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猛,實力大大增強。汽車工業產值、利潤持續高速增長,生產集中度提高,組織結構趨向合理,新技術和新產品層出不窮。
據統計,1991年中國生產汽車70.882萬輛,2001年則達到233.44萬輛;2002年汽車產量將突破300萬輛。中國能造什么轎車?如果在20年前,答案只能是紅旗等有數幾個;如今,從奧迪A6、別克到富康、吉利……高中低檔幾十種轎車任人選擇。
昔日,轎車是企事業領導乘坐的公車。如今,轎車駛入尋常百姓家。據統計,截至2001年底,中國私有汽車保有量768.8萬輛,私有汽車保有量占總保有量的42.66%。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引得國外汽車廠商紛至沓來,到目前為止,世界前十位汽車巨頭悉數到達中國市場。
就在8年前,人們還抱怨中國汽車工業廠點太多、批量太小,不符合汽車工業的效益規律。如今,汽車企業兼并重組如火如荼。一汽、東風、上汽三大集團生產集中度不斷提高,2001年三大集團利潤總額117.54億元,占盈利企業盈利額的88.74%。
是什么力量使中國汽車工業的變化如此之大?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汽車市場迅速擴張。近幾年來,中國經濟步入良性發展軌跡,GDP每年以7%以上的速度增長,經濟的發展、生活的改善,使一部分消費者開始步入“汽車時代”,而汽車消費環境的逐步改善也無疑為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添了一把火。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