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實行新手續費率的第一天,這項業務就像停了似的,一天只有十幾輛車,大多還是續保。”太平洋財險公司助理總經理方向簡直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從8月15日到9月15日,公司車險業務量下降了一半!要知道,汽車保險目前是財產保險的第一大險種,太保財險60%至70%的業務量來源于汽車保險。
8月15日起,本市保險公司在經營新車保險業務過程中,共同開始執行返還手續費不得
超過8%的規定。據北京市保監辦統計,實行新費率一個月來,本市各保險公司共承保新車12000多輛;而車管所同期新發車牌照卻是18000多個。這6000輛新車保險究竟到哪兒去了?
除了人保之外,太平洋、平安、華泰、太平——本市幾家財險公司大多叫苦連天。華泰財險原來每天保費大概維持在160萬元左右,近一個月來急速下降,副總經理張曉雷介紹說,最低的一天保費不足30萬元。太平保險公司進入車險市場不久,但也受到重大打擊,助理總經理張稚華說,新車業務大幅下滑。
與以前高達30%甚至40%的回扣相比,8%手續費的嚴格執行,使代理商失去了利潤空間,保監辦主任劉京生估計,許多代理商在故意“壓單子”,還有部分車主通過非正規渠道上牌;保險業務員則透露,很多新車在上完牌照后就馬上退保,或者暫時只上不得不上的“第三者責任險”,導致業務量下滑。而在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商之外,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食利階層”,他們掌握著巨大的資源,左右市場。北京保監辦日前開出第一張處罰單,吊銷了北京舒百嘉汽車修理廠兼業代理的許可證,因為它擅自為某保險公司代理車險業務,并在合作期間制造虛假賠案、拖欠保費等,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劉京生主任說,一個月以來市場上的“亂相”已經初步得到整治;幾家保險公司老總也一致認為,北京保險市場目前是全國最規范的市場,而對于業務量的大幅下滑,各公司也還在咬牙堅持。但這堅持中卻險象環生,因為當公司的生存面臨危機時,就難保它不動腦筋尋找突破的渠道。“即使出現反彈,也不會超過20%。”華泰副總經理張曉雷說,“相對于以前高達40%的返還,這還是一種進步,因為這個比例已經不會危及到保險公司的生存。”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