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回顧長安的發展之路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至今多個領域已躋身世界前列。其中,中國汽車工業發生巨大變化,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強的偉大蛻變。過程艱難,成績顯耀,一些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逐漸強大起來,并且在“新四化”的新賽道上有著“彎道超車”的潛力。長安汽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回望1984:第一次創業“軍轉民”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中說道。彼時,緊跟時代的長安汽車投身于火熱的實踐中,艱難探索軍民融合的發展路線,從“吃皇糧”的軍品企業轉型進入到汽車行業。
1984年,經過溝通與交流,長安汽車正式與日本鈴木公司簽訂了技貿合作協定書,進行微車和發動機項目合作。當年11月,長安汽車就制造出了第一輛小型汽車,正式進入汽車領域。通過拼搏奮斗不斷發展,長安汽車成為當前唯一一家“軍轉民”至汽車產業并存活的央企。
創業初期,合作背后的困難可想而知。同鈴木合作采用的是引進技術的方式,由于技術受制于人,長安汽車處處受到外企的掣肘。80年代,長安欲與福特洽談合資建廠,鈴木方面聞聽此事后單方面撕毀雙方合同,企圖斷絕長安賴以生存的根本。這次沖突令長安汽車深深地意識到,唯有自強自立,才能改變自主品牌處處受制于人的尷尬處境。日后,長安汽車以自我變革推動自主研發,用開放態度博采眾長。
發力2006:第二次創業進軍乘用車市場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件事對于中國汽車影響巨大。關稅下降造成了中國汽車市場價格迅速下降,極大地繁榮了中國汽車的市場,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生產技術大大提升,新車型層出不窮。
2006年,長安汽車看準市場時機,隨著第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奔奔”的下線,大力進軍乘用車領域,全面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深知自主研發重要性的長安汽車在當年成立了意大利設計中心,踏上了長安汽車全球研發布局之路。目前,長安汽車已連續5屆10年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研發實力第一,并持續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發實力,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已累計投入496億元。
2009年,長安汽車成為中國汽車四大集團之一。2014年,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產銷累計突破1000萬輛,成為第一家跨入“千萬俱樂部”的中國品牌。2016年, 長安汽車年銷量突破300萬輛。
暢想2018:第三次創業轉型“智能出行”
面對未來汽車產業“新四化”的變革,長安汽車正式開啟了第三次創業。“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中,長安將以創新為驅動,將效率打造組織核心競爭力,致力于由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圍繞四大轉型戰略目標,長安汽車對品牌結構、業務生產、產品結構進行了全方位資源整合優化。
作為中國品牌汽車行業領跑者的長安汽車,正圍繞汽車智能化、新能源的產業布局、技術研發等方向加快前進步伐,深化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與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計劃”,并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如今,長安汽車從改革開放四十年積累的基業再出發,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以第三次創新創業的歸零心態努力奮斗,憑借完備的產品譜系、深厚的技術積累直面形勢嚴峻、局勢復雜的2019年汽車市場環境,創造新奇跡,為改革開放再啟程譜寫新篇章。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