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老手徐和誼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這是詩人食指《相信未來》中開頭的一段,徐和誼在央視一個朗讀節目曾朗誦這首詩,讀到“相信未來”時,眼中的光彩令人印象深刻,詩中描述很像徐和誼執掌北汽這十幾年的篳路藍縷與滿心赤誠。
赤誠,魄力,卻不失細膩,將看似理想主義的畫卷一一寫實,這就是徐和誼執掌北汽十余年的濃縮概括。
從2002年的臨危受命,到2009年的“二次創業”,再到如今穩座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寶座,那些曾經不為人理解的舉動,如今都被證明有更宏大的考量布局在背后。
私下我都稱他為老徐,因為除了工作中的雄韜偉略,生活中的他是個暖男又是性情中人,值得交往和尊敬。我從2003年大學畢業進入到汽車行業,就開始采訪報道北汽,認識老徐算來也有16年之久,隨著采訪時間的增加,尤其我在職業上的成熟,越會覺得能把北汽這樣的攤子操盤起來,并且在汽車行業有一席之地,實屬不易。
業績不會說謊,如今的北汽雖還稱不上“巨頭”,但也早告別過往一窮二白的局面,走在中國汽車彎道超車的第一隊列中,懷揣著夢想,補齊短板,向“百年北汽”目標進發。
北汽官方對“百年北汽”有如下描述:北汽集團將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構建“高、新、特”產業結構為核心,以實現北汽集團的“由大變強,走向世界”為目標,加快實施戰略轉型,全力開啟“百年北汽”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征程。
然而話術之外,徐和誼的計劃更加具體。他提到,2050年前后,是中國夢兩個一百年實現的時刻,那時的北汽,也到了接近百年的時候。
如何理解這個巧合?
在徐和誼心中,它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基業長青,更是國家夢想實現和中國汽車集體壯大的縮影。
北汽的“名片”
徐和誼最近一次高光亮相是10月15日 BEIJING品牌發布會,在會上,他給新品牌定了調:“BEIJING品牌將打造成為世界級的中國汽車名片,這個品牌將從北京,走向世界。”自此,北汽集團乘用車自主品牌格局正式形成,ARCFOX、BEIJING、北京分別對應“高、新、特”三大戰略。
舞臺上著中山裝的徐和誼激情澎湃地詮釋著他心中的北汽夢想,跟當年接手那家“小破散”車廠時的干勁并沒有兩樣。如今北汽已是在新能源領域的“老大”,徐和誼作為國內“四小”集團掌門人之一,留在人們眼中的形象是,定謀略時氣概萬千雄韜偉略,做起事來親和平易,性情中人。
此次BEIJING品牌的發布,是這位北京漢子數十年來的執著追求:北汽自主品牌的向上,向新,中國汽車走向世界,面向未來。
自主品牌做不起來,銷量再好也不是自己的。自主業務做強做大可謂是徐和誼的執念,隨著北汽新能源業務的良性發展,北汽全面新能源化戰略的逐漸鋪開,他終于找到了合適的契機。
面對自主品牌向上如何走的難題,徐和誼比較過其他幾個自主車企的做法,比如吉利通過“基因嫁接”,推出了領克,比如長城,通過單獨打造高端子品牌WEY,比如比亞迪,通過產品系列升級重塑品牌形象,但比較下來,徐和誼還是“不走尋常路”,既不打造新的子品牌,也不完全放棄品牌形象升級,而是另辟蹊徑地選擇將品牌直接進行“國際化”操作,直接使用北汽英文標BEIJING。既避免了培育新品牌的門檻與成本,又能傳承稀缺的城市品牌,未來國際化時還可以不用重新命名,一步到位,一舉多得。
推動北汽集團化改革、推動北汽與現代的合資項目、北汽與戴姆勒交叉持股、入局新能源、收購薩博技術……一宗宗一件件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都留下了深刻印記,正是這些項目成就了如今的北汽,也成為徐和誼這位掌門人的個性標簽。
如果說,BEIJING品牌將成為中國汽車的名片,那么徐和誼,早已經成為北汽集團的名片。
十年前的押寶
徐和誼剛接手北汽時,用行業的話說就是四面漏風,只有一個空殼,研發,產品,供應鏈方方面面都沒有優勢,可謂是真正的臨危受命。用幾年時間強力推動北京現代、北京奔馳合資項目,讓集團生存無憂后,徐和誼也開始為自主業務找出路。2009年的秋天,他為北汽集團埋下了一顆小種子:北汽新能源。
