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訪“代撞”內幕:撞車騙保成功率100%
記者暗訪“代撞”騙保內幕,車主汽修廠你情我愿鋌而走險
一些達不到理賠標準的“受傷”車輛,在修理廠的“特殊處理”下,就能領到保險公司不少“醫療費”,而之所以能得到保險公司的“另眼相待”,秘訣就在于這些私人修理廠提供的“代撞”業務。日前,兩名汽車修理廠的“代撞手”在執行代撞業務時露了馬腳,被檢察機關以故意毀壞財物罪取保候審。
記者采訪中發現,“代撞”騙保現在已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本市一些汽修店甚至暗地推出汽車“代撞”業務。
本報記者于前、昨兩天,以車主身份暗訪了本市一些暗藏“代撞”業務的汽修店,并直面“代撞手”,揭露整個“代撞”業務的全部流程和騙取保險費的內幕。
■案例
“代撞手”
自導車禍被定罪
市民鄧小姐日前到汽修廠去看她的車,不料眼前的景象讓她大吃一驚。只見她的藍鳥轎車被撞得車頭嚴重變形,全車上下都是刮痕,慘不忍睹。“真沒想到,維修廠不修車反而把我的車撞得更壞。”肇事者正是托為照料愛車的車管家汽車修理廠。
鄧小姐稱,今年3月下旬她不慎將車子前保險杠擦壞了,半個月后,鄧小姐將自己的車開到車管家汽車修理廠進行例行清洗保養。這時,工作人員發現鄧的車子有損傷,便自告奮勇表示,能幫助其理賠,并幫她把車子修好,鄧小姐不必再出任何費用。聽到有這樣的“好事”,第二天鄧小姐便將自己的愛車和車輛保險單一起交到了維修廠工作人員的手中。
直到警察來電通知鄧小姐時,她看到了愛車的這番“慘狀”才懊悔不迭。“原來就前保險杠受損,修理更換最多不超過1000元。現在警方估價要修得花17000多元。”案發后,汽修廠兩名“代撞手”交代了“車禍”經過。
原來汽車撞壞后,保險公司的理賠數額遠遠高于汽車的維修費用,所以當汽修廠兩員工作人員拿到鄧小姐的車后,便自導自演了一場“車禍”:先將車子徑直撞到電線桿上,然后報警,企圖拿到警方的事故處理單后,向保險公司理賠。誰知,他們的伎倆被警方當場識破。目前,檢察機關以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對兩人定罪。
據兩名“代撞手”透露,客戶的汽車經常被他們當作騙保掙錢的工具,對車實施“故意傷害”后,賺取保險公司理賠額和實際修理費用之間的差額。據兩人稱,目前本市一些私人汽修店已經暗暗推出了“代撞”業務。
車主汽修廠共造“代撞”市場
撞車騙保成功率100%
記者根據知情人的線索,于昨天下午駕車來到位于場中路上的一家私人汽修店,暗訪“代撞”業務。這家汽修店位于一家大型汽配市場旁,記者首先向店里的工作人員“抱怨”車子剎車性能不好,發動機有點漏油,想換一些新的零件。檢查車況后,一名20多歲的年輕男子湊上前來,小聲告訴記者,保險杠、散熱器都有老化現象,需要動大“手術”,價格會非常高,還不如使用他們的“代撞”業務。男子解釋說:“只要找維修店的伙計幫你撞一下車,就能把制動泵、散熱器等震壞,然后馬上報警,拿到交警開的事故單,憑著事故單找保險公司理賠后,不需要你花一分錢,什么都能換個新的。”
見記者有點猶豫,這名張姓男子繼續鼓動說:“代撞騙保在行業內很普遍,不少車主也知道,我們輕輕一撞,就能為車子免費更換新零件,在熟客中還是很受歡迎的。前階段我們最忙的時候,差不多兩三天就得去‘撞’一次。成功率基本上是100%。”
想換哪里就能壞哪里
在張某的“熱情”介紹后,記者表示要詳細了解一下情況。張某于是自告奮勇帶領記者來到位于江楊南路上的一家汽修廠。這家汽修廠規模較大,門口掛著一張“大地保險車損定審點”的牌子。一位自稱姓李的女老板熱情地接待了記者。當記者表示怕撞壞車子時,李老板拍著胸脯表態:“你就放心吧,我們司機的駕駛技術都很好,保證是你想換哪里,就能壞哪里。保證還給你一部全新的汽車,并且今后你來維修都能打折。”
“可是萬一撞壞了,保險公司不賠,怎么辦呢?”“他就是我們車行專門負責理賠的人。”老板指著辦公室內坐著的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對記者說,“他不僅與大地保險的人熟,就是和人保、太平洋等一些大的保險公司的人也很熟,只要有事故單就肯定能賠。”
