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投訴:試駕車當作新車賣是潛規則?
關于汽車檢修的問題,姚金是這樣向記者解釋的:汽車從廠家運送到倉庫的時候要進行一次檢查,也就是入庫檢查。此外,車子停放在倉庫期間,每隔一兩個月也要進行一次例行檢查。“有些檢查沒有記錄在電腦中,但可以肯定的是銷售前我們對汽車做過檢查。”姚金向記者提供了一份售前檢修單,檢測項目包括數十個,但是卻沒有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的檢查記錄。
姚金坦言,入庫檢查和平時的例行檢查,基本上以目測為主。比如查看油漆表面有沒有被刮破,車內配置是否齊全等等“表面”的問題。但售前檢查如何操作則由維修部負責,他也不是十分了解。
“售前檢查和入庫檢查沒什么區別。變速箱和發動機的問題,我們不會用儀器檢測,由我們的工作人員試駕后進行判斷。”該公司維修部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汽車的變速箱在銷售前就出了問題,售前檢查過程中就很難發現。
試駕車當新車賣是潛規則
“目前還沒有哪一家經銷商有這樣的實力,不把樣車或試駕車當新車賣。實事求是地說,我們也不可能把人家試開過幾次的車子或展廳里的樣車,作為二手車降價銷售。”姚金承認,這是試駕車和樣車的銷售潛規則。只要是質量沒有問題,并不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正常使用。
唐先生卻認為,試駕車和樣車要銷售也可以,前提是經銷商要實事求是地告訴消費者,這就關系到以什么樣的價格成交。唐先生說,他以新車的價格買回了一輛試駕車,本身就有質量問題卻還要他承擔維修費,于情于理都不能接受。
3月16日,雙方僵持了10多天后,經銷商同意適當減免唐先生部分維修費。最終,唐先生向華順公司支付了1800元的維修費。不過,雙方的爭議并沒有就此平息,唐先生表示要為查清真相而繼續努力。經銷商的態度也依然強硬:“減免部分維修費也并不代表我們有錯。”車主指責經銷商“不負責”
齒輪缺牙到底該由誰承擔責任?由于責任不明,消費者和經銷商都不肯低頭讓步。
華順公司維修部認為,唐先生在倒車過程中,車子還沒有停穩就掛擋,這是導致變速箱齒輪缺牙的原因。唐先生卻認為,是其他消費者試駕不當埋下了“禍根”,經銷商理應承擔由此引起的全部責任。
變速箱齒輪是在銷售前還是在銷售后出問題,如今即便去做質量鑒定,恐怕也無法查清事實真相了。在雙方都無法提供充足證據的情況下,追究責任確實成了一大難題。“不管怎么說,經銷商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讓其他消費者試駕,售前檢查的結果卻沒有多少說服力,也就是不能保證試駕過程中沒有出問題,這怎么可能讓我心服口服?”唐先生認為,經銷商的說法是不負責任的。
記者結束采訪的時候,唐先生表示他仍將為維護自己的權益而努力。
記者手記
如何銷售試駕車
考驗經銷商誠信度
又是一輛銷售試駕車引發的消費糾紛!近年來經銷商隱瞞實情將試駕車當作新車出售的事件屢見不鮮,由此引發了各種各樣的消費糾紛。
慈溪這位汽車經銷商竟然還振振有詞地說,所有人都是這樣做的,試駕車、樣車都會充當新車出售。他的這一說法可以說明,至少有相當多的汽車經銷商有和他一樣的行為。可以想象的是,為了追求最大利潤,哪怕是試駕車在試駕過程中發生了故障,也不見得所有經銷商都會老老實實地告訴消費者:“這輛車修理過,便宜點賣給你算了!”
是誰在肆意剝奪消費者的知情權?盡管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經銷商該如何銷售試駕車,但像唐先生這樣的遭遇,經銷商無疑已經侵犯了他的消費知情權。把真相告訴消費者適當降低價格出售,損失的只是一小部分經濟利益,贏得的卻是千金不換的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