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的各種ABS系統都是采用模擬式電子控制裝置,由于模擬式電子控制裝置存在著反應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擾等缺陷,致使各種ABS系統均末達到預期的控制效果,所以,這些防抱控制系統很快就不再被采用了。
進入70年代后期,數字式電子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迅速發展,為ABS系統向實用化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博世公司在1978年首先推出了采用數字式電子控制裝置的制動防泡系統--博世ABS2,并且裝置在奔馳轎車上,由此揭開了現代ABS系統發展的序幕。盡管博世ABS2的電子控制裝置仍然是由分離元件組成的控制裝置,但由于數字式電子控制裝置與模擬式電子控制裝置相比,其反應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顯著提高,因此,博世ABS2的控制效果己相當理想。從此之后,歐、美、日的許多制動器專業公司和汽車公司相繼研制了形式多詳的ABS系統。
三、ABS的工作原理
控制裝置和ABS警示燈等組成,在不同的ABS系統中,制動壓力調節裝置的結構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電子控制裝置的內部結構和控制邏輯也可能ABS通常都由車輪轉速傳感器、制動壓力調節裝置、電子不盡相同。
在常見的ABS系統中,每個車輪上各安裝一個轉速傳感器,將有關各車輪轉速的信號輸入電子控制裝置。電子控制裝置根據各車輪轉速傳感器輸入的信號對各個車輪的運動狀態進行監測和判定,并形成相應的控制指令。制動壓力調節裝置主要由調壓電磁閥組成,電動泵組成和儲液器等組成一個獨立的整體,通過制動管路與制動主缸和各制動輪缸相連。制動壓力調節裝置受電子控制裝置的控制,對各制動輪缸的制動壓力進行調節。
ABS的工作過程可以分為常規制動,制動壓力保持制動壓力減小和制動壓力增大等階段。在常規制動階段,ABS并不介入制動壓力控制,調壓電磁閥總成中的各進液電磁閥均不通電而處于開啟狀態,各出液電磁閥均不通電而處于關閉狀態,電動泵也不通電運轉,制動主缸至各制動輪缸的制動管路均處于溝通狀態,而各制動輪缸至儲液器的制動管路均處于封閉狀態,各制動輪缸的制動壓力將隨制動主缸的輸出壓力而變化,此時的制動過程與常規制動系統的制動過程完全相同。
[上一頁] [1][2][3][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