女老板保證說,“代撞”業務非常簡單,只要記者按要求留下身份證,然后汽修廠會派出專業的“代撞手”開記者的車出門搞“撞擊”,到時候只需要車主本人報警,交管部門趕到現場開具“交通事故認定書”,之后所有的手續都由汽修廠一條龍搞定。
在張某的帶領下,記者又走訪了場中路、三泉路等多個私人汽車修理點,幾乎所有的店都承諾可幫客戶“代撞”,但都要求車主成為該店的“長期客戶”,參加一條龍維護。
汽修廠“代撞”月賺兩萬
在張某的引見下,記者很快見到了專業的“代撞手”小趙。小趙告訴記者,他在上海做汽修已經多年。從業沒多久,他就接受了一項老板交付的“特殊任務”:開著車主的車去搞“撞擊”,并且依據車輛的撞擊程度,向保險公司索要保險費。
小趙稱,以前老板都是要求瞞著車主進行的,在來修車輛原本受損的地方再次撞擊,擴大受損面。但現在的車主越來越精明,覺得通過“代撞”自己也能得益,愿意與汽修廠“暗地合作”,甚至主動要求汽修廠代為撞擊的車主也越來越多,于是,汽修廠的“代撞”業務便應運而生。
在趙某所在的汽修廠,擔負這一任務的共有三名“代撞手”,都有超過十年的駕齡,對汽車構造極其了解。據“代撞手”透露,他們一般采取分工協作的方式開展工作,每撞一輛車的收入大約是一二百元。索賠的過程中,汽修廠的老板成為最大的贏家,每月此項收入至少有2萬元。老板的風險意識很強,對每輛車的撞車次數和撞車的效果都會嚴格控制。如果撞得不夠逼真,還會叫上有經驗的老師傅重新去撞一次,做到天衣無縫。
“代撞手”談如何徹底摧毀大燈
在記者與小趙的對話中,記者進一步弄清了所謂“代撞騙保”的真相。
記者:你們一般晚上出去“撞擊”多,還是白天?
趙:晚上。因為晚上能讓現場勘察人員的視線模糊,對受損部位的評估有誤。這可提高套保險費的成功率。
記者:你們喜歡與什么車搞“撞擊”?
趙:喜歡和小卡車或小貨車撞擊。因為轎車的兩個前大燈,正好能撞到小貨車的后保險杠,把值錢的大燈徹底摧毀。
記者:怎么個撞法?
趙:一直跟在小卡車的屁股后面,等小卡車剛遇紅燈停車就撞上去。這樣的話,既不會使小卡車嚴重受損,也不會帶來交涉上的麻煩。
記者:你們套過多少家保險公司的錢?
趙:我參與過的就有六七家。
記者:我們經常看見轎車和卡車相撞,難道都可能是故意“撞擊”?
趙:很有可能,因為轎車的剎車性能很好,哪怕卡車緊急停車,轎車駕駛人一踩剎車就能避免撞擊。
■趨勢
車主參與
“代撞”更難查
暗訪中,好幾家汽修店的老板顯得較為警惕,他們透露今年以來圈里有人開始鼓勵一些私家車車主也參與撞車,一下子撞車族群體擴大開來,修理廠的利潤也增加不少。諸如一些沒有保不計免賠險(屬于車險中一種)的車主,只要車主修車費用不足500元,是無法取得保險公司賠償的。另外酒后駕駛或者無證駕駛車主一旦發生車禍,他們就會找“代撞手”造假。
老板們稱,目前汽修店和“代撞手”也有自己的風險意識。由于最近一段時間有關部門查得緊,不少“代撞手”被查出,所以不少汽修店老板在見到陌生車主來要求“代撞”時,就會鼓勵這些車主自己去撞。“隨便把車撞到小區的圍墻上、路邊的柱子上、樹上,然后報警就可以了,根本查不出來是故意撞的還是非故意的。”一位老板這樣對記者說道。
高額利潤
澆灌“代撞業”
“代撞”業務為什么屢禁不止?記者了解到,汽修的利潤有兩塊,一是工時費,通常可以達到 30%;二是材料費。騙保的人,既要了解保險知識,又要懂汽車構造。一些汽修廠便利用自身有利條件,在對事故車輛維修時就開始做手腳。修理廠完全可以一方面報損,向保險公司索要更換部件和維修的費用,另一方面可以將出問題的部分修理一下,或者更換一個價格低得多的組裝甚至劣質部件。正常的利潤是20%- 25%,而如果進行所謂的“代撞”騙保,材料費的利潤可以上升少則50%,多則200%、300%,甚至更高。
一般的汽修廠都愿意接投保了車損險的“事故車”,因為和普通的故障車相比,這種車的利潤高得多。一些進口老舊車型的利潤更高,由于這些車逐漸退出市場,配件難尋,且價格高昂,只要發生保險事件,就會得到大筆賠款。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久前就有一輛老式的上世紀90年代初的凱迪拉克,找到汽修廠“代撞”,結果雙方都獲利不少。