正是這顆種子,日后成為北汽集團煥發生機的命脈來源,雖然十年前,行業對這一舉動并不看好。
如今,北汽新能源已成立10周年,在不久前的內部慶祝儀式上,徐和誼發表了講話,提到北汽新能源之于北汽,就像深圳之于中國。
用這句話來看十年前徐和誼的布局,令人感嘆。
2009年,在國家百城千輛的新能源推廣項目中,徐和誼認準了新能源純電的方向。盡管三年后百城千輛的推廣目標算是失敗告終,但從那時起,徐和誼就打定主意要靠純電動路線“殺出重圍”。
他首先將新能源業務獨立出來,成立了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這是國內第一家獨立新能源汽車企業。同時,徐和誼在一開始就將技術路線指向純電,當未來幾年里汽車行業被氫能,增程汽車,混動這些術語名詞攪得七葷八素,然后最終仍舊回歸純電為主的路線時,北汽新能源的產品計劃已經陸續落地并看到市場反應。
如今看到這些業績,人們往往會想到,這是徐和誼十年前早就入局的結果,事實也的確如此,但具體到細節,大家經常會忽視當年新能源公司獨立時,徐和誼還同時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即同步成立了普萊德新能源電池公司,啟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推出首款純電車型及平臺。
在種下一顆種子的同時,徐和誼還為它搭好了園子,找好了園丁??b密而大膽的組合拳,在當時無異于行業驚雷,這就是徐和誼,敢想,更敢干。
我們習慣說,2009年到2014年,中國車市經歷了井噴式的發展,各個車企都在加碼SUV,特斯拉的Model S艱難問世,而李斌要到2014年底才在霧霾中的北京思考電動汽車的前途。合資伙伴風生水起,自主品牌實力不夠,甚至被認為“一手好牌打爛了”,徐和誼也不顯得著急。一款車從研發到生產至少經歷三四年時間,在SUV狂飆猛進的2013年,北汽新能源已經悄悄拿下國內純電車型銷量第一的成績,一直保持至今。國內新勢力造車2015年開始甚囂塵上時,北汽新能源已經開始在高端電動車型ARCFOX,以及換電,分時租賃等業務領域頻頻發力。
可以說,在早入局、早聚焦的同時,徐和誼為北汽新能源打下的基礎非常扎實,下到核心零部件供應鏈,上到產業運作、資本生態,都已經布好了。這十年,正是這些環節領域的協同發展,才能夠在今天結出相應的果實。
手中的底牌
與徐和誼聊汽車,中國汽車或新能源,很難不被他那股樂觀自信所感染,在他看來,抓住新能源這機會打勝仗,是事情唯一的可能結果。
他如此自信,自有他的底氣。在大的層面,中國汽車行業三電的技術積累并不比國外同行差多少,有一些甚至領先,比如電池。具體到北汽自身層面,十年的積累,讓北汽建立起自身的技術核心優勢和人才體系。
北汽新能源的技術投入是徐和誼頗為自豪的一件事,新建成啟用的北汽新能源汽車試驗中心更是他近期向各方人士推薦的重點,他帶政府的領導、院校的專家還有很多同行去參觀,言談之間,信心滿滿,令人頗受感染。
這個試驗中心投資21個億,占地5萬平方米,擁有88個實驗室,堪稱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功能最齊全的新能源專屬試驗中心,在今年7月的啟動大會上,徐和誼說,這是面向新時代發展打造的一把利器。
壯年時的銳意,絲毫未減。
投入動作大開大合,用人原則亦“我行我素”,與大膽的新能源戰略一樣,徐和誼的用人策略也頗為大膽,被稱為敢用人,會用人的第一老總,他在核心管理崗位任用大批年輕干部,如今75后甚至80后扛起了北汽的大旗,一線核心管理層幾乎沒有50歲以上的。年輕團隊帶來的氛圍,更加適應新能源時代的文化需求,從“達爾文計劃”到“海豚+”這些頗為前衛的命名可見團隊思維的年輕化和時尚感。
最后的機會
在徐和誼的視野中,考慮的不僅是北汽的騰飛,更是自主品牌的整體向上,去跟國際品牌比拼。在他看來,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比國外同行晚了許多,燃油車領域去追趕很難,“中國想要贏,必須走新能源加智能網聯的雙輪驅動,這可能是中國汽車行業最后的機會。”
