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中國成品油市場資源緊張狀況持續加劇,全國成品油價格混亂,亂漲價現象嚴重。 冬日的中國,北方地區已是嚴寒季節,南方地區也開始降溫,但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在成品油的銷售方面卻無一例外地演繹起了一股“高燒”行情。 進入11月,中國成品油市場資源緊張狀況持續加劇,全國成品油價格混亂,亂漲價現象嚴重。 在廣東,南海中石化系統90#汽油掛牌價為3850元/噸,但無貨,0#柴油無貨亦無價;中石油系統也僅維持零售。 福州,市場資源稀少,柴油批發價已飆升至3500元以上,甚至油質較差的非標油價格也達到了3400元。中石油系統對柴油采取停批保零,多個油庫脫銷,南京市場柴油繼續停批保零,主要確保電力、公交等領域使用。 寧波,中石化0#柴油報價3450元;中石油報價3410元;社會單位少量油源成了搶手貨,報價升至4200~4500元,而90#汽油報價為3780~3800 元。 杭州,柴油緊缺情況難以緩解,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所屬企業繼續對外停批,社會單位也空報到最高3650 元,市場保零難度很大。 南京,市場柴油價格為3700~3800元,90#汽油保持3750~3780元。 北京,市場也出現資源緊張情況,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10 #柴油批發價為3460元,幾乎有價無市,用戶提貨困難。與柴油相比,汽油資源相對略好,但也在控制銷售,價格為 3680元。 在中南、華北等地,汽油、柴油的供應同樣十分緊張。而目前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地市場成品油緊缺已經發展到了較嚴重的程度,各地石油公司汽油、柴油庫存極低,部分地區庫存已經臨近危險區域,后續資源近期內又難到貨,一些加油站不得不采取限量銷售的措施。 據分析,造成成油品資源緊張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短期內難以解決。 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石油對進口的依賴過重,因此國內成品油市場將受到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的嚴重沖擊。 中國目前原油增產潛力有限,海上油田產量已達極限,許多新發現油田無法跟上需求。 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原油資源進口依賴程度較2002年大幅提高,而國內一直無石油安全儲備,防范體系不足,難以應付市場出現突發和緊急情況,這使得國際市場行情變化對國內市場影響更大———歐佩克宣布11月份減產后,國際油價高漲,同時波及中國市場。 造成近期石油供應緊張除了國際因素外,國內因素也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業內人士指出,由于非典期間用油量下降,中石化和中石油在成品油銷售中增加出口比重,降低國內市場投放量。沒想到非典過后,國內經濟迅速反彈,加上汽車業快速增長,成品油消費大幅增加。由于估計不足,生產未能及時跟進,雖然國內各煉油企業正加大負荷,也無法緩解資源供應緊張。 相關鏈接 中國石化 是全球最大的上下游一體化的能源化工企業之一,其收入之60%左右來源于煉油業務,受益于化工周期景氣度回升,2003年效益明顯改善已成定局,公司也因此成為基金今年重點增持的投資品種之一。按目前的業績,結合對后期行業,公司的市場盈率相對偏低。 錦州石化 是中石油屬下中型煉油企業,具備550萬噸的煉油能力,我們認為公司也同樣會受益于煉油業產業環境改善,但是由于所屬煉油一廠二套常減壓裝置檢修后在9月開車事故,雖然公司稱較短時間解決了這一問題,我們估計仍會對2003年的業績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相對2002年的利潤水平,今年仍會有很大增長。 石煉化 公司近幾年來一直受巨額虧損的己內酰胺項目的拖累,業績一直欠佳,但在2002年底將該項目進行了一次性會計處理,2002年公司也因此出現巨虧。但這一問題的根本性解決,使業務發展全面集中到煉油上來,使2003年實現扭虧,但每股收益的基數仍較低。基于2004年煉油毛利將有所提高的判斷,我們認為公司2004年凈利潤有出現較大幅度增長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