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交強險非常方便 用起來“麻煩一籮筐”
“9月底交強險的投保量比上半月上升了一倍。”平安保險公司某車險負責人表示。根據交強險條例規定,從10月1日起,交管部門將展開交強險投保檢查工作,沒有交強險標志的車輛會被處以罰款、扣車等處罰,這使得多家保險公司出現了節前集中投保。但據北京西城區某交通支隊執勤民警透露,交管局文件中只是要求檢查保險標志,仍未開始實際處罰,但允許扣留未投保車輛。對此,一交管局工作人員稱:“這是對緩沖期的放大,罰款隨時可能開始。”
現在買交強險已經足夠方便了,撥通保險公司的投保電話即可送單上門,農行、交通銀行的網點也能隨時出單,工商銀行還實現了網上投保、在線付費。但出單之后的事,卻是“麻煩一籮筐”。
一個賠案跑5趟
怕交管部門查車,車主于先生隨便在銀行買了份交強險,后來覺得保障不夠又通過4S店追加投保了商業車險,因為兩份保單不是同一家保險公司,偶發的一次兩車碰撞事故,于先生跑了3家保險公司,前后不下5趟。某人保定損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哪怕兩份保單的生效日期不同,也可能為車主索賠招致麻煩,何況分屬兩家公司。建議車主盡量選擇同一家保險公司,同時投保。
為400元跑斷腿
“我們被無責賠付搞得焦頭爛額。”某保險公司理賠經理抱怨。兩車相撞,根據交強險條例,無責的一方應在400元限額內賠償肇事車輛的損失。“盡管交強險實行已有百余日,為肇事車掏錢,令無責車主仍難以接受,有的車主拒絕墊付。”一定損人員透露。
為簡化交強險無責方理賠手續,京城5家大財險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無責方既不需要再到雙方保險公司參與定損,也不用先支付賠款,再到保險公司報銷。這個合作原計劃自9月底正式啟動,但現在系統軟件仍未完成。“程序開發的進度過慢,保監會又強令保險公司執行,只能由我們墊付。”為這400元跑腿兒,是5家保險公司理賠部目前最繁重的工作,每天涉及交強險的賠案在20至50筆不等,并在不斷增多。
小公司經營受困
程序即便完成了,受益者也只限定為5家,政令的傾斜使北京其他12家財險公司的用戶還得自己跑腿。車主困于索賠麻煩,而這12家規模相對偏小的公司將無可避免地陷入經營困境。“我們的直接業務少得可憐,只能依賴汽車經銷商和代理公司,可是交強險不允許打折,我們連價格優勢也沒有了。”保監會早先出臺的“限折令”,收繳了新公司進入車險市場最慣用的武器——高比例傭金;主流公司的聯盟更是雪上加霜,服務網絡本就不如大公司完善的“小字輩”們將更加邊緣化。有消息稱,這12家也在計劃建立自己獨立的合作網絡。
商業三者險流失三成
交強險的出現,使得保費總額大幅提高,對于夏利、奧拓等經濟型轎車來說,漲幅甚至可能超過50%。調查顯示,原只保三者險的,其中九成在投保交強險后不會再購買商業保險。人保某支公司業務經理透露,“三者險業務同比下滑近30%,加上保費降低了四成,雖然先行賠付的交強險承擔了一部分風險,但商業三者險的盈虧仍屬未知。”
公估公司業績看漲
對于交強險帶來的麻煩和爭議,惟一不計較、甚至拍手稱快的,大概就是公估公司了。因為鋪設理賠網點對新成立保險公司的人員儲備和資金造成巨大的壓力,很多公司選擇將賠案委托給公估公司定損,按件計費。某家以車險定損為主營業務的公估公司內部人員透露,交強險雖投保率還不高,但其委托定損業務已有10%的增長。到明年7月,理論上將上升30%。由此,保險公司的成本提升也可見一斑。
只帶保險卡上路也受罰
保了交強險的,必須在風擋右上角粘貼交強險標志,買了保險沒貼標照罰不誤;持有尚未到期的商業三者險保單的,則應隨車攜帶保單原件,以備查驗,保險卡不能作為有效憑證。保險卡是由保險公司簽發給保戶的、記載保險單正本中的主要內容、供保戶隨身攜帶的卡片或簡單的憑證。而交管局卻表示,只帶保險卡無效,這遭到了部分人士的質疑。作家鄭淵潔還在其專欄里發表了題為《車主要隨身攜帶保單正本原件童話都不敢這么寫》的文章,認為保險單原件應該屬于貴重物品,車主若將保險單原件隨車攜帶,會增加丟失損毀的可能性。對此,有關人士解釋,交管局還未與保險公司的數據實現共享,無法根據保單號、車牌號等查詢保單信息,但保單相對保險卡更不易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