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方程式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限在亞洲地區開展。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車身規格與三級方程式相似,配備1臺“福特”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160馬力。
耐久賽
亦稱“GT賽”。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為長時間耐久性汽車比賽。比賽車輛分旅行車和運動原型車兩類,并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為若干級別。比賽中每車可設2-3名駕駛員,輪流駕駛。
每年國際汽車耐力系列賽分為11站,在世界各地舉行。比賽一般進行8-12小時,以完成圈數的多少評定成績。較著名的比賽有:法國勒芒(LeMans)24小時耐久賽、日本鈴鹿(Suzuka)8小時耐久賽。
印地車賽
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設有世界錦標賽。該車賽起源于美國,原為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錦標賽。1978年由18支印地車隊聯合成立了“印地錦標賽賽車隊有限公司”,建立了賽事管理機構舉辦系列車賽,制定了獨特的比賽規則。1979年舉辦了第一次比賽,成為不受國際汽車聯合會管轄的汽車比賽。
比賽使用車輛的整體結構類似一級方程式的四輪外露式單座位純跑道用賽車,但使用8汽缸、工作容積為2.6-3.4升以甲醇為燃料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輸出功率700-850馬力。依不同的比賽場地比賽,距離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卡丁車賽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的一種。分方程式卡丁車,國際A、B、C、E級和普及級六類,共12個級別。使用輕鋼管結構,操縱簡單,無車體外殼,裝配100CC、125CC或250CC汽油發動機的4輪單座位微型賽車,重心低,在曲折的環型路線上行駛,比賽速度感強。
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始于1940年。由于許多著名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從卡丁車起步的,因此卡丁車被視為“F-1”的搖籃。
拉力賽
亦稱“多日賽”。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在有路基的土路、沙礫路或柏油路上進行。在一個國家內或者跨越數國舉行的既檢驗車輛性能和質量,又考驗駕駛技術的長途比賽。
比賽在規定的日期內分若干階段進行,每階段內設置由行駛路段連接的數個測試速度的賽段,交替進行,每個賽段的長度不超過30公里。比賽采用單個發車方法,每個車組由1名駕駛員和1名副駕駛員(領航員)組成。以每個車組完成全部特殊路段比賽的時間和在行駛路段所受處罰時間累計計算最終成績,時間短者名次列前。比賽對行駛路段的行駛時間有嚴格限制,車組必須按規定的時間依次到每個時間控制點報到,遲到或早到都會受到處罰。
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年產量超過5000輛的標準4座小客車和旅行車,并按比賽規則改裝。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不準超過300馬力。
國際汽車拉力賽每年設有世界拉力錦標賽(14站)、歐洲拉力錦標賽(11站,難度系數分20/10/5/2)、亞洲拉力錦標賽(6站)、非洲拉力錦標賽(5站)、中東拉力錦標賽(6站)等眾多大型賽事。
越野賽
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是在一個國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舉行的允許對該國進行考察的汽車比賽。經過幾個國家的領土、總長度超過10000公里或跨洲的比賽稱馬拉松越野賽。除國際汽聯特別批準外,越野賽的賽程不得超過15天,比賽必須在白天進行。采用單車發車方式。比賽每經過10個階段后至少休息18個小時。
每階段的行駛距離自定,但每個賽段的最大長度,越野賽規定不超過350公里,馬拉松越野賽規定不超過800公里。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的全輪驅動汽車參賽。
1996年國際汽聯首次對越野賽實行世界杯賽制,其中較著名的比賽有巴黎至達喀爾越野賽、突尼斯國際汽車賽、巴黎至莫斯科至北京馬拉松汽車越野賽、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漠挑戰賽等。
[1]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images/b12-3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