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10日在阿爾及爾召開的成員國部長會議決定,從4月1日起減少原油日產限額100萬桶。同時削減現有超額生產的150萬桶,這樣總計減少原油日產250萬桶。消息一出,國際原油價格立即上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憲表示,歐佩克雖然不能完全控制國際石油市場,但其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 進口支付代價增多 受歐佩克大幅減產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石油需求量最大的美國、日本和中國。根據中國海關在今年1月公布的統計數字,去年中國進口原油9112萬噸,約占當年原油總消費量(大約2.7億噸)的30%。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憲表示,歐佩克雖然不能完全控制國際石油市場,但其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歐佩克減產導致全球油價升高,中國將為龐大的進口支付更多代價。假設每桶原油價格上漲1美元,以去年平均每天187萬桶的進口量計算,這意味著中國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每天多支付187萬美元。 成品油調整會滯后 至于國內成品油的批發零售價格是否會隨之上漲,中石油集團石油經濟和信息研究中心油價市場室副主任單衛國表示,這取決于決策部門和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我國的油價已經與國際市場接軌,具體做法是參考新加坡、倫敦、鹿特丹三地油價,制定出國內油價,然后根據國際油價變動進行調整,但是這種調整是滯后的,而且幅度不大。事實上,歐佩克的減產已經對國際成品油價格產生影響,根據中國石化集團網站的數據顯示,10日新加坡柴油價格已經走高。但這種影響何時通過國內成品油價格反映出來,目前還無法判斷。而且對于成品油價格,國家發改委會定出一個中準價,允許兩大集團在此基礎上有一定浮動。所以不能說國內成品油價格會因此上漲。 多管齊下保石油安全 歐佩克的減產再次把石油儲備、加快本國資源勘探開發以及石油期貨等問題擺在公眾面前。專家表示,只有多管齊下,才能規避價格風險,確保石油安全。 知情人士透露,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中石化與中石油都曾有意大量購買原油,加大儲備,無奈當時儲備能力十分有限,只好作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憲表示,在此次油價上漲周期中,此時進行儲備為時已晚。只有盡快加強儲備能力才能在未來的漲價周期中盡量減少損失。 加大期貨交易也必須加以考慮。高世憲分析說,由于中國進口原油多是通過現貨交易,所以受價格變化的影響較大,但他透露,一些大的公司已經開始運作期貨交易。 減產“刺激”是暫時的(新聞分析) 歐佩克的決定出乎分析人士的預料,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際石油市場今年上半年的供求關系以及該組織維持油價高位穩定的主觀意愿,因而在情理之中。 截至上周五,歐佩克單日油價已經連續46個交易日高于該組織規定的每桶22至28美元的價格調控機制上限。但是,歐佩克并沒有履行承諾,在油價連續20天高于每桶28美元時啟動自動增產機制。這種情況在歐佩克歷史上并不多見。一些歐佩克成員國多次表示,市場油價過高是投機所致,并非供應趨緊。盡管如此,多數分析人士曾預測,鑒于國際市場油價長期高位徘徊,為避免與石油消費國發生對立,預計歐佩克此次部長會議將維持生產限額不變。 然而,一些市場人士對歐佩克通過削減生產限額來穩定油價的前景并不看好。他們認為,歐佩克的這一決定對市場的刺激作用只是暫時的。從長遠供求關系上看,國際市場油價并沒有更大的揚升潛力。除今年第二季度市場需求可能出現季節性轉弱以及伊拉克的石油生產能力正在恢復等因素之外,歐佩克成員國迄今并沒有兌現去年9月部長會議作出的減產決定,也沒有無保留地響應歐佩克關于遵守協商一致的限額分配體制的呼吁。不含伊拉克,該組織目前的實際石油日產量超出限額150萬桶。 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歐佩克成員國繼續超限額生產,該組織此次會議的決定除了“造勢”之外,對持久支撐國際市場油價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