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加油機作弊!100升油量具吃了4升多
買東西缺斤短兩,是老百姓最厭惡的事情之一。但這又是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塊把毛錢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計較。
如果有人耐心算一下乘法,結論就會完全不同:包括磅秤、尺子、電表、電話計時計費裝置、加油機等在內的計量器具,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毫厘之差,將牽動上億元的經濟利益。而醫療、安全領域的計量器具則事關百姓生命安危。
事件:加百升油竟克扣4升多
家住北京通州區的出租車司機李師傅懷疑,當地一家加油站對加油機做了手腳,給油分量不足。他說:“加一樣多的油,在別處加能跑400公里,在這兒加只能跑300多公里。加一次感覺還不明顯,燒完兩三箱油就比較出來了。”但李師傅只能做到對這個加油站敬而遠之,因為單憑他自己很難取證,一箱油究竟能跑多遠,還跟汽油質量、路況好壞、是否堵車等因素有關。
然而,同樣的懷疑在黑龍江被證實了。今年3月中旬,根據舉報,執法人員“突襲”了哈爾濱至綏化高速公路呼蘭段一個加油站,發現那里加100升燃油克扣4升多,克扣率達到4.5%。國家規定,加油機付油計量結算值和實際值誤差不得超過0.3%,而該加油站的“誤差”超標10多倍。
另一種計量器具是城市交通監控的“電子眼”,司機們對它的敬畏程度僅次于警察。近來“電子眼”的準確性頻遭質疑,據記者掌握的情況,2005年北京至少有3位接到“超速”罰單的司機,以“電子眼”未經檢測、可靠性無法保證為由將交通執法部門告上法庭。
計量器具應用得如此廣泛,乃至人們常常忘記了它們的存在。如打電話,人們只關心每分鐘通話多少錢,卻很少去質疑:多長時間算一分鐘?即使每次通話誤差只有一秒,考慮到打電話人數之多、通話量之巨大,所差資金也堪稱巨額。
近年來,煤礦瓦斯爆炸事故頻發。多數人不知道,這種人命關天的大事也與計量有關。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司長宣湘說,保證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設備之一是瓦斯計,這種計量器具用來監測井下瓦斯濃度,一旦濃度超標,就會發出警報。不久前,質檢總局在全國組織的煤礦計量專項監督檢查發現,許多小煤礦瓦斯計配備率低,有些配備了卻存在失準現象,井下瓦斯濃度早已超標,卻不報警。
假如缺斤短兩問題只出現在菜市場上,那就好辦了,家庭主婦懷疑剛買的蘿卜分量不足,自己用彈簧秤稱一下,立見分曉。但面對花樣繁多、看上去高深莫測的現代電子計量器具,普通人的判斷力顯得越來越弱,甚至喪失了“斤斤計較”的能力。
揭幕:作弊軟件遙控加油機
早些時候召開的全國質監局長會議上,多位質監局長呼吁加緊加油機防作弊技術的研究,目前此類作弊已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勢。
去年8月13日,北京胡先生開車去一家加油站加油,他的油箱容量總共70升,加油機竟顯示加了99.41升。執法人員趕到現場,當著雙方的面對加油機進行檢測,結果“沒發現問題出在哪里”。
“有的作弊軟件已經能遙控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童光球說,執法人員去查,不法分子偷偷按一下遙控器,加油機就正常了;執法人員一走,他再按一下,就換成了另一種參數。無奈,執法人員只好跟不法分子玩起“貓捉老鼠”:蹲在遠處監視,等加油站給車加完油,再突然沖上去,把車上的油抽出來稱量實際分量。
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型計量器具,相關科研狀況堪憂。如何對“電子眼”進行現場檢定,還是一個未解難題。許多“電子眼”裝在高高的電線桿上,拆下來檢測會影響交通監控,而遙測的誤差又太大。
計量科研滯后,給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深層隱患。童光球說,數年后,我國測量能力將難以得到其他國家承認,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可設置技術壁壘,使我國蒙受重大損失。
呼吁:秤準重要但人心更要準
常被忽視的計量器具,其實牽扯著方方面面的職責和利益,要想管好的確不易。近年來,各地質監部門多次專項整治,“缺斤短兩”的現象已有所遏制,但問題仍大量存在。
以煤礦安全計量為例,宣湘說:“有的煤礦瓦斯計受檢率極低,不到5%,幾乎處于失控狀態。不少煤礦配而不用,或者長時間不送檢,有的還故意做手腳。按要求,瓦斯計應該裝在井下瓦斯量最大的地方,可是有的煤礦為多出煤,故意裝在通風口,根本起不到監測作用;有的煤礦私自調整瓦斯計的數值,降低其靈敏度。”
防止計量作弊,治本之策是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社會誠信體系要靠法制來保障,而現行計量法的缺陷已成為制約我國計量監管能力的瓶頸。這部1986年開始實施的法律,在20年后的今天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一個突出問題是規定的執法處罰力度太小,對利用計量作弊坑害消費者的違法行為起不到威懾作用。
“西方發達國家也有計量作弊,但不像我國這樣嚴重。他們對作弊企業處罰非常嚴厲,一旦發現,就罰得它傾家蕩產。在歐盟,如果查出哪個加油站作弊,就在全歐盟通報,讓它在消費者當中徹底失去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