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汽車生活質量調查:中國養車世界最難?
3月15日到來,商品質量問題引來全國民眾關注,但是生活質量問題有誰來關注,國人汽車生活質量又有誰來衡量?
每一個中國人都向往汽車生活帶來的便利,自由,舒適與自信。汽車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且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但是,中國有中國的國情,中國的汽車生活似乎與我們理想中的大相徑庭。
2006年3月13日,《中國人汽車生活質量報告》由行車尚網正式發布,這是我國第一份從關注汽車一族的生活質量角度做出的調查報告。報告摒棄了以往從汽車銷售,汽車廠商的角度去做調查研究,而是從關注中國有車階層本身,關注這個逐步壯大的群體的角度出發,以人為本,調查了8大城市有車族自從擁有私車以來生活狀態的變化,并運用“汽車生活質量滿意度綜合指數”科學指數把有車族對生活質量的滿意度進行具體量化。
注:《中國人汽車生活質量報告》調研體系主要選擇了 “用車/養車費用指數”、“售后服務指數”、“汽車對事業影響指數”、“休閑娛樂指數”、“汽車對社交影響指數”“車主人生態度指數”“汽車對家庭影響指數”七個主要影響有車族生活質量的因素,以這七個指標為緯度,構建了7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48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指數越高,則滿意度越高,從而把各大城市有車族的生活質量量化并進行排名。
行車尚網調查小組,按照城際差異劃分,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重慶、西安、沈陽、青島、烏魯木齊8個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
《中國人汽車生活質量報告》調查對象為有車族成年群體,共發放問卷1400份,回收有效問卷1315份,其中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和西安各180份,沈陽為142份,青島為149份,烏魯木齊為124份,回收率為93.93%。
《中國人汽車生活質量報告》顯示,青島汽車生活質量綜合指數最高,北京最低,與上海、西安同居末尾。
中國養車,世界最難?
“中國人汽車生活質量報告”表明,在行車尚網設計的開放式問卷中,1315份問卷中有1185個被調查者不約而同表示:買車容易養車難。
養車費用包括保險費,養路費,油費,過路費,停車費等。調查結果顯示1000元成為車主月平均養車費用的一道分水嶺。月平均養車費用在1000元以下的比例達到48.5%,超過千元的比例則為51.5%,其中,月平均養車費用在1001-2000元的比例為40.6%,月平均養車費用在2001-3000元以及3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別為8.0%和3.0%。相對而言,月平均養車費用在2000元以上的比例較少,其中微型轎車月平均養車費用主要集中在1000元以下,車主比例達到79.0%。
上海的部分被調查者甚至表示在上海市民年收入15萬元以上才能有體面的汽車生活。結果表明了上海的養車費用全國最高,最低的是烏魯木齊。上海的養車費用達到了平均1569.2元/月,而牌照拍賣費是第一道關,一直保持在3.2萬元以上,4月份更一度飆升過3.7萬元。相比之下,烏魯木齊的養車費用則只有平均835.5元/月。
綜合調查表明,如果在同等收入水平之下,相對國外的養車費用,我國(不含香港澳門臺灣)的買車和養車費用遠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在我國買車養車仍然屬于高消費領域,普通工薪階層買車養車的難度仍然遠高于國外平均水平。
就北京舉例:首先,苛捐雜稅如牛毛。稅費管理不嚴格,北京現有機動車將近250萬輛,其中私家車大概135萬輛左右,所交納的費用有養路費,購置費,車船使用費,過路費,停車費,保險費等等,除去這些基本費用,還有“苛捐雜稅”,比如買車時交的工商驗證費,出庫費,檢測費,牌照費,拓號費等等。
其次,層層剝摳,稅負沉重。每車每年按照最少用油6000元計算(全按照經濟型轎車計算),135萬輛北京私家車給國家消費的燃油就要76個億,這里面有相當部分作為稅收上繳給市財政。還有維修費,保險費,日常維護費等等這些費用里面又有一部分是作為稅收上繳的。有被調查者在問卷上寫道:“我們繳納的那么多稅和費都用哪里去了?”這一點值得人們深思。
再者,泊位難找費用高。粗粗算一筆帳,北京私家車主每年至少要上繳總額達6億元的泊位費,然而與巨額的泊位費相對的是北京市的泊位相當緊張。調查表明北京市21%的車主對停車狀況調查選擇了極不滿意選項,有58%的被調查者選擇了不滿意選項。
注:《中國人汽車生活質量報告》顯示,上海養車費用最高,烏魯木齊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