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祥(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副總經理)
展望明年,國內進口車市場總體上將會呈現穩中有降態勢,各種影響進口車的因素越來越活躍和不確定,它們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從事進口車經營將要接受較為嚴峻的市場環境和綜合決策能力的考驗。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說明國產車抵抗能力的增強和國產車的進步。
具體到影響進口車市場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一是進口車關稅因素,2003年是我國承諾加入WTO后進口車關稅下調的第二個年頭,下調幅度與今年相比相對較小,只有五六個百分點。若是反應到一輛價值30多萬元的進口車上,明年其因關稅下調價格降幅僅為七、八千元,不到一萬元;二是匯率波動因素,目前國際市場上日元和歐元較為堅挺,近期可能消化掉一些關稅下調的降幅,但明年的走勢還不明朗;三是國產車因素,明年上市的眾多國產車型大多數與國際同步,這就使得進口車在車型方面的優勢不斷縮小,同時國產車在產能提高后會在價格方面顯現出優勢,這將給明年進口車的銷售帶來很大壓力;四是許可證因素,明年進口車許可證的發放總量肯定會有所增加,但仍然會被市場需求所消化;五是CKD國產化因素,像明年北京現代將對進口韓國車系形成影響,一汽-大眾的奧迪A4將對進口德國車系等形成影響,廣州本田第七代雅閣將對進口日本車系形成影響。
在價格走勢上,預計國內市場明年1、2月份進口車價下調變化不大,高價位的稍大一些,到了3月底,由于2002年的許可證即將到期,有一批進口車屆時會集中報關,這批車上市后會引起車價產生一定幅度的下調,之后會逐漸企穩。總之市場價格的波動是與以上幾個因素密切相關的,隨著這些變量的變化而變化判斷市場的變化必須密切關注這些變量的隨時變動。
賈新光(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高速增長已成定局,明年能夠保持繼續增長態勢也是不容置疑的。這是由于影響當前市場走勢的幾大因素并非短期行為,而能在較長一段時期里對市場構成利好。
其實,今年汽車工業出現的大幅度增長并非出乎人們意料,早在制定“十五”規劃時,就曾估計到這一階段將要出現。國外經驗告訴我們,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時,汽車就要進入家庭。在我國的一些城市,這個指標早已被突破。像上海、深圳今年的人均GDP就會接近或超過5000美元,一項調查表明,當前我國城市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已有一半有車,而收入在5萬元以下的家庭擁有汽車的不足5%,汽車的消費對象主要是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家庭,而這樣收入水平的家庭占城市總家庭的6.1%,這一比例還在不斷擴大。在百戶擁有汽車數量上,經濟發達的廣東已達14輛,北京也達12輛,這些數字都說明汽車市場保持增長的條件是十分充足的。
國家對汽車工業發展一直持鼓勵和支持態度。從最近十六大提出的全面走向小康社會來看,政策對汽車消費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隨著消費熱點向著“住、行”方面轉換,汽車進入家庭應該是小康生活的標志之一。今年各項汽車利好政策如信貸、召回草案、購置稅辦法等相繼出臺,“三包”政策也正在制定中。
從今年汽車的產銷增長應該看到市場化烙印已經很深,新產品大批上市對市場起到很大拉動作用,到了下半年降價已難尋其蹤影。今年廠家在產品細分上頗下功夫,各級別的產品在市場上都能找到,適應了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同時廠家也加快了建設銷售服務網絡的步伐。此外,車展加銷售模式取得不俗業績,以信貸方式購車成倍增長、汽車文化帶動汽車消費氛圍等等,都將對促進汽車產業發展起到長久作用。
明年的汽車消費將主要集中在8至12萬元上下的中低檔車型上,5、6萬元的經濟型轎車也是消費熱點。從較長時間內看,汽車消費的主體人群收入普遍不高,高檔車消費者畢竟是少數,因此建議廠家的注意力多放在中低檔車型上。至于廣大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價格戰,明年出現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汽車整體價格包括進口車價格走勢會表現得較為平穩。各廠家會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質量戰、服務戰上,但也不排除某些產品的小幅價格調整。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