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族鍛煉處方:每周做到1天不開車
車主健康:步行、騎車、坐公交車可達到鍛煉的目的
愛車健康:減少公里數,延長車輛的使用壽命
交通健康:緩解交通壓力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北京的私家車主是越來越多,可與此同時,“渾身不舒服”的車主也越來越多。他們很多人除了睡覺,就是坐著工作、坐著開車、坐著看電視……一天中坐上七八個小時是常有的事。這些久坐者因平時的工作壓力與心理壓力過大,開車時又需要全神貫注,情緒異常緊張,很容易導致“亞健康”狀態。因此,有關健康專家針對有車族提出一套鍛煉處方——
現象:天天開車一步不想走
在北京一家媒體做記者的劉先生自己開車已有兩年的時間了,因平時工作繁忙,除了坐在電腦旁寫稿子以外,就是開車在路上忙著去采訪。近日,從來沒有請過一天病假的他,忽然感到心慌、氣短、渾身酸痛,不得不住進了醫院。經醫生檢查得知,原來劉先生長期駕車,因久坐使他患上了“亞健康”。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隨著京城私家車越來越多,不少私家車主只要出門,無論遠近都以車代步,使得像劉先生這樣的不少私家車主患上了“運動缺乏征”。這些開車人除了睡覺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坐著,無論坐辦公室、坐著吃飯、看電視、開車,一天中坐上七八個小時是常有的事。
在一家汽車俱樂部,記者遇到了車迷李女士。她告訴記者:自從去年買了車以后,她是一步路也不愿意走了,過去常常是步行去附近的市場買東西,有了車以后,她一定要開車去。但是開車時間長了,問題也來了,短短一年的時間,她胖了一圈,體重增加了十幾斤。她真擔心,買了私家車,在獲得不少便利的同時,身體會變糟。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永文朝陽醫藥研究所的苗瑞紅醫生,據苗醫生介紹,近年來前來研究所咨詢病癥的人當中不少人是有車族,因長期開車,缺少運動而造成了“亞健康”。一般情況下,這些私家車主本身身體沒有大問題,只是因長期開車缺乏必要的運動而造成的。苗醫生善意地提醒有車族:有車之后也要運動健身,當心開車也能開出一身病。
后果:長期開車開出一身病
苗醫生說,開車者坐的時間太長,很容易患病,比如長期久坐者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順暢,甚至可能導致不孕癥。此外,人們在開車時,始終注視著一個方向,容易導致頸部肌肉痙攣,可使頸椎間關節處于一個不正常的位置,發生頸椎微錯位,壓迫、刺激神經,出現頭部、肩部、上肢等處疼痛、發脹,頸部肌肉痙攣等。除此以外,據苗醫生介紹,目前不少開車人還導致了“亞健康”。“亞健康”是指人的機體雖然無明顯疾病,但已有各種程度不同的致病因素,具有發生某種疾病的高危傾向。它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第三狀態,也稱“灰色狀態”。處于這種狀態的人,處理得當,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反之,則易發展為病態。“亞健康”在臨床上表現為兩種狀態:潛病態和前病態。潛病態是指雖然有一些細胞學、病理學上的細微改變,但無明顯的臨床表現;前病態是說臨床上已經達到一定的指標,但仍不能最后確診患病。苗醫生給記者出示了一組數字:亞健康人群已達到50%-70%,也就是說,每100個人當中就有50人-70人因疲勞導致有“亞健康”。
為什么長期開車易患這種病呢?苗醫生提出,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業的競爭也不斷加劇,開車人每天奔波在路上,因平時的工作壓力與心理壓力過大,開車時又需要全神貫注,情緒是異常緊張的,再加上在相對封閉的車內空間里,人的血管會處于緊繃狀態;與此同時,開車時又總是一個姿勢,時間長了會造成脊柱等身體各部位的疼痛。尤其是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人,精神壓力長時間蓄積,大腦超負荷運轉,加之大腦細胞所需氧和營養補充不及時等,最終很可能導致疲勞過度,從而導致“亞健康”狀態。
倡議:每周至少一天不開車
在行政領域,“管理”成為人們掛在嘴邊的關鍵詞,苗醫生把它客串在健康領域,她認為,健康也需要管理。尤其是寫字樓里的“白領”更易導致“亞健康”。苗醫生在研究“亞健康”狀態時發現,很多人之所以患病是因為觀念上的原因,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健康的重要性。有不少開車人對自己的健康漠不關心,或采取聽天由命的態度。當然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久坐對身體沒有好處,但又經常以種種借口為自己開托:比如工作忙、應酬多等等,其實,如果把鍛煉身體當成吃飯一樣重要就好了,一頓不吃餓得慌,一天不鍛煉同樣身體要提出抗議。苗醫生針對有車族提出一套鍛煉處方:每周至少有一天不開車,路較近的可步行,或騎自行車;路較遠的可擠公交車。除此以外,每天開車之余,一定要抽出30分鐘以上的時間做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跑步、打球、做操、游泳、爬山等,在這些運動當中,要使心律保持在正常范圍內,提倡健康運動,同時注意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等。苗醫生認為,“健康管理”就是指在預防保健、防病治病或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范疇內,通過實施健康教育、健康宣傳、預防保健等健康干預措施,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苗醫生曾接待過一位缺乏鍛煉的開車人,原來他的體質極弱,終日渾身乏力,吃不下東西。后來在苗醫生的指導下除了每天必須鍛煉30分鐘以外,每周還要有一天的時間上班干脆不開車——坐公交車。苗醫生說,正確地坐公交車可以達到鍛煉的目的,首先拉住扶手,保持身體平衡,放松情緒和身體,然后閉上雙眼,打開MP3機,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當然,身體不要用力,感覺要像棉花一樣柔軟,盡情體會隨波逐流的感覺。
聲音:少開車可延長車的壽命
對于苗醫生關于“每周要有一天不開車”的倡議,開車人一定舉雙手贊成;然而對愛車是否有利呢?對此,北京市汽車修理公司汽修五廠專家李玉茂表示認同。他說,第一可緩解北京的交通壓力;第二可減少行車的公里數,延長愛車的使用壽命。
北京機動車數量目前已達到200多萬輛,相對于汽車的增長,北京道路的增長則顯得力不從心。據北京市交管局介紹,最近幾年來,北京城市道路年增長速度是3%,車輛增長速度為15%,車流量年增長速度已達18%。城市90%以上的道路已處飽和,如何解決北京行路難的問題,北京市有關部門正在擬訂一系列政策……李玉茂認為,倡導每周有一天不開車的意義是積極的,可從某種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的現狀。此外,李玉茂認為,一天不開車還有一個好處是可減少車輛的公里數,延長愛車的使用壽命。一般來說,汽車行駛到一定的年限或公里數之后,由于發動機內部零件的嚴重磨損、老化,動力性能明顯下降。此時,發動機更換氣門、活塞、缸套、鏜缸、磨軸等是必要的。國產車一般行駛10萬公里左右要大修,進口車要行駛10萬公里以上。經過大修之后,發動機性能可恢復到先前的90%以上。車輛如人一樣,也需要有個喘息的時間,人在鍛煉的時候,愛車也得到了充分休息,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