車型的零部件由于使用成本不是那么穩定,忽高忽低,因此排在了第三梯隊。在這一回合的比拼中,最大的贏家是捷達,其次就是凱越和伊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