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33年,是公益之路的堅持
“只要我還能做下去,這條路我都會一直走。”
--冼勵勇
“太遠了,我們的志愿者車隊開了10個小時的車才到。”這是冼勵勇的第一印象。距離城鎮40分鐘車程,導航無法定位,這是方圓百里山區唯一的學校,也是這次仁孚怡邦奔馳“輪子上的課堂”的目的地--廣西河池宜州祥貝鄉長洞小學。
仁孚怡邦幫扶前后學校大門的變化
此行的冼勵勇,有一個不同于以往支教的任務,要“授人以漁”,成為老師的老師。而在此之前,冼勵勇作為一名有著40年教學經驗的美術老師,一名堅持了33年的公益人,接觸最多的,是孩子。
抵達學校的第二天,志愿者們兵分幾路,為孩子們帶去豐富的趣味課程,包括搖滾音樂,安全童行,輪胎彩繪,火山爆發實驗,趣味英語、飛得更高創客實驗及體育游戲大課堂。而冼勵勇也早早就到了他的課堂,這次他的學生是6位當地的老師,他們中只有一位是美術老師,其他老師基本都是教語文數學兼職教授音樂美術的老師。學生的情況就更不好了,冼勵勇說:“這里的孩子幾乎沒有一個受過完整的音樂美術教育,他們中,甚至連音樂最基礎的簡譜,都未曾接觸過”。唯一一位美院畢業的老師和冼勵勇“抱怨”:“我是唯一一個美院出來的老師,可是在這里,美術音樂課經常都會被替換掉,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受過完整的啟蒙教育,一位老師同時擔任幾個科目的教學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太難了!我的老師都叫我離開這個地方啊!”
冼勵勇在為當地老師進行美術授課
這位美術老師的話讓冼勵勇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說,“大多數農村孩子只享受了國家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而且由于他們的父母外出打工和文化的差異,導致他們家庭教育缺失,還有課外教育的缺失!這些都局限了農村孩子走出大山適應外面的世界。”他由衷地希望能夠由鄉村教師組建起鄉村少年宮,讓孩子們有機會接觸更多樣的知識。
美術、音樂、自然等科目是城里孩子從小學就可以接觸的普通科目,對于這里的孩子來說幾乎沒有接觸過。落后的經濟帶來的不僅是信息的不對等,也局限了知識和眼界的擴展,仁孚怡邦奔馳認為:我們要做的不僅僅送去金錢和物資,更重要的是,把實現理想的鑰匙交給他們。冼勵勇對此非常認同。
冼勵勇在積極構思鄉村少年宮的計劃
冼勵勇表示,“這已經是我參與仁孚怡邦奔馳支教幫扶公益活動的第9年了,從一開始擔心是商業作秀,到后來被仁孚怡邦的真心打動,我們一起組織了汶川震后從死神手里搶回來的孩子來到仁孚怡邦參觀體驗,去連南支教、幫扶當地農民......”9年以來,冼勵勇未曾缺席仁孚怡邦任何一次支教幫扶,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里。他說:“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都很微小,但是我們所有人加起來去做這件事,就能夠影響甚至改變那些孩子的一生。”
冼勵勇說,“我們能夠帶給孩子更多來自外界的信息,讓他們知道,確立合適的目標才更加實際,清華北大對于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太遙遠,而仁孚怡邦奔馳聯合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奔馳班攜手開展定點免費培養鄉村人才的校企合作則提供了另一種可能,他們有機會習得一技之長,讓自己、家人過得更好,我覺得這樣才是更加有效的幫扶!”
教書育人,是冼勵勇如今桃李滿天下的驕傲,而公益之路,他走過了30年+,孩子們對他的稱呼卻始終親切如初,一句“冼老師”,是背后道不盡的師生情誼,是“一切為了孩子”的全心付出。總結這一切時,冼勵勇還是擺擺手,“我沒做什么,不過就是能做多少做多少罷了。只要我還能做,我都想要一直做下去。”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