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國產車普遍油耗偏高
【太平洋汽車網 泉州車主通】國產車的油耗偏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技術上有差距。
不單單是發動機的技術積累不足,輕量化上面,同樣也是落后于合資廠家。
發動機供油技術發展不如合資品牌
發動機的技術差距,主要體現在供油方式和可變氣門技術2個方面。
按照發展歷程,供油方式是可以分成5種:化油器、單點電噴、多點電噴、缸內直噴和混合噴射。
技術越新,油耗表現也就越好。
化油器和單點電噴,我們在老捷達、老普桑上面見到過。
現在大部分車子,主要用的是剛才說的后3種,尤其是多點電噴和缸內直噴比較多。
相比多點電噴,缸內直噴是更先進一點,能夠直接把燃油噴射到氣缸里面去。
有論文,《汽油機缸內直噴技術探析及應用》,上面講:缸內直噴能夠精準地控制噴射時間和噴油量,而且霧化效果和混合效果也是更好。
就有點像是我們打吊針,缸內直噴相當于是直接打到血管里去,更好控制,速度也更快。
其他的落后技術,有點像是戳屁股針,或者是吃藥,吸收效果是不太一樣的。
對于車子來說的話,燃燒效率變好了,油耗就會有明顯的降低。因為吃更少的飯,跑了更多的路。
自主品牌的缸內直噴普及落后
國產車的油耗之所以還偏高一點,第1個原因就是剛才說的:“缸內直噴”用的還不是很多。
有論文,《中國傳統能源乘用車節能技術應用》,上面講:合資車企使用缸內直噴的比例是很高的,歐系50%,日系、美系30%
但是在自主品牌的車型里面,使用缸內直噴的比例低于10%。也可以看到,差距還是有的。
合資品牌進化缸內直噴,拉開差距
俗話說得好,“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
國產廠家還沒有完全普及缸內直噴,合資品牌就已經在繼續進化了。
陸續發展出了:“稀薄燃燒”、“分層燃燒”、“混合噴射”等等新技術,進一步拉大了油耗上的差距。
拿混合噴射舉例子,它其實就是把“缸內直噴”和“多點電噴”結合起來。
低負荷的時候,多點電噴和缸內直噴同時工作,實現分層燃燒。高負荷的情況下,就只有缸內直噴進行噴油。
這樣,2種技術的優點都能發揮,也進一步壓榨了燃油機的利用率,降低油耗。
現在,混合噴射技術我們只能在合資車和進口車上看到。
做得比較出色的:大眾、豐田。EA888第3代發動機大眾途觀L、途昂。豐田的凱美瑞、亞洲龍、雷克薩斯的一些車型。
國產車型的話,現在還沒有應用的案例。
發動機氣門控制技術落后于合資廠家
除了供油技術,發動機的可變氣門技術也是國產廠家的第2個“痛點”,它對油耗影響也是很大的。
就有點像是運動員的訓練,供油技術就是讓你吃東西的時候,吸收得又快又好。
可變氣門技術就相當于跑步的時候,控制呼吸頻率和幅度的技術和水平,都是很重要的。
長跑的呼吸和短跑的沖刺呼吸,完全不一樣。
可變氣門技術也能節省燃油
簡單地講,可變氣門技術可以分成2種:可變氣門正時和可變氣門升程。
正時就是改變發動機氣門開和關的時間,說人話,就是控制你每次呼吸時間的長短。主要的代表就是豐田的VVT-i。
可變氣門升程技術就是控制氣門開閉的幅度,說人話,就是你呼吸的時候,是大口呼吸,還是小口呼吸。
前面是節奏、頻率,后面現在講的是呼吸的幅度的大小。
主要的代表:本田的i-VTEC、奧迪的AVS、寶馬的Valvetronic等等。
外資掌控氣門技術,自主品牌用得不多
很明顯,國產車企沒有叫得上名字的氣門控制技術,這方面的研究,相對的確是比較薄弱的。
同樣是參考《中國傳統能源乘用車節能技術應用》這篇文章:到了2015年,除了大眾以外,歐系、日系、韓系的可變氣門正時技術基本上實現100%覆蓋。
萬聯證券在2017年還發布了一個《燃油消耗標準趨嚴,節能減排大有可為》專題報告。
上面講:可變氣門正時在國內市場的使用比例大概是70%,其中大部分都是合資品牌在用,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就用得比較少。
對于可變氣門升程的應用,本田是一家獨大,幾乎每臺車都有i-VTEC,其次是大眾、寶馬。
自主品牌中,只有比亞迪有具體的應用在車上。
自主品牌的輕量化也比較落后
發動機說完了,還有對油耗影響很大的因素:車重。整車的輕量化技術也是很重要的。
輕量化指數越小,水平越高
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簡單,不是說1個門、1塊鋼板有多薄,或者說有多輕,發動機鐵的給你換成鋁的。
一般來說,衡量汽車輕量化,有2個比較重要的指標:名義密度和整車輕量化指數。
名義密度等于汽車的整備質量除以汽車的名義體積,密度的算法。
整車的輕量化指數是在名義密度的基礎上,還加了油耗、發動機各項指標等等因素。
聽不懂沒關系,不用記,我們就知道,指標越小,車輛的輕量化水平就越高,就可以了。
自主品牌的輕量化水平比合資差
平安證券發了個行業報告,《多因素促成汽車輕量化趨勢》,上面講:自主品牌車型的名義密度高于日韓系車,低于歐美系車。
如果看整車輕量化指數的話,自主品牌就要比美、日、韓車系都要高,較差,高就是差。
所以說,綜合來講,如果單單考慮質量和體積,我們自主品牌輕量化水平是可以的。
但是把油耗因素考慮進去,發動機指標也帶上,我們和國際品牌的差距,不能說沒有,還是明顯。
國產車油耗高,主要是技術積累不夠
總的來說,國產車油耗高,原因就是技術積累還依然不夠,發動機輕量化方面還和別人存在差距。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泉州01)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