不僅是前述提及的三電領域的技術優勢,徐和誼也看到了傳統燃油車巨頭身背的沉重包袱,大象轉身,談何容易?他慶幸年輕的中國車企這些負擔相對較小,迎接未來的變化更容易實現。在近兩年的企業工作會議中,他更強調智能網聯的優勢機會,結合新能源的積累,提出“雙輪驅動”。前不久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徐和誼再次為北汽的雙輪驅動站臺,并重申自己對于智能網聯領域的重視。
在他看來,新能源技術屬于單線條革新,而智能網聯變革則是多領域、跨行業、深度融合的,中國的智能網聯技術走在世界前列,有很多優秀的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這正是中國汽車能夠在國際競爭中取勝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在最新召開的北汽集團2019年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工作會上,徐和誼也首次提出北汽集團要以備戰北京冬奧為牽引,明確“雙輪驅動”的具體實施路徑,加快推進“雙輪驅動”戰略在全譜系產品中的落地并要加大推廣力度,拓展“雙輪驅動”發展新的增長空間。他希望,北汽集團能借助2022北京冬奧會,啟動“雙輪驅動”戰略加速器。
雖然有了技術方面的積累,中國汽車有資格參與競爭了,但徐和誼很清楚,面對國外汽車企業動輒百年的經驗來說,中國汽車實在太嫩,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他對外從不諱言,如今的自主品牌產品要跟國外品牌去競爭還有不少差距,即使新能源市場,也將在合資產品落地以后成為競爭的紅海。面臨市場下行壓力,國外品牌都在積極聯合,抱團過冬,尚不夠強大的中國品牌更應如此。徐和誼在2018年秋的媒體溝通會上就公開提到減量和收縮戰略,讓人們看到意氣風發之外,這位掌門人的務實冷靜。
行業未來格局究竟如何?徐和誼對此仿佛了然于胸,很可能五年內,就會出現汽車行業的國家隊,集優勢資源參與世界競爭。
那時,是否離徐和誼心中中國汽車真正傲然于世界的夢想,更近一些?
新能源的技術儲備,以及智能網聯技術的領先,構成了中國汽車得以“彎道超車”的競爭力的兩極,而另一層面,中國車企要學習國外同行的一些做法,比如眼下國際車企紛紛合作聯盟,抱團取暖。
眼下市場面臨巨大下行壓力,伴隨著股比開放、巨頭紛紛加注在華新能源投資等現實,整個行業并不是很景氣,徐和誼亦坦言新能源市場亦即將成為紅海,對于中國車企來說,在調整中實現整合、壯大,是必然的路徑。
“下一步整合是必須的 ,汽車行業(整合)是早晚的事兒了。”
“中國汽車產業必須認真學習借鑒國際上好的做法,不同國家的企業都能整合起來共同奮斗,如果我們堅持單打獨斗,還能走得下去嗎?”
徐和誼相信,行業中將會出現“國家隊”,即通過“國家隊的組建促進行業里的地方企業強強聯合”,他認為這個時間點不會太久,可能五年之內就會出現。國家隊的競爭力上升到國家層面,那時才是中國品牌與國外品牌真正展開較量的時刻。(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石家莊01)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換電池比買新車還貴?
換電池比買新車還貴?
yangwen
- 2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合作媒體內容推薦-
1換電池比買新車還貴?
換電池比買新車還貴?
yangwen
- 2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二手車推薦相關閱讀點擊加載更多網友還關注的車系 換一批北京汽車車型 北京EU5車問答 - 2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最新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 | 一级免费国产视频 | 中文热免费在线视频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播放 | - 2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