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市場份額和品牌的原因,不久前,中國的汽車工業被定位為"3+6"的格局。分別為一汽、東風、上海三大集團加上廣州本田、重慶長安、安徽奇瑞、沈陽華晨、南京菲亞特、浙江吉利6個獨立骨干轎車企業。但在日前舉行的"廣東經濟強省與裝備工業發展戰略高層論壇"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指出,根據現狀,應在"3+6"的基礎上,再加上哈飛汽車、昌河汽車和江鈴汽車,中國的汽車產業格局定義為"3+9"更為合適。
"3+9"占全國汽車產量的91%
作為"3+6"理論的主要提出者,張小虞表示,剛提出"3+6"就遭到了哈飛汽車、昌河汽車和江鈴汽車的強烈反對。因為提出"3+6"的"門票"為今年上半年產量超過2.5萬輛,全年產量超過5萬輛,哈飛汽車、昌河汽車和江鈴汽車顯然符合這個標準,因此,"3+9"的定義更為合適。
張小虞指出,在"3+9"中,一汽、東風和上汽三大汽車集團的汽車產量就占全國產量的51%;而另外9個獨立生產商的產量合計也占全國的40%。因此,"3+9"的產量已占到全國的91%,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雖然中國的整車生產廠家已超過100多家,但"3+9"已經把中國汽車"散、亂、差"的帽子摘掉了。
中國"3+9"與世界"6+3"交相輝映
張表示,世界范圍內的汽車產業已初步形成了"6+3"的格局,即通用、戴克、福特、豐田、大眾、雷諾日產6大集團和本田、寶馬、標致雪鐵龍3個獨立廠商。張小虞指出,6大集團的"門檻"是年產500萬輛,"6大"去年的產量約占全球5500萬輛的71%;"3"的標準為年產200萬輛,三者去年的產量占全球的11.17%,這樣,"6+3"已占世界的82.17%。
今年以來,中國的"3+9"與世界的"6+3"演繹了一幕幕兼并重組的大戲:一汽重組天汽、與豐田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東風參與江蘇悅達和韓國現代起亞的合資,并先后達成與日本日產合作協議、提升與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的合作;上汽與美國通用一起重組柳州五菱,同德國大眾合資的合同再續約30年,并成功入股韓國通用大宇,開創中國汽車大規模海外投資的先河。中國汽車的"3+9"與國際汽車的"6+3"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