保險公司身陷“代撞包圍圈”
規避“代撞”需要警方、保險投資人和保險公司三方共同努力
盡管警方正在加大查處“代撞”騙保的力度,但是“代撞”業務仍在偷偷地進行著,這讓滬上眾多保險公司賠了夫人又折兵。但是取證難始終讓保險公司處于尷尬境地。類似“代撞”這類故意擴大損失產生的無奈賠款達到部分保險公司總理賠金的30%。目前,眾多保險公司在加大監管理賠的同時,也在培養理賠員和定損員隊伍的素質。相關管理部門提出,規避“代撞”騙保的發生既需要警方協作,更需要保險投資人自律和保險公司嚴格監管。(記者 馬蕓 顧金華 實習生 周一妍)
交管部門:
不讓撞車族有機可乘
交管部門表示,由于“代撞”業務的盛行,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車禍數量的增加,給道路交通也帶來了壓力。對于普通駕車者來說,防范撞車族,辦法有幾種:一是車主遇到停車、起步和轉彎時,必須注意附近車輛,減速行駛;二是在變更車道時,也要注意直行車輛是否加速,不要刻意超車,避免撞車族有機可乘。
檢察機關:
“代撞”騙保涉嫌犯罪
記者從檢察機關了解到,對“代撞手”而言,他們目的是為了騙取保險費,若因為偽造現場被交警揭穿而沒能獲取事故處理單,也就沒能進入保險理賠環節,因此不構成騙保的結果。但他們擅自毀壞客戶的汽車,并造成道路設施的損壞或他人車輛的損壞,這已經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
另外,如果“代撞手”拿到事故處理單進入理賠環節,則將涉嫌保險詐騙罪。
缺少第一現場取證機會
目前保險公司面臨著取證難的尷尬境地,部分保險公司因為投保人故意擴大損失但保險公司因拿不出相關證據的無奈賠款達到公司總理賠金的30%。
大地財產保險公司宣傳部的負責人杜先生介紹說:“民警為了保持車輛暢通,往往在為事故車輛開出事故單后就指令事故車輛離開,這樣做的同時也致使保險公司定損員不能在事故第一現場調查取證,保險公司的定損員多是在汽車維修公司看到這些事故車輛,這就給騙保人提供了做手腳的可乘之機。”
定損員自身素質有不足
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面對‘代撞’騙保,公司的方法是增強定損員的專業素質。每當事故發生,公司會派經驗豐富的定損員進行跡象分析,做到及時發現疑點,然后進行多級核保,一旦發現破綻就重新定審。”但是目前的定損員隊伍本身也存在不足。以前修理廠和保險公司都不多,定損員年齡普遍比較大,而且很多都有汽車維修經驗,他們能根據一個部位的受損情況,判斷出撞擊來自哪個方向及受損程度;可是現在的定損人員,有的連汽車基本的構造都不是很清楚,到了修理廠,只知道哪個部件壞了,怎么壞的根本看不出來,于是有經驗的修理廠就可以在其中大做手腳。
對此,幾家保險公司也顯得很無奈。一家財險公司老總表示,定損員在勘查現場時能區別出老傷新傷,但要證明是否故意,還是有難度的。尤其是有些案子定損員感覺是故意撞的,可在對方提供的事故認定書上卻寫著無責,這就給取證帶來很大難度。
理賠員蒙了客戶蒙公司
在騙保過程中,理賠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作為車主與保險公司的中間人,很多理賠員并沒有起到橋梁的作用,而是“蒙了客戶蒙公司”。記者在暗訪中得知許多實行騙保業務的汽車維修公司與保險公司的理賠員內呼外應合作騙保。對此,大地財險的杜先生表示:“對于合作行騙的業務員我們發現一個,開除一個。我們的原則是每次理賠調查我們會派雙人到場,相互監督,每樁理賠案做到察看現場和發放理賠金不為同一人。只有靠加大監管力度,才能盡量避免騙保發生。”
在記者的采訪中,多家保險公司表示,目前整個汽車保險行業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虧損狀況。各種方式的騙保行為令保險公司甚為頭痛,如“代撞”擴大損失,虛報事故醫療費用等。由于車險行業競爭激烈,保險公司提高汽車保費的措